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禮+楊皓
摘 要:歷史轉折時期,我國處理冤假錯案工作經歷了醞釀萌發、初步展開、重點突破、全面完成四個階段。黨內外圍繞處理冤假錯案的步驟、原則、范圍和后果等展開了激烈的論爭,加快了冤假錯案處理工作的進程??偨Y這些論爭,對于今天解放思想、正確對待黨和國家前進中遇到的論爭、加強執政黨建設等,具有重要的啟示。
中圖分類號:K275;D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2435(2017)05055706
關鍵詞:歷史轉折時期;處理冤假錯案;論爭;當代啟示
Abstract:Historical turning period with the treatment of miscarriages of justice experience brewing germination, preliminary underway, the key breakthrough, complete the four stages. Party around the processing steps, principles, the scope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being launched a fierce debate. Debate promoted the progress process. To summarize these debate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oday's Liberation thought, correctly treat the controversy encountered in adva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從“文革”結束到1981年6月中共十一中六屆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一歷史轉折時期,黨的思想、政治、組織等各項工作開始了撥亂反正,這一過程充滿險阻和論爭?,F有的論著、回憶錄和紀實等對鄧小平、胡耀邦等為處理冤假錯案所做的貢獻,對某些具體案件處理過程中的論爭等介紹和研究較多,而對這一歷史階段黨內外關于處理冤假錯案的論爭過程、要點和影響等做全面梳理的尚不多見。本文擬就此做一探討。
一、處理冤假錯案的歷史進程
1.醞釀萌發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文革”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毛澤東的失誤,殘酷迫害老干部、老同志,通過逼供信等惡劣手段制造了大量冤假錯案。早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澤東等對“文革”中的錯誤做法開始逐步有所認識,并對“二月逆流”、賀龍、鄧小平等平反。1975年,鄧小平受命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開始對各項工作進行整頓,強調“整頓的核心是黨的整頓”[1]35。由于整頓危及“文革”,不被毛澤東接受,更是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反對和抵制,包括平凡冤假錯案在內的全面整頓,隨著“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刮起而被迫中斷。
2. 初步展開
1976年10月,在華國鋒、葉劍英等領導下,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文革”。隨著揭批“四人幫”工作的展開,對“天安門事件”等重新定性和讓鄧小平復出工作成為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當時流傳著“一、停止批鄧,人心大順。二、冤案一理,人心大喜。三、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2]72,充分說明了人們對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期盼。
由于“文革”還沒有被徹底否定,“兩個凡是”和個人崇拜仍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加之部分中央領導人的猶豫,處理冤假錯案工作進展緩慢。1977年3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經過激烈爭論,決定讓鄧小平復出工作。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恢復“文革”時期被破壞殆盡的中央黨校,任命胡耀邦擔任副校長主持黨校工作。因中央黨校曾被康生把持多年,釀成許多冤假錯案,處理歷史冤案的工作同樣由于左傾思想的影響,阻力很大。同年5月,在中央黨校的整風會議上,胡耀邦提出了落實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等問題,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分清是非,揭批“四人幫”和康生的罪行,落實黨的干部政策。根據胡耀邦的意見,中央黨校設立落實干部政策的第二辦公室,專門甄別平反“文革”前的冤假錯案,一大批黨校的干部骨干被解放出來,黨校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并為后來全黨處理冤假錯案積累了經驗。
3. 重點突破
1977年春夏之際,揭批“四人幫”活動不斷深入,處理冤假錯案工作逐步展開。7月,鄧小平在十屆三中全會上恢復職務,一個有利于解放思想、糾正左傾錯誤的良好氛圍初步形成。此時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多地集中到解放干部、處理冤假錯案的問題上。在胡耀邦等的堅強領導下,《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于10月7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和沖破阻力,落實毛澤東的無產階級干部政策。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文引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共鳴。1977年12月,胡耀邦調任中組部部長,立即著手“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等平反工作,成為全面處理冤假錯案的突破口?!皟H1978年上半年,中央組織部就接待干部來訪6434人次,受理信訪32 927件,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處理冤假錯案、落實干部政策的工作?!