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
【摘要】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地市級交通廣播發展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文章在分析現狀和困惑的基礎上,建議創新的路徑為:內容的供給側改革、平臺的“交廣+”鏈條及產業的高效營運。
【關鍵詞】地市級交通廣播 現狀 困惑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識碼】 A
地市級廣播是全國廣播行業的基層單位,數量多、總體規模較大也散。隨著媒體競爭的日益激烈,地市級交通廣播的發展也遇到了困惑。其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一、地市級交通廣播的現狀
1991年全國第一家交通廣播——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交通信息臺成立后,地市級交通廣播如雨后春筍,到2005年左右,全國120多個地市級廣播電臺基本上都建立了交通廣播。目前,地市級交通廣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在節目定位、媒體融合、經營創收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與經驗。
(一)節目定位較為成熟
交通廣播的節目定位是依據其聽眾需求而設定的。
一是交通信息播報。交通信息是交通廣播的主打信息資源,是出租車、私家車、公交車司機及乘坐聽眾最需要的信息。如湖北荊州交通廣播將公安交通指揮中心的音視頻連接到直播間,隨時為聽眾播報路況信息,具有權威性。該臺聘請了30多名由的士司機和熱心聽眾組成的路況信息員,他們通過微信語音、QQ文字、電話、視頻、圖片等形式,向主持人傳送交通路況、安全提醒等信息,在每天早中晚的《上班路上》《下班路上》節目中播出,具有較強的現場感和時效性,較充分地滿足了聽眾交通出行的信息需求。
二是服務信息播報。交通廣播的聽眾很需要服務信息的分享,這些信息既有利于司機朋友的專業知識提升,又有利于他們業余生活的豐富。如湖北荊州交通廣播的《城市私家車》節目,與當地的汽車維修點連線,向司機朋友提供汽車維修知識,答疑釋惑;《吃香喝辣》節目通過娛樂答題的方式送出優惠券,讓司機朋友得到實惠。
三是新聞資訊播報。了解新聞資訊是聽眾的三大需求之一。湖北隨州交通廣播開設的《隨州新聞》節目,讓聽眾及時了解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情況;開設的《隨縣新聞》和《曾都新聞》節目,根據司機朋友不能看電視的特點,每天準時轉播央視《新聞聯播》節目,讓他們坐在車上“看”電視,了解國內國際大事。每天的新聞節目達到了近兩個小時,滿足了聽眾的新聞需求。
(二)媒體融合已經起步
媒體融合有三個階段,即:你是你,我是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市級交通廣播的媒體融合目前還處在第二個階段。
一是融合了互聯網的信息資源。相較報紙、電視,廣播受互聯網沖擊最小,且互聯網推動了廣播的發展。如隨州交通廣播的交通服務節目、新聞資訊節目、音樂欣賞節目等,大量錄入了互聯網的內容,極大地豐富了各類節目。
二是融合了互聯網信息平臺。這主要體現在節目的參與上,交通廣播最大的優勢就是與聽眾的雙向互動。如隨州交通廣播在各類節目中,運用QQ、微信、微博進行互動。荊州交通廣播更是設立了“呼叫中心”,專門負責各種信息的及時處理,使信息平臺得到高效利用。
三是融合了互聯網的信息發布。十幾年前,用收音機收聽廣播的占70%左右,現在只有30%,更多的是使用手機廣播、車載廣播、平板電腦,MP3和MP4播放器等工具收聽,收聽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可以說互聯網也極大地推動了交通廣播的發展,讓其信息發布渠道越來越多。
(三)經營創收勢頭保持平穩
