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巖
小王和小李是一個部門里的同事。每天在一起共事的兩個人,卻常常因為交談中的小事而爭論得面紅耳赤,言辭激烈之時,還會大吵一架。
一次,小王問小李:“現在什么時間了?”小李隨口回答了一句:“好像很晚了。”小王無奈地又問了一遍:“我問的是時間,現在什么時間了?”小李仍然回答說:“對呀,時間很晚了,差不多該走了。”小王有些不耐煩地對小李吼道:“看著我的臉,然后告訴我現在的時間。”聽到小王大吼,小李也變得不耐煩起來,他用同樣大的聲音吼道:“五點剛過!”小李以為這下小王該滿意了,沒想到小王竟惱羞成怒,對著小李說:“你這人腦筋不好用了吧,我問你的是具體時間,你直接告訴我現在幾點幾分就行了唄!”小李這才搞清楚,原來小王要問自己時間,可是自己無辜地被他數落,心有不甘,于是反駁道:“誰讓你不把話說清楚,你直接問現在幾點就行了,繞那么大圈子干嘛?”“誰讓你那么笨啊,聽句話都聽不到重點!”“你才笨呢,你們全家都是笨蛋……”就這樣,兩個人又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了起來。
所謂人心如面,說的就是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長相,同時也有著完全迥異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從小王和小李的對話中,再次印證了不同性格、不同思維方式的人之間可能會產生的巨大差異。
在一生當中,由于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我們不知道要和多少人打交道。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教育背景和固有的做事風格、思維方式,在各種信息的交流和傳遞中,也難免會發生矛盾和誤會,因此,學會和不同的性格的人相處,努力營造融洽的同事關系和工作氛圍,漸漸成為一門重要的學問。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很多人在做事時總是考慮自己的得失,而很少照顧他人的感受,更糟糕的是,很多人的處事習慣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喜好來和不同的人相處,常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別人,對他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惡意打壓別人,這也討厭,那也厭惡,始終保持一種盛氣凌人的態度。
從前,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大作家,事業處于如日中天的時候,他的作品被眾多的讀者爭相傳閱,而他在文學領域的地位也漸漸有所提高。然而,他盛氣凌人的態度總是讓身邊的人吃盡苦頭。他的朋友經常會受到他的貶損,他的助理也被他罵得一無是處,連他的前妻都說:“他的才華的確很可貴,但有一個事實不能忽略——他是一個非常難相處的人。”
有一次,這位大作家收到一個年輕人的來信。年輕人將他的書稿的前半部分寄過來請求大作家閱讀后提些意見,并且計劃和大作家一起寫一部小說。大作家看完信后非常生氣,在回信中毫不吝嗇地批評了年輕人的傲慢和無禮,甚至寫道:“先生,你怎么如此膽大包天呢?竟然想把一匹高貴的馬和一頭卑賤的驢子套在同一輛車上。”年輕人收到回信后,心中有些不悅,但是他沒有因此失去自信,在回信的開頭他就寫道:“尊敬的閣下,您怎么這樣抬舉我呢,竟然把我比作一匹高貴的馬?”在信的后半部,年輕人將自己的學習背景、寫作特點和自身的潛力分析得非常透徹,有理有據又不失風趣幽默。大作家收到信后,被這個自信又倔強的年輕人深深打動,于是大作家回信叫年輕人將后半部文稿寄過來,并承諾自己的下一個寫作計劃會和他共同完成。
性格不同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定是不同的。比如一個性格平和的人,在給朋友提意見時,可能會言辭委婉,語氣平和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一個性格爽朗、直來直去的人,在給朋友提意見時,就會單刀直入,語言尖刻,說到情緒高漲之時,還可能會發起脾氣批評幾句。年輕人明明知道大作家的古怪脾氣,卻巧妙地曲意逢迎,將大作家對他的打壓變成了褒獎,同時也讓大作家看到了他機智、聰明的一面,最后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機會。
如果能夠在相處之前,充分了解一個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生活經歷,會讓彼此相處起來更容易些。不過,就算無法事先得知彼此的情況,也不能因為他人的行為舉止、說話方式與自己不同,就看不順眼,甚至討厭和嫌棄。我們要接受彼此之間的差異,慢慢摸索出彼此之間最合適的相處方式。不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的身上。互相尊重,互相體諒,才能在性格上相互補充,相形得益。否則,就可能在自以為是的“良好”局面中,讓對方處在難堪或是尷尬的境地而渾然不知,最后給人留下糟糕的印象,甚至失掉寶貴的機會。
許金多在一個貧困縣當縣長,他一心想要吸引外地的企業家到當地投資辦廠,從而改變當地人貧窮落后的生活現狀。當其他縣紛紛建起了皮革加工廠、輪胎加工廠,他的心里更加著急了。
一次,聽聞一位加拿大華僑張先生準備回到自己的故鄉考察辦廠,許金多甭提多高興了。在確定好張先生的行程之后,他準備了一系列的接待儀式,信心十足地一定要留下這位金主。
許金多花了大價錢在當地最好的酒店訂好了宴席,張先生一下飛機,他便派人把張先生接到了酒店。看著饕餮的菜肴,一向勤儉樸素的張先生本想拒絕,無奈許金多鞍前馬后盛情招待,張先生也只好入鄉隨俗。
張先生不善飲酒,幾杯下去就已經面紅耳赤了。許金多為了盡到地主之誼,好詞說盡,一勁兒地勸其再喝。張先生一副謙謙君子的風范,不好意思嚴詞拒絕,就勉強地又喝了幾杯。酒過三巡后,許金多繼續邀請張先生去唱卡拉oK,張先生本不喜歡唱歌,也不喜歡熱鬧的場所,為了不傷害許金多的自尊心,只能耐著性子陪著他折騰到半夜。
第二天,許金多信心滿滿地出門,準備帶著張先生到各處考察一番,沒想到張先生早已離開。走之前,張先生還留下了一筆錢,用于支付昨晚的花銷。許金多看著空空如也的房間,心中特別納悶:昨天張先生不是一直興致勃勃地玩到深夜才回家嗎,怎么會一聲不響地就離開了呢?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學與生活》,未完待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