盵3]1032冤假錯案的申訴信紛紛寄到中組部。如何處理這么多案件,怎樣落實黨的干部政策,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1978年9月,胡耀邦在全國信訪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兩個不管”,即冤假錯案“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級組織,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改正過來。”[3]1030這成為實際工作中突破“兩個凡是”的束縛、處理冤假錯案的基本方針。197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先后批轉《貫徹中央關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關于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的幾點意見》等,要求繼續做好處理冤假錯案工作,盡快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并陸續為天安門事件、“二月逆流”、“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彭德懷、陶鑄、楊尚昆等案件平反。endprint
4. 全面完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黨工作重心轉移的決策,為黨和國家實現各項工作的歷史性轉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隨后,全國處理冤假錯案的工作轟轟烈烈地展開。從1978年到1980年,中央組織部多次下發文件落實平反工作。同時,中央為大批“地富反壞”分子摘掉帽子,民族、文化、統戰、工會方面也紛紛落實政策。譚震林、胡喬木、肖華、黃克誠、李井泉、劉志丹、安子文等一大批同志被平反。在眾多平反案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劉少奇冤案。隨著處理冤假錯案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干部群眾認識到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對劉少奇的評價不符合歷史事實。中共中央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劉少奇案進行了復查,并在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通過了《關于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據統計,全國幾年內共計“清理‘文革案件30萬件之多,復查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歷史遺留案件更達110萬。結果使300萬名干部的冤假錯案得到了平反糾正,47萬多名共產黨員恢復了黨籍,上千萬無辜受株連的干部和群眾得到了解脫”[4]5281982年底,全國大規模的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基本結束。[5]699到1984年前后,黨的組織路線和干部政策得到徹底恢復,黨內生活正常化,全面完成處理冤假錯案工作。
二、處理冤假錯案中的論爭焦點
由于受長期左傾思想的束縛,黨內外對處理冤假錯案工作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各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盡快解決還是緩慢推進平反工作
1977年2月,《人民日報》《紅旗》《解放軍報》發表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皟蓚€凡是”的提法,給平反冤假錯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在此前后,陳云、胡耀邦等都明確提出要盡快讓鄧小平出來工作,停止批鄧。但當時的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認為“事情總是要解決的,一下子急不得”[4]455。在同年3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關于是否恢復鄧小平工作以及為“天安門事件”平反,更是引發了一場激烈的交鋒。陳云和王震等指出,廣大群眾期盼鄧小平能盡快恢復工作,這是人心所向,是完全正確的;“天安門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要盡快解決“文革”遺留的一系列問題。然而,有人強調:“鄧小平的問題應當解決,但是要有步驟,要有一個過程,只能在適當的時機讓鄧小平出來工作?!盵6]206客觀上拖延了平反冤假錯案工作的推進。1978年11月,在平反“天安門事件”的關鍵時刻,葉劍英明確向黨的主要負責人提出:“‘天安門事件平反問題要從速表態,以免中央被動。”[7]1156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央領導人都希望盡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實,早在1977年秋,胡耀邦等為了推進處理冤假錯案工作,統一黨內外的思想認識,授意楊逢春、葉揚、陳中等寫文章,力求從理論上沖破“兩個凡是”的藩籬。他指出:“現在,黨內很多同志都要求別再放過這個好時機了……不能操之過急,必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但也不能松松垮垮,要盡可能抓緊。”[4]461這說明黨內對于處理冤假錯案的推進速度存在分歧,由于“凡是派”的阻撓,很多案件沒能及時解決。
2.平反是否涉及“文革”前的案件
