左崇年
“我們家女兒被一個戴帽子戴口罩穿黑衣服的人直接抱著往后院里面跑。女兒咬他一口,踢他兩腳,壞人這才把她放下跑掉了!7月26日中午,家住江蘇南京棲霞區(qū)某小區(qū)的居民王先生報警,說他10歲大的女兒差點被綁架了。(7月31日江蘇新聞)
原來,這不過是10歲女孩自導自演的綁架案。民警通過了解得知,10歲大的女孩萌萌最近一直在上各種輔導班,非常疲憊,加上監(jiān)控中萌萌的奇怪舉動,民警分析,孩子可能是為了逃避學習才撒了謊。人們常說,孩子是最誠實的。10歲女孩之所以自導自演“綁架案”實際上也是被各種輔導班綁架,壓得喘不過來氣,所以報假案來為自己減壓解套。好不容易熬過緊張忙碌的學校學習生活結(jié)束,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暑假到來,可是孩子們并沒有跟想象中那樣可以隨意玩耍,而是一臉無奈、無助、茫然無措的表情。
教育部曾經(jīng)出臺《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guī)定》,并劃出6條“紅線”。假期期間,不得以任何名義舉辦或與社會機構(gòu)合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各種輔導班,不得參與、動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面向在校學生的各類復習班和培訓班。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叫停各式各樣的課外補習、培訓、輔導,但孩子們并沒有迎來輕松的假期,他們甚至來不及喘息,就匆匆被裹挾到新一輪的學習比拼中。孩子們不堪重壓,所以便有了自導自演的“綁架案”的“對策”,這種荒唐可笑的“綁架案”,卻又讓人笑不出。
孩子們被各種輔導班逼上梁山,都是“輔導班”綁架的后果。長期以來“輔導班”之所以屢禁不止,有其生存土壤,其實都是應試教育指揮棒下的產(chǎn)物。家長們?yōu)榱撕⒆印安惠斣谄鹋芫€上”,把各種輔導班當成孩子的加油站,助推器。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抓緊一切可以讓孩子學習的機會,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家長往往選擇了妥協(xié)。但是家長同時又是矛盾的,暑期補課意味著一筆不菲的花費要流出,同時孩子還要在假期里苦讀,哪個家長會忍心?沒有應試教育的威逼,絕大多數(shù)學生家長絕不會掏出血汗錢讓子女去上補習班,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也絕不會犧牲少年、童年的歡樂去補習文化課。 再者,學校的升學率直接關(guān)系到學校的臉面,所以學校和家長雙方都有需求,往往會一拍即合。
作為學校和老師,應該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門的有關(guān)規(guī)定,堅決不搞有償補課,作為家長應在假期里有意識帶領(lǐng)和引導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和了解社會。補課的矛盾雙方是學生和家長,但是根子還在教育主管部門,解鈴還須系鈴人。
本欄責任編輯 鄒韻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