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安慶
一
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很多人是靠信念越過生命的無數艱難的。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边@是簞食瓢飲,仍不改其樂的顏淵的信念。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边@是屢遭失敗,多次領受漠視,卻仍然執著出海打漁的老人桑提亞哥的信念。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是罹患肝癌,生命之燭即將燃盡,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腿有殘疾,脾氣暴怒無常的兒子的史鐵生母親的信念。
我也會用信念支撐自己——上述的信念就曾對我的生命發生過重要的影響,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依憑一些看似虛幻的意象——沒有深入的辨析、反芻和融合,而是直覺呈現,剎那間獲得能量或智慧的啟迪。這些意象于我,頗類古羅馬神話中的大地母親之于角力手安泰——安泰被人打倒在地后,反而能擁有更新、更強的能量。原來,他是海神波塞冬與大地女神蓋婭的兒子,只要不時地在地母身上靠一靠,或者說他不離開大地母親,就無人能打敗他。這本是神話中才會發生的事情,在我身上竟然也會屢試不爽。
赤日炎炎似火燒,拖著堆積如山的稻把從田間挪向稻場,頭暈目眩、汗如雨注,還未發育成熟的少年的身體似乎要倒斃,可是一想到影片中受傷的戰士,鮮血染地,仍能匍匐前進的畫面,立刻精神陡增,鼓足勇氣,繼續一步一步地逼近目的地。
堆積如山的作業、試卷,連篇累牘的表格、活動記錄,層出不窮的會議、培訓……但是,再怎么排山倒海的事務也休想淹沒我閱讀、思考和寫作的激情,因為心靈的屏幕中早已深深鐫刻了獵豹追捕獵物的畫面:心無旁騖,全力以赴……
別人覺得很單調的體育鍛煉,我二十多年來一直樂此不疲。慢跑時,可以一邊默誦“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一邊享受運動的舒緩與婉約;在單雙杠上釋放自己的膂力和靈動時,想到“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則又會覺得整個身體與黃葉一樣迎風飛舞,格外的陽剛、勁拔。
不知道這是否屬于幼稚的表征,但我的的確確、不折不扣地享受了這樣做所帶來的生命詩意和力量。
我幸福地珍惜著每一個進入我生命的意象,而對其中的三種——春蠶、沙漠玫瑰、馬虻,尤為珍視。
二
生命中的春蠶意象,不純是李商隱筆下情深意長,思念綿綿的那種,更是積銖累寸,化整為零的象征——嘴巴小得像針線腳,卻能在轉瞬間吃掉十幾倍于己的大桑葉,“上山”吐絲期間,尤其如此。
獲得這樣的生命體驗是初三復讀那年。
很慚愧,復讀之前,我除了語文學科外,其他學科一律乏善可陳。印象中是小學四年級的一堂課,數學老師問:“什么叫梯形?”我脫口而出:“像梯子一樣的圖形!”老師的臉立刻就陰了,她不認為我是忠于自己的思考,而是在刻意搗亂。一頓訓斥加諷刺的言語暴風,引來同學一陣傻乎乎的哄笑。末了,她揚言要將這種荒唐的行徑告訴父親——后來,她也的確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這使得我以后再逢提問或難題,總是頑固地三緘其口。而數學成績的一落千丈,還導致了日后對理化學習的杯弓蛇影,這三科成績可以說是全線崩潰。
父親是全村屈指可數的知識分子之一——讀過高中,本可以輔導我的數學??墒牵员┰甑乃麑嵲跓o法容忍愚鈍如我的事實,輔導中每每伴隨著極不耐煩的厲聲訓斥,這使得我更加強化了做啞巴的惡習:不是迫不得已,絕不會拿作業請他指點。不僅不敢請,還千方百計地瞞,這無疑使我的落后雪上加霜。
因為先前在村小就讀——很奇怪,那里也設了初中一年級,從未開過英語課,初二進入鄉中學就讀,那里倒是開的,但是班里很多男生又極度排斥英語學習,經常將漂亮的女英語教師當堂氣哭,所以中考時,試卷上我除了認識26個字母外,其他一片空白。
面對如此的根基要想實現學習的逆襲,談何容易?
可是,我還是做到了!幸虧有了春蠶意象的助力。
父親盯著我,極力壓抑著一臉的愁苦問:“還想復讀嗎?”