“文革”結束后,全國范圍內迅速興起揭批林彪、“四人幫”的運動。這期間,無論是中央主要領導同志,還是廣大黨員群眾,都對平反“文革”期間純屬反對“四人幫”而造成冤假錯案持肯定態度。但對于“文革”前的案件是否要平反,則存在較大的爭議。中央黨校原黨委書記楊獻珍在批判“合二為一”時受到留黨察看兩年處分、“文革”中被定為“死不悔改的走資派”。負責該案件的同志認為,楊獻珍在“文革”中的錯誤定性可以平反,但1964年的留黨察看兩年處分不能平反。胡耀邦則認為:“對于建國后和‘文革中每一項冤假錯案的清理和落實被冤屈同志的政策,固然是黨的組織部門則無旁貸的首要任務?!盵8]45原中宣部宣傳處處長秦川在“文革”前遭受康生等人的誣陷而被打倒,“文革”結束后仍然沒有及時恢復工作,但在鄧小平、胡耀邦等的推動下,很快得到中央的批準而恢復了工作。楊獻珍和秦川的不同遭遇充分說明,當時各級黨組織在平反冤假錯案的過程中,對“文革”前的案件是十分謹慎的,甚至有不少領導干部不愿為“文革”前的案件平反。這其中最敏感、牽扯面最大的就是解決1957年所劃“右派分子”問題。1957年反右嚴重擴大化,從1959年到1964年,通過一系列的平反后,仍然有近20萬人的問題未得到解決。為此,中組部聯合統戰、宣傳等部門先后在煙臺和北京開會,為“右派”進行改正和落實政策的工作。同樣由于“兩個凡是”的束縛,煙臺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焦點集中在右派分子改正的范圍有多大,是“個別確實完全搞錯了的表現確實改造好,才可以改正”[9]36還是“實事求是地甄別平反,錯多少改多少”[10]444。會議期間還有人提出了“不管怎么著,每個地方,每個部門總得留下一些‘樣板,不能都改了”[8]8的說法??梢?,當時平反“右派”的工作不能大刀闊斧地進行,始終受到各種阻力的干擾,其中主要是左傾錯誤思想的干擾,致使很多“文革”前冤假錯案沒有能夠得到及時的處理。
3.毛澤東親定的錯案能否平反
粉碎“四人幫”之后,中共中央于1976年12月發出通知,宣布:“凡純屬反對‘四人幫的人,已拘捕的,應予釋放;已立案的,應予撤銷;正在審查的,解除審查;已判刑的,取消刑期予以釋放;給予黨籍團籍處分,應予撤銷。凡不是純屬反對‘四人幫,而有反對偉大領袖毛主席、反對黨中央、反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或其他反革命罪行的人,絕不允許翻案?!盵3]1010第二年2月,由于“兩個凡是”論的提出,更使平反冤假錯案工作遇到極大的阻力。在關于鄧小平是否復出工作的問題上,汪東興曾說:“鄧小平也有錯誤,他不聽毛主席的話,還搞他過去那一套。鄧小平的問題,毛主席已經有一個四號文件。四號文件不管怎樣是正確的,是毛主席的指示。”[11]116當時,有些組織部門落實干部政策能拖就拖,在平反冤假錯案過程中很不積極。中央組織部原部長郭玉峰就曾對《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提出反對意見,認為“這篇文章是大毒草,現在不批,將來也要批。”[4]464隨著平反工作的不斷深入,應該平反的案件越來越多,但部分黨的重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兩個凡是”。當時流傳著很多說法,“有的高級領導說:‘平毛主席的案子,矛頭指向誰?;分管組織工作的黨中央副主席說:‘這是經毛主席親自審閱、批定的案子,誰敢平反?;還有組織部門的領導說:‘這是按毛主席指示辦的,就是把大樓吵塌了,也不能動!”[6]252endprint
1977年春,鄧小平、胡耀邦等認識到“兩個凡是”是不正確的,這一提法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毛澤東思想,更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廣大干部群眾無法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在胡耀邦等努力下,1977年11月,《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須認真落實》一文,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必須落實干部政策的觀點:“在落實黨的干部政策過程中,凡是符合事實的結論和材料,都應當保留,決不能‘一風吹;一切不符合事實的結論和材料,即使是一個‘尾巴也不能保留……無產階級的原則是有錯必糾,敢于承認和改正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部分錯了,部分糾正,全部錯了,全部糾正。只有這樣,才算是嚴肅認真、對黨負責,才能取得群眾的諒解,真正建立起威信。”[12]這就與“兩個凡是”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能否平反毛澤東親定的錯案問題上,作為“文革”特殊產物的中央專案組當時起到了很大的負面作用。在中組部落實干部政策的過程中,中央專案組人為制造障礙,強調“經過毛主席批定的,現在應繼續貫徹毛主席的指示……‘六十一人的案子是經過毛主席和黨中央批準才定案的,不能隨便翻過來;還有彭德懷、陶鑄等人的問題,也不能隨意翻過來?!盵4]512但胡耀邦在主持“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的平反工作中,面對專案組的阻礙,并沒有放棄。該案關鍵人物王其梅的夫人寫信給鄧小平,鄧小平隨即轉送汪東興批示。面對清楚的事實,汪東興也只好做出如下批示:“請耀邦同志閱辦。毛主席歷來有指示,應區別對待,不能歧視。”[13]2061978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召開了全國信訪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如何落實政策,才算執行了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在這個會議上,有人責難胡耀邦:“連毛主席定的案子都要否定,也太不尊重毛主席了!”[8]111針對“兩個凡是”的圍攻,胡耀邦提出不管什么案件,不管是什么人定的,錯了都要改正,并且強調:“落實干部政策的根據是事實,也就是干部過去的實踐。判斷對干部的定性和處理是否正確,根本的依據是事實。對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觀事實,這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2]99
在大量事實面前,“兩個凡是”論者愈發認識到自己的理論站不住腳。1978年11月,陳云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有錯必糾。之后,在持正確觀點同志的堅決斗爭下,中共中央終于同意將大部分案件移交中組部處理,大批冤假錯案得以平反。實際上,在毛澤東親定的冤案能否平反的問題上,毛澤東本人一直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早在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就在全黨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拔母铩睍r期為賀龍冤案平反也是毛澤東糾正自己錯誤的典型案例。賀龍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但在“文革”期間被林彪、江青、康生等人迫害致死。毛澤東曾慚愧地說到:“我看賀龍同志搞錯了,我要負責呢……我聽了林彪一面之詞,所以我犯了錯誤?!盵9]73從毛澤東這段話不難看出,“兩個凡是”是站不住腳的,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實際工作中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即使是毛澤東親定的錯案,也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予以徹底平反。最終,中央主要負責人承認“兩個凡是”不符合實際,并檢討說:“‘兩個凡是在不同程度上束縛了大家的思想……1977年2月兩報一刊中‘兩個凡是的提法更加絕對,更為不妥。”[14]439