地市級交通廣播的創收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品牌廣告創收。品牌廣告宣傳可以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及服務的具體性能和內容,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力求收到直接和即時的銷售效果。同時,通過對單位和企業的宣傳,使聽眾了解其服務宗旨、歷史成就,可樹立其良好的形象,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如隨州交通廣播的汽車、通信、酒類、企業形象等品牌廣告宣傳均做得比較成功。
二是線下活動創收。荊州交通廣播每年舉辦幾十場活動,如“901二手車趕集會”交易活動、“滿城盡飄黃絲帶”送考活動、“為交警送清涼”愛心活動等,既宣傳了節目,又服務了聽眾,深受廣大市民歡迎。隨州交通廣播舉辦的“房車博覽會”,有40多個汽車商家的400多輛車參展,吸引了近萬人參與,在隨州規模空前,影響力很大,效果良好。
三是專題宣傳創收。在當下媒體競爭激烈、市場波動和變化影響較大的情況下,專題宣傳潛力巨大。如隨州交通廣播開辟的《金融在線》《科普隨州》等專題節目,宣傳單位很重視,聽眾也很關注,專題宣傳的創收額占到全年總收入的30%以上。
二、地市級交通廣播的困惑
地市級交通廣播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其成效不容置疑,但困惑也常常出現。
(一)節目模式相對單一
交通廣播節目的編排大都是“信息+話題+音樂”的模式,這樣的內容安排比較靈活,便于路況信息的插播,但是總體結構都較為零散,缺乏系統性與有效整合,往往給聽眾以信息拼湊的感覺,不容易形成鮮明的節目特色。若除去路況信息的播報,則跟一般的綜合廣播頻率并無太大的差異。
(二)信息資源相對貧乏
公安交通指揮中心和路況信息員提供的路況信息具有權威性、及時性、現場感,這是交通廣播獨有的信息資源,這些信息資源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聽眾交通出行的收聽需要,也鑄造了交通廣播的品牌和影響力。然而,近年來一些互聯網企業運用大數據、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及裝置,與相關企業甚至個人車主合作,也能獲得大量交通路況信息。這樣,一旦喪失信息資源優勢,交通廣播必然受到強烈沖擊,其前景令人憂慮。
(三)經營壓力增加
眾所周知的壓力就是市場波動和媒體競爭。一方面,市場波動使“蛋糕”在萎縮;另一方面,媒體競爭使參與分蛋糕的群體在增加。在過去的歲月,交通廣播的創收是直線上升,但近幾年出現了總體持平或略低于同期水平的情況。如荊州交通廣播2014年創收為1300萬元,2015年和2016年均為1200萬元。endprint
三、地市級交通廣播的創新
總結成績是為了堅定信心,找出困惑是為了跳出藩籬,思考未來是為了明確方向。交通廣播要繼續前行,唯一的出路還是要不斷創新,創新是一種不竭的動力。
(一)內容的供給側改革
媒體宣傳,內容為王。交通廣播的內容供給側改革,說到底是對內容的再調整。要做到宏觀上把控、微觀上做精、形式上提升。
一是定期改版。改版就是根據聽眾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適當增加或刪減節目和板塊。這些節目和板塊的調整應該符合整體策劃的思路,是在定位主題基礎上的供給側改革。若節目或板塊一成不變,聽眾就會厭倦,就會換臺。通過改版達到接地氣、吸引聽眾的目的。如荊州交通廣播新近改版推出的《速度·家·生活》節目,吸引了不少聽眾的參與。隨州交通廣播的《962汽車俱樂部》節目新增了“頭條愛分享”“買車您說話”“快樂車生活”等板塊,節目更精準、更新穎。當然,每年在改版中,還會通過節目聽評、聽眾調查、市場預測的方式,淘汰一些低端無效的節目或板塊。
二是工匠精神。做節目也需要工匠精神。聽眾對節目的忠誠度大于對頻率的忠誠度,聽眾往往是先認識節目,而后認識頻率。因此,做好專業化的節目是關鍵。如在交通信息播報中,記者盡量多采集交通方面的動態和信息,編輯及時進行匯總、分類、研判,主持人運用多種形式及時播報,這樣對信息進行多次深化,提高了信息的含金量,優化了節目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提供給線上的聽眾,還可以提供給線下的用戶,增加了有效供給。
三是提升品牌。交通廣播的核心品牌是節目主持人。聽眾對于自己喜歡的節目主持人總是抱有親切感和信賴感,這是交通廣播的核心資源。其實無論哪一類節目,主持人都應該成為節目的靈魂。在這方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各省臺有不少榜樣。如湖北楚天交通廣播《好吃佬》節目中,陳哥的主持既睿智又流暢,小妹的主持既甜潤又幽默;《我愛我家》節目中,裴敏的主持既專業又親切。隨州交通廣播《962汽車俱樂部》節目中,小希的主持既激情四射,又悅耳動聽。他們的主持讓聽眾百聽不厭,極大地提升了節目的品牌質量。