我用力點了點頭。倒不是突然間萌發了學習興趣,而是出于對農忙生活的恐懼。要想改變那種奴隸般的苦役,讀書躍農門是唯一的出路。
怎么躍呢?當時能想到的就是將初中三年的課本、復習資料全部找齊,然后按初一到初三的順序逐節逐章地蠶食。對,春蠶意象就是那時候像救命的神一樣很自然地出現在我腦海的。父親年年養春蠶以貼補家用,我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
除了磚頭般厚的《中考數學復習大全》是由上海航天局工作的伯父寄來,數、理、化、政、英復習攻略之類的資料,全是我在縣城新華書店左挑右選來的。至于后來看到同學更好的版本補買,成績略有上升,再訂閱《中學生數理化》《中學生英語》等雜志,買收音機收聽英語節目,我都是毫不猶豫,且逐字消化的。感謝父親,雖然家境拮據,但在學習的開銷上,他從不吝嗇。
很奇怪,以這種方式投入學習,以前覺得高不可攀,猶如天書的內容,我竟能讀進去了,且讀得越來越有興味。聽課,耳朵像蝙蝠一樣在偵察,不放過任何一種聲波;作業,以實戰的心態做好每一題——絕不以想當然落筆,講究步步有來歷。加上每天的自學蠶食般地推進,第一學期才結束,我便將初中三年的課程內容悉數消化完畢,成功地實現了由學渣到學癡的轉型。當時的教務主任周國泰老師向父親斷言:“安慶考師范,一點問題都沒有!”這算是我中學時代聽到的最震撼心魄的褒獎了。驀然發現,昔日所謂的學習艱難,不過是一種心造的幻影罷了。以春蠶的形象投入學習,總會吐出自我的思想之絲,結出自我的智慧之果的!
春蠶意象給我的不僅僅是學習智慧的啟迪,更有學習毅力的牧養。你無法想象一個曾經逃課成癮,不是去電影院消磨,就是去糧管所后面的土丘上練習摔跤、斗雞、瘋跑的不良少年,竟然能在萬家燈火俱滅的夜晚最后一個進宿舍——大雪沒膝、暴雨如注的晚上都依然如故,在滿天星斗的凌晨第一個起床——料峭的寒風讓手足皸裂,營養的缺乏讓舌頭破裂、化膿,都無法阻擋讀書、背書的熱情。endprint
至今還記得,為了避開狹窄校園的人影綽綽,特地到毗鄰校園的麥田埂上背英語課文的情形。正陶然于書中世界,忘情于無邊綠色的包裹之際,突然被兩個壯碩的村民一把薅住,像抓賊一樣揪到校長室,一口咬定是我踩了他們的麥苗。盡管我竭力解釋,但最終還是被拉到上千名師生面前示眾——那時正逢升旗儀式。這在以往,我肯定會與他們拼個你死我活的。但那個十分恥辱的時刻,我竟有了容他、憑他、隨他、盡他的淡然。短暫的面紅耳赤之后,我迅速調整心態,腦海中開始播放起課文的內容:The bat did not know whose side he should take. He thought and thought, then decided he must try to be on the side of the winners ...
這是不是春蠶式的平夷和篤定呢?