4.平反會否造成黨和國家新的動亂
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太多,加上極左思想的重重阻礙,平反冤假錯案工作一度十分緩慢。在《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干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一文發表后,甚至有人打電話給《人民日報》,責問這篇文章的來路和依據,并提出:“這只能搞亂局勢,制造新的不穩定?!盵10]443很多地方黨委和組織部門的人也紛紛質疑:“好不容易定了的案,現在不能翻烙餅?!盵8]34在研究右派問題的煙臺會議期間,有人提出:“當時就是有人向黨進攻,不能都給他們平反……如果把幾十萬右派都改正過來,工作就會亂了套?!盵6]271但同時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黨的歷史上也曾經為一些冤假錯案平過反、糾過正,都是分清了是非、增強了團結、促進了革命事業的發展,還從未聽說過‘亂了套?!盵10]444在平反冤假錯案的過程中,由于人們的思想沒有完全統一,甚至還有一些同志對平反冤假錯案有了這樣的聲音:“你們是自找麻煩,將自食其果。”[9]118吳冷西認為:“大家都去爭論哪些錯了,哪些要改,我們的黨還能團結一致嗎?我們的國家還能安定團結嗎?”[6]219胡喬木更是直接對胡耀邦說:“爭論是你挑起來的。我不同意再爭論下去,再這樣爭論下去,勢必要造成黨的分裂!”汪東興在對《人民日報》的文章進行批評的時候,也清楚地表達了他的觀點:“好像什么都要翻案……這樣翻,將來老百姓要算賬的?!盵8]76在討論鄧小平同志是否復出工作的時候,當時中央主要領導人也有所顧慮地提出:“如果急急忙忙讓鄧小平同志出來工作,就可能上階級敵人的當……就有可能把我們推向被動的地位?!盵11]167
面對這么多困難,廣大堅持真理的同志和人民群眾一道,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平反冤假錯案而努力。胡耀邦認為:“一定要把上百萬干部和群眾的冤假錯案加以復查、平反。不然怎能做到黨心民心大順,怎能積聚人才,怎能實現安定團結,怎能同心同德搞四化?”[4]498可見,在胡耀邦等看來,平凡冤假錯案不僅不會制造混亂,而且會理順黨心民心,增進安定團結,促進全黨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搞現代化建設。
三、處理冤假錯案論爭的啟示
反思處理冤假錯案中的論爭,對當今中國社會各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啟示。
1.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真諦是化解論爭、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前進的思想基礎
歷史轉折時期,我國處理冤假錯案工作最初之所以推進緩慢、論爭不休、黨的干部政策不能及時落實,與當時全黨思想僵化、“兩個凡是”盛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鄧小平、胡耀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強調“‘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1]38,支持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實現了思想理論的正本清源,從而化解論爭,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同左傾思想和個人崇拜作斗爭,明辨是非,使得大量蒙受冤屈的干部群眾得以平反。當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入攻堅階段,新舊矛盾交織,尤其是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異常尖銳,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5]622。全黨全國人民如何才能做到攻堅克難、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前進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們必須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武裝全黨,努力引導黨員干部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把我們黨建設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前進。[16]279-286因此,全黨全國人民只有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不走僵化封閉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才能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形勢,爭做時代的排頭兵,堅持創新,敢于攀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精神動力。endprint
2.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是化解論爭、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前進的關鍵因素
