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目的 觀察并分析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中的臨床運用效果進。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均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平均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平均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67%)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20.00%),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效果顯著,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輸尿管結石;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144-02
輸尿管結石是一種臨床上較常見的疾病,一旦患病,將出現絞痛、血尿等癥狀,繼而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1]。因此,對輸尿管結石進行治療,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僅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與之相配合。現為了解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輸尿管結石患者中的運用價值,筆者對我院所收治的30例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全部患者均通過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輸尿管結石;排除存在嚴重臟器疾病者、精神異常者、不配合醫護人員工作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兩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35.4±2.6)歲;病程2個月~15年,平均病程(2.7±0.4)年。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7.1±1.9)歲;病程3個月~13年,平均病程(2.6±0.5)年。兩組患者在臨床基礎性資料(性別、年齡等)的對照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即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以作處理;做好術前準備,并對患者進行宣教;向患者說明術前術后應注意的事項。
1.2.2觀察組 采取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
1.2.2.1入院時 護理人員應做好入院介紹,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醫師及護士;向患者發放中西醫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對內容進行簡單的介紹;做好健康宣教;另外,護理人員可依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對患者予以中醫耳穴貼壓法,選取三焦、雙耳神門、腎、輸尿管等穴,以王不留行籽進行按壓,每穴一粒,每穴按壓2~3 min,2~3次/d;按壓至有腫、麻、痛感為宜;3 d后貼壓另一側耳穴。
1.2.2.2術前 對患者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并向其說明術前注意事項;向其介紹手術治療方式,并對患者展開情志護理,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1.2.2.3術后1 d 主管護士以中醫艾灸法對患者進行艾條灸,將艾條點燃后放入溫灸器中滾動于神闕、氣海、關元穴上,7~10 min/次,2次/d。配合穴位按壓足三里穴,按壓5 min,2次/d,以酸、麻、脹感為度。護士通過觀察舌苔、脈象分析判斷癥候屬中醫“石淋”濕熱蘊結、氣滯血瘀、脾腎虧虛型,分別指導中醫用藥護理。方藥:八正散加減、化瘀尿石湯加減、六味地黃丸合無比山藥丸加減,于術后肛門排氣后服用,1劑/d,早晚2次溫服,連服7劑。
1.2.2.4出院前 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征進行評估,并告知其出院后應注意事項,如飲食、用藥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平均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等。采取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度展開調查;該表滿分為100分,得分在90分以上為十分滿意,75~89分較為滿意,60~74分一般,低于60分為不滿意[2]。滿意度=(十分滿意+較為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數據,其中,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術前等待時間為(1.00±1.76)d,住院時間為(5.84±1.52)d,首次排氣時間為(6.50±1.35)h。而對照組分別為(3.00±3.34)d、(7.26±1.98)d、(18.15±2.30)h。組間平均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有18例十分滿意,7例較為滿意,4例一般,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7.67%(29/30);對照組分別為10例、9例、6例、5例,其滿意度為83.33%(25/30)。組間滿意度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中有3例發生術后并發癥,2例劇烈疼痛,1例尿路刺激,其發生率為10.00%(3/30);對照組中有6例發生術后并發癥,2例劇烈疼痛,1例尿路刺激,2例血尿延遲,1例發熱,其發生率為20.00%(6/30);組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比,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輸尿管結石是一種較為多見的泌尿外科疾病,對于此病的治療,一般是采取手術的方式。伴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與醫療技術的進步,腔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就是其中一種。對輸尿管結石患者采取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進行治療,具有微創、并發癥少、恢復快等優點[3]。但在治療過程中,為獲得更好的療效,還需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而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就是一種較為有效地護理模式。該模式體現了循證醫學、循證護理、中醫整體觀和辯證觀的理論,堅持持續質量改進的原則。在治療過程中,采取穴貼壓法和艾條灸配合按壓足三里穴位,可有效的緩解疼痛,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且加快疾病的康復[4]。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其在術前等待時間、住院時間、首次排氣時間等均短于對照組;同時,在護理滿意度雨術后并發癥方面,觀察組患者也優于對照組,即97.67%vs83.33%、10.00%vs20.00%,差異明顯。由此可見,對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效果顯著,且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凌飛燕.對行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81-82.
[2]伍麗容,彭愛平.經皮腎穿刺碎石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吉林醫學,2015,36(05):979-980.
[3]覃鐵連,葉婉鳳,鐘愛紅.舒適護理在經皮腎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3,19(10):122-123.
[4]湯菊芬,方海麗.皮腎鏡及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微創術中醫護理體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01):106.
編輯/王海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