(二)平臺的“交廣+”鏈條
這里說的“交廣+”,是指“交通廣播+”。這個平臺的前端有“他們”,中端有“大家”,后端有“我們”,并在整個閉合回路中相互交織。
一是前端的“他們”,指各種新興媒體。過去交通廣播信息靠的是記者拿著話筒采訪,節目直播時,受眾參與節目也是通過熱線電話、短信的方式。互聯網時代,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都成了交通廣播和聽眾互動的新成員,“他們”的加入,使交通廣播的信息渠道成幾何倍數增加,“他們”不斷地提供各種交通信息,主持人信手拈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看哪條信息是聽眾最急需,最管用的。
二是中端的“大家”。交通廣播平臺是融合的中心,而且是一個開放的平臺。這個平臺就是一個“中央廚房”,“他們”送來的各種節目素材,經過“中央廚房”的編輯、制作,根據各個受眾不同的需求,生產出不同要求的節目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和“我們”加在一起成為了一家,“大家”在這個平臺中密不可分,融為一體。
三是后端的“我們”。后端是節目的傳輸渠道。現在交通廣播的傳輸主要靠調頻發射,這種傳輸方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會是一種重要的傳輸主渠道。此外,目前“兩微一端”和互聯網移動電臺也是極為重要的傳輸渠道,“中央廚房”的產品也通過這些渠道不斷分發。如隨州交通廣播在“云上隨州”網絡上的收聽收看,吸引了眾多聽眾。后端的變化是一種挑戰,給傳統交通廣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用跨界融合的互聯網思維再造業務流程,在全行業、全領域加入互聯網的基因,做到節目形態、傳輸渠道、增值業務拓展。使“我們”在這個“大家”中更有作為。
(三)產業的高效營運
交通廣播的產業性質,決定其運行必須同時注重社會和經濟兩個效益。在保證良好的社會效益基礎上,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交通廣播的重要目標。
一是主業創收。主業創收是交通廣播的看家本領。首先是廣告創收,它目前占總收入的80%左右,仍有做大做強的空間,需要進一步精準策劃、精良制作、精心播出。其次是節目創收,社會資源的利用在地市級交通廣播中有巨大的潛力,應當不斷挖掘。再就是活動創收,它是交通廣播平臺的延伸,是節目品牌與社會活動的鏈接,大有可為。
二是副業創收。副業離不開主業,它是主業的衍生。有品牌節目的衍生,如汽車俱樂部、車友會、自駕游,餐友會等;有廣播市場的衍生,如廣播電商及購物等;有廣播內容的衍生,如付費下載收聽、音頻版權交易等。
三是增值創收。增值創收在中央電臺和各省級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對于地市級交通廣播來說是一個短板,還在探索。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交通廣播走增值業務創收之路勢在必行。如交通信息產品增值、交通信息流量增值、交通信息資源增值。貴州交通廣播、深圳交通廣播、江蘇交通廣播等已吹響了集結號。
地市級交通廣播的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的理念,更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只要交通廣播人有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守,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胡占凡:《關于廣播媒體創新發展的思考》,《中國廣播》,2016年第12期。
2.雷躍捷:《交通廣播面對移動互聯網的挑戰與對策》,《中國廣播》,2016年第12期。
3.王秋:《廣播內容的供給側改革實踐》,《中國廣播》,2016年第12期。
(作者單位:湖北隨州廣播電視臺)
(本文編輯:聶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