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明
【摘要】在當前中學共青團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共青團組織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特別是目前存在的高中團組織的組織號召力和凝聚力有下降的趨勢,如何有效解決相關問題是確保中學共青團改革成功的關鍵。文章簡單描述了增強高中共青團組織的號召力與凝聚力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定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共青團改革;高中團組織;號召力;凝聚力
一、前言
中國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擔負著為黨提供人才的重要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擴大團工作的覆蓋面,關鍵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廣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要,團組織就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系和服務青年的核心任務。”目前我國共青團的工作方式與服務對象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更多的挑戰。為國家建設具備強大的號召力與凝聚力的共青團組織,是現階段共青團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二、加強高中共青團組織號召力與凝聚力建設的重要性
要想使高中共青團組織可以有效發揮自身的作用,需要通過加強團組織號召力和凝聚力建設來實現。共青團在我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將青年聯系在一起的樞紐,可以有效地促進青年健康成長。所以需要將共青團組織的號召力提升,并進行凝聚力建設,使共青團員增強建設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增強自身的榮譽感、使命感和歸屬感。將高中共青團組織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全面解決,將其建設得更加完美,使其更適應新時期的工作需求,以適應當前中學共青團改革的大背景。
三、在中學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增強高中團組織號召力和凝聚力遇到的挑戰
(一)高中團組織的先進性不足
大部分高中學生是在初中階段入團,到高中階段基本全都是團員,雖然理論上在高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較簡單,但是實際上很多高中生團員在初中沒有完成正常的入團手續,也沒有過正規的團組織生活,對于團組織的相關規程的學習情況也并不好。一些初中學校在吸收團員時,只是按照成績優劣進行選擇,到初三突擊入團的情況比比皆是。同時,部分初中學生入團是因為某些個人目的。這些原因都會導致高中生團員的素質有一定的缺陷,因為存在團員普遍化,導致其集體感和榮譽感較低,使團組織的先進性出現了問題[1]。
(二)高中團組織的影響力以及吸引力下降
在高中階段的團組織工作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方式,使得高中生團員非常排斥。在現階段的高中基層團組織中,因為沒有積極的創新意識,所以團組織的工作沒有根據現階段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和時代性地展開,使團組織的引導與管理作用逐漸減弱[2]。其中,一些高中團組織在開展活動中,只是進行面子工程,與高中生團員的實際生活和需求有一定的距離,與當前高中團組織的要求更是相差甚遠。而且因為高中生團員個體之間的經歷不同,所以對于團組織的認識會有一定不同,一些高中生團員還沒有真正意識到團組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較強的進取心,在團組織活動中缺乏較強的參與熱情。
(三)高中團組織的工作制度不健全
共青團的建設是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的,在組織制度建設方面比較健全,但是隨著中學共青團改革的推行,高中共青團組織制度上逐漸顯現出一些問題。例如高中團組織基層委員會的作用沒有體現,對于一些存在錯誤行為的高中生團員沒有按照制度進行處理,在執行團員培訓、團費繳納和各項團的會議按期按時召開等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一些高中團組織沒有對高中生團員進行繼續教育,導致其對于共青團組織的意義和作用都不夠了解;部分高中生團員對于團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不重視,甚至從沒進行過自主學習,對于政治的鑒別能力較差[3]。
(四)高中生團員受到多元價值觀的影響
高中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具有非常強的開拓精神。如今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西方各種文化同時涌進國內,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這種多元化價值觀對于高中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部分高中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和深度解析能力較差,當其面對一些問題時,不能客觀看待,通常會帶有極強的主觀色彩,尤其是一些政治事件中,不能辯證分析相關問題的優缺點[4]。青少年的價值標準受到影響,也體現出團組織的思想引領工作做得不夠徹底,使團組織的凝聚力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五)高中特有的教學管理模式帶來的沖擊