關于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毛澤東早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必須善于使用干部,必須善于愛護干部?!盵17]526習近平也提出:“實現黨……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關鍵在人,就是要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治國之要,首在用人。”[18]411當年,鄧小平、胡耀邦等支持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批評左傾干部路線、力推“天安門事件”和劉少奇冤案等復查,在處理冤假錯案中發揮了攻堅克難的關鍵作用。大量黨員干部的平反昭雪,不僅恢復了眾多人物、事件等的歷史真貌,而且為改革開放的啟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開創奠定了組織路線和干部條件。當前,面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全黨必須嚴格遵循黨的干部路線和政策,努力建設一支信仰堅定、素質過硬的干部隊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主心骨。為防止冤假錯案的歷史悲劇重演,必須以史為鑒,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全面從嚴治黨,認真落實責任追究機制,使各級領導干部,無論是誰都不敢隨意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
3. 加強制度建設是妥善應對論爭、推進黨和國家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
回顧歷史,我們黨既有過妥善處理論爭的成功事例,也有過不當處理論爭的慘痛教訓,其中延安整風中關于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論爭、建國初期關于黨是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論爭、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關于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和作用的論爭等都處理得比較成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對瞿秋白等人的批評、建國初期對胡風文藝思想的批判、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彭德懷和張聞天等所謂右傾機會主義的批判等都留下了深刻教訓。歷史轉折時期,處理冤假錯案工作中出現了很多論爭,這些論爭是歷史的產物。以鄧小平、胡耀邦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批評各種左傾、右傾錯誤思想,又堅決捍衛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妥善處理了工作中的論爭,實現了冤假錯案的全面平反,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開創奠定了政治和組織基礎。盡管如此,還談不上構建了處理黨內外論爭的制度。因此,鄧小平從歷史教訓中認識到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重要性,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333。當前,國際國內局勢錯綜復雜,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論爭,如何應對這些論爭,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的大局。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并實施了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重大戰略部署,反復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必須有堅強的制度作保證……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16]116。這些內在地包含了依法依規穩妥處理黨內外論爭的制度建設思想。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胡耀邦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1949-1978):第2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 張黎群,張定.胡耀邦(1915-1989):第2卷[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5]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6] 滿妹.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7]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葉劍英年譜: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
[8] 戴煌.胡耀邦與平反冤假錯案[M].修訂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9] 何載.冤假錯案是這樣平反的[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10] 羅平漢,盧毅,等.中共黨史重大爭議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1] 宮力,周敬青,等.鄧小平在重大歷史關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
[12] 本報評論員.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須認真落實[N].人民日報,1977-11-27(1).
[13] 韓洪洪.胡耀邦在歷史轉折關頭(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 葉永烈.鄧小平改變中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15]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胡錦濤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6]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 [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7]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陸廣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