成為老師后,我不止一次地折服于他人超強的記憶力,超快的閱讀速度,比如清代作家沈復的妻子陳淑珍還在學話時,聽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錢鐘書每周成摞成摞讀書、還書,幾乎橫掃清華圖書館。遇到淹博通雅的朋友,如知名學者傅國涌先生,廈門湖里物理教研員陳宗成先生,幾乎以每天一本的閱讀速度向前推進,我還有過淡淡的失落和自卑。雖然小學時從魯迅《給顏黎民的信》的課文中汲取了力量,發誓要像蜜蜂采花一樣博覽群書,懂事后也的確在不斷踐行,但是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行浩瀚閱讀的勝景,我從來沒有達致。
不過,與春蠶意象同在,也還是扎扎實實地讀了一些書,寫了一些東西的。教初中兩個班的語文,做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兼學校文學報主編,在月測、聯考、統考、中考的輪番轟炸中,還能在五年內讀完相關大學指定的文藝學、現當代文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博士入學考試參考書目,想到這些,我又頗感欣慰。更何況,在此期間,還筆耕不輟,幾乎以每周一篇的寫作速度,讓自己的思考不斷見諸報刊。盡管作品的“量”并不代表真正的學養,可閱讀的深情、寫作的沉醉、還有精品意識的追求,畢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充分地滋養了,這可以說扎實奠定了我后來享受學術研究的心態。
三
擁有沙漠玫瑰意象,是離鄉闖蕩后的事情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當然沒錯。待遇優渥、設施一流、人才濟濟、理念先進,似乎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鮮的思想空氣。但是,付出的努力也是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尤其是主管領導的強勢,容不得半點瑕疵。異見更是不能有了,個性只能在順從的旗幟下約略施展,有時真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覺。
在這種“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窺伺的情況下,工作的壓力可想而知。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在一篇散文中幸運地讀到了沙漠玫瑰意象:平時,它因干旱、炎熱,枯萎得仿佛已經死去??墒?,一旦雨水來臨,它會迅速舒展自己,綻放艷麗的容顏。忍耐、敏捷、美麗……這些美好的質素,它一個都不少。
沙漠玫瑰意象給我的啟發是刻骨銘心的。第一,不管遇到什么艱難,都要學會面對;第二,不要畏懼艱難,艱難之中也蘊藏了無數的發展機遇;第三,再怎么艱難,綻放自己生命之花的理想都不能喪失。
有了這樣的體認,我的精品意識更強烈了。
文本研讀,不出新意決不罷休;教學設計,力爭篇篇達到發表的水準——即使沒有形諸文章,也要為未來的論文寫作做翔實的原料準備;作業批改,上升到學習之道、人格磨礪、確證生命的高度。學??己酥?,沒有學生發表文章一項,可是一旦發現作文中的璞玉,我會排除一切干擾,指點學生精心雕琢,使之正式發表,做得津津有味。
將困難轉化為教育資源的意識也更強了。中學任教期間,所帶班級多為別人眼中的“爛班”,偷竊的、抽煙的、看黃片的、尋釁斗毆的,“奇葩”多多,令人望而生畏。對于帶差班,說好聽的是能者多勞,難聽的就是馬善被騎,人善被欺。但是,這些歧義對我已沒有多少意義,我所關心的是:爛的根源在哪里?如何遏制爛的勢頭?優勢發展的星星之火如何點燃?因了這些思考,以自我心像建設為核心的目標擇定、規矩確立、榜樣培育、心靈拷問、人格教育等一系列活動便不露聲色地展開了。我的很多教育隨筆正是在這種思想探尋的過程中誕生的。一些想看笑話的老師本以為我會在與“爛崽”的斗智斗勇中,將能量消耗殆盡,直至狼狽地敗下陣來,不曾想我活得反而更加詩意而蓬勃。
遠離家園那片熟稔的文化土壤,進入一個相對異質的環境,每個人一開始都會努力地為生存而戰。不過,與別人不同的是,我是在老老實實地提升自己的實力,而別人則有不少還動用了“關系學”——竭力迎合、諂媚,直至最終拿下領導,使其成為實現自我目的的工具、同盟或保護傘,盡管也不乏慘敗者。
一位校長在教師大會上就曾跋扈地威脅:“三條腿的驢找不到,兩條腿的人多的是!”
想來,這或許就是加劇他人交際工具化的一個主要動因——扭曲個性,或完全奴化,或以退為進,異化為一種更加陰險、老到、強勢的反征服人格。我很不屑于這種充滿毒素的應世方式,我的血性體現在:做最好的自己,將校長的傲慢與狂妄打回去!這條路很艱辛、很漫長、甚至很危險,但我堅信這才是一條讓靈魂更踏實、更美好、更有力量的奮斗之路。尤其是感到校長認定的“人才”完全褻瀆了真正優秀教師形象的時候,我的反抗性更強烈了。
很神奇,這種反骨一旦滋長,原先求生、求穩的焦慮、緊張、不安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天下之大,一定有讓真才實學得以施展的地方。再黑暗,也會有陽光照耀得到的一天。