我國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實行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高考的影響,高中的教育工作非常緊張。這使得高中團組織的作用更加難以發揮出來。因為現階段的高中教育過分強調成績的重要性,使得高中學生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學習上,自身的休息時間很少,很少參加共青團組織的活動。一些學校甚至沒有基層團組織,尤其是在邁向高三之后,各種學習任務會使學生無力面對各項課外活動,為高中團組織正常展開工作帶來了非常嚴重的阻礙[5]。
(六)新媒體時代信息化和網絡發達帶來的考驗
高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但還處在建設心理時期,對于各種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但是缺乏較強的自制能力,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在當今社會網絡技術十分發達的新媒體時代下,自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層出不窮,高中生與網絡接觸的機會非常多,網絡文化也成為現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其方便快捷的特點使高中生對其非常鐘愛。但是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信息會對高中生的思想產生強烈的沖擊,在沒有進行適當引導的情況下,會導致高中生的思想向不利的方向發展,也會對團組織工作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作用[6]。
四、解決增強高中團組織號召力和凝聚力面臨問題的措施
(一)轉變參與主體單一的狀況
以往的高中團組織工作一直都按照單一政治化工作思路進行,這就使得高中團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下降許多。因此,要增強共青團組織的號召力與凝聚力,就必須將原有單一的共青團組織的活動轉變為團干部、團員、志愿者等多方共同參與的活動[7]。endprint
高中團組織要明確感知到多元化帶來的影響,加強對團組織的掌控,加強各級基層團組織的建設工作,加強對團干部隊伍的完善,對其進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和指導,使各級團干部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增強高中生團員對于自身身份的認同感、自豪感與歸屬感。通過思想教育與資源教育的結合,實現對基層組織的有效管理,在工作中尋找更多的建設思路,使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得到全面提升[8]。
(二)轉變工作重心
在以往的高中團組織工作中,一直以灌輸式指導為主,沒有根據高中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相關指導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各種先進思想的影響,青少年特別是高中學生的思想已經出現徹底的轉變,這也代表團組織工作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具體從兩個方面來實行:第一,共青團組織需要認識到在以往的工作中哪些經驗可以保留,而哪些是需要改進的,通過對良好經驗的保留,找到更加先進的方式,增強教育工作的先進性與實效性,體現人文關懷;第二,在展開各項活動時,需要把握高中學生作為時代青年的特點,從其需求特點出發,滿足他們的需求,將團組織服務青年、引導青年思想的特點發揮出來,使高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成長。
(三)轉變工作方法
高中共青團組織的工作具有活動性的特點,其中人員流動速度較快,活動通常以運動式和組織式的方式進行。雖然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散去的速度同樣很快。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高中團組織需要通過建設屬于自身活動的特點,通過與班級或者年級的特色結合,使團活動更加有效地展開,將原有活動的概念拓展為工作,使其展開更具依托性,也可以為高中學生帶來更多幫助。
五、結論
總之,要轉變高中團組織的工作重心,轉變共青團組織的參與主體,實現團組織工作中多種主體共同展開活動,使其從教育者轉變為服務者。不僅關注團組織活動的規模,更注重開展效率,通過各種資源平臺的使用,擴大團組織工作的覆蓋面積,使高中團組織可以發揮出更加有效的作用,從而可以更好地為高中生團員提供服務,增強青年團員的使命感,使中學共青團組織在改革背景下具有更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陳超文.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中大學生黨員作用研究——以湖南理工學院實施“三引工程”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5):86-88.
[2] 楊晶,委華,徐鵬,等.關于增強高校基層團組織凝聚力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2013(23):60-61.
[3] 錢龍,顏偉韜,蔡繼峰,等.研究生團組織與班級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探討[J].科教導刊,2016(9z):36-37.
[4] 付婧.改革背景下中學團組織加強學生思想引領的路徑分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7(03):64-67.
[5] 劉前輝,羅海文,陳洪東,等.中學團組織建設調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21(z1):37-40.
[6] 楊一飛.新時期中學共青團工作切入點研究——高校掛職團干工作調研報告[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2,22(05):22-24.
[7] 李玉超.大中學校團組織的建設亟待加強——從高校接收新生團組織關系中存在的問題談起[J].周口師專學報,1994(S4):35-37.
[8] 李青山.中學共青團工作現狀及對策研究——沈陽市于洪區中學團建工作調研思考[J].湘潮(理論版),2011(10):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