懷著這樣的信念,我雕塑美好心像的努力更自覺了。雖然一路走來,有不少朋友給我吹風:“注意享受生活?!薄敖o多少錢,做多少事,別太拼。”直至當下在大學工作,依然有類似的提醒:“教學說得去就行,著力點一定要放在科研上?!笨墒?,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把每一項工作都當作提升自我的機遇,追求極致之美,讓生命不斷開花的沖動始終減滅不了。
這或許是一路走來,不斷收獲學生掌聲的主要原因吧!endprint
四
在《西方教育史》中讀到蘇格拉底的馬虻之喻——他說雅典是一匹巨大而臃腫的純種馬,需要馬虻的叮咬才能恢復它的健康與活力,神派他到這個城市來就是讓他執行馬虻的職責,我真的有五臟俱新、耳聰目明之感。
以前,我的課堂也會有星星點點的批判之光,但不是很自覺。馬虻意象的邂逅,讓我對學生思維、人性深處的臃腫、潰爛更為敏感,批判一下子自覺起來。比如,明明是信奉鴕鳥策略或阿Q的精神勝利法,卻打出“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的達觀旗幟;明明是游戲男女同學之間的純真情感,卻自豪地宣稱“祖國的花朵千千萬,這個不行接著換”;明明是自殘的逃課、應付、抄襲的愚蠢行徑,卻視之為個性、爺們兒的表現,樂此不?!T如此類的精神劣根,均會遭到我或結合課文、或聯系相關事件、或利用主題演講的不斷叮咬,促其引起精神的疼痛而自省、自改、自強。
對學者、作家思想觀念上的薄弱處、舛誤處,也會叮咬。盡管不一定正確,但叮咬的意識頗為積極。于我,這是一種更好的對話方式、成長方式。《獨木真的可以成林嗎——質疑錢理群、潘新和教授的“立言以立人”說》《“脫褲子防炮擊”語含調侃嗎——與錢理群、孫紹振等教授商榷》《樂,還是不樂——就<醉翁亭記>的情感內質與西渡先生商榷》,包括很多不以爭鳴為題的文章,多是在馬虻意象的引領下誕生的。
在一次語文青年學者高端論壇上,一位學者很流利地引用了那句廣為傳頌的名言:“能忘掉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剩下的才是教育?!蔽耶攬龊敛豢蜌獾刂赋觯骸斑@不是教育的榮耀,而是教育的恥辱。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能夠化入骨髓,令學生終身難忘的?!?/p>
對自己思想的臃腫處、陳腐處、錯漏處,我也會叮咬。文本解讀中的“裸讀”,教學設計的不斷翻新,論文寫作中的絕不重復……無一不是自我叮咬的體現。這種看似自虐的行徑,讓我受益良多。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中學到大學,倘若給足時間,我所講的每一節課,都可以化為相對精致的文章或書中的某一章節。扎實行走,每日完成精神生命的拔節,我真的做到了。這談不上是什么崇高的教育使命感、責任感,更多的是本于不斷超越、心塑自我的渴望。我始終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如果不追求和學生精神生命的同步發展,乃至優先發展、超速發展,是沒有資格談教育的,也就更談不上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位很有科研實力的博士同學拒絕進入高校執教,而選擇了去某省社科院,她的理由是:學生都是專業知識上的弱勢者,和他們在一起不會有什么成長??墒?,因為有了春蠶、沙漠玫瑰、馬虻等意象的融入,我覺得天天都在成長。這是不是上天對我的一種別樣恩賜呢?
讀博期間,我在福州一所品牌高中帶過一個月的課,現在任教的大學有學科教學(語文)碩士點,本科的錄取線也超出同類的師范院校三四十分。但是,我無一例外地發現:因為應試教育的馴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多是恭順的接納、認同型,鮮有質疑和批判。在這樣的情境下,我馬虻式叮咬的教學方式令他們切實感到了一股清新的教育氣息,仿佛步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天地。
初中三年的語文課,我多是在走神、昏睡或看課外書中度過的。是您讓我發現,原來語文課竟是如此的有趣、美好!謝謝您!(高中生 林好)
老師是我這么多年遇到的最讓我感覺能學會很多想法的人! 很多老師照本宣科,而您教的是思想。好幸運的 !(本科生 汪福真)
大學里面有兩種老師建議你讀博:一種是整天吧唧吧唧拉家常說讀博好處的老師,另一種則是用學問和行動征服你的老師。感謝汲老師,打開了我們思想的閘門?。ùT士生 林亮)
……
擁有如許珍貴的褒獎,所有拼搏的苦累、艱辛和孤獨都悉數化作了甘甜的回憶。也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將每一節課視為靈魂的節日,不斷與優秀的自我相遇!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焙軕c幸選擇了教育這一職業,在別人以為的清苦、單調、無聊的生活中,我收獲著不為人知的綿綿不絕的充盈和幸福。
這一切,皆因有了與上述美好意象的相伴和融合!
(作者單位:大理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 黃佳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