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宗平


摘要:目的 評價碩世陰道炎五聯檢試劑盒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169 例婦科門診患者陰道分泌物標本同時用陰道炎五聯檢試劑盒與顯微鏡鏡檢,用Kappa檢驗比較兩種方法的一致性。結果 五聯檢試劑盒與鏡檢結果比較:過氧化氫與細菌性陰道病(BV)與鏡檢一致性良好,κ分別為0.61、0.74,總符合率分別為89.90%、92.90%;白細胞酯酶兩方法一致性中等,κ=0.58,總符合率為78.70%;真菌兩方法一致性差,κ=0.21,總符合率為68.00%,假陽性率為30.50%,假陰性率為39.30%;169例樣本中鏡檢出滴蟲1例,而五聯檢試劑盒未檢出。結論 陰道炎五聯檢試劑盒檢測真菌、滴蟲結果假陰性、假陽性率較高,需顯微鏡鏡檢確認;白細胞酯酶與鏡檢一直性中等,需結合鏡檢;過氧化氫和BV與鏡檢一致性較好,可以滿足基層醫院臨床使用要求。
關鍵詞:陰道分泌物;過氧化氫;白細胞酯酶;真菌;細菌性陰道病
中圖分類號:R711.31;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8-0067-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master vaginitis five inspection kit.Methods 169 cases 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 with vaginitis vaginal secretion and five inspection kit with microscopy,consistent with Kappa test to compare the two methods.Results Five inspection kit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Hydrogen peroxide and bacterial vaginosis(BV)and microscopic consistency is good,κ were 0.61,0.74,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were 89.90%,92.90%;leukocyte esterase two method medium consistency,κ=0.58,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was 78.70%;Fungi two methods of poor consistency,κ=0.21,the total coincidence rate was 68.00%,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30.50%,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39.30%;A total of 1 case of trichomoniasis was detected in 169 samples,while the five test kit was not detected.Conclusion The five inspection kit for detection of fungal vaginitis,trichomonas and false negative results,high false positive rate,need microscope to confirm;Leukocyte esterase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are always moderate,and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examination.The consistency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BV is better than that of microscopic examination,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Vaginal secretions;Hydrogen peroxide;Leukocyte esterase;Fungi;Bacterial vaginosis
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測(俗稱“白帶常規”)是婦科門診檢查中應用最普遍的一項,是評判女性是否患有陰道炎癥的重要診斷依據。傳統的檢測手段為濕片顯微鏡檢法,主要檢測項目包括上皮細胞、白細胞、乳酸桿菌數量、查找真菌、滴蟲及線索細胞。該方法簡單直接、特異性高,也一直被作為金標準來推崇,但因是手工操作與人工判讀結果,對人員的技術要求高,可能存在不同人員在結果判讀上的差異,且隨著人們對健康關注度的提高,目前各大醫院的婦科門診患者越來越多,因手工操作繁瑣不利于檢測報告的及時發放。近幾年來,應用干化學酶法聯合檢測白帶中的過氧化氫(H2O2)、白細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及pH值來分別對應白帶中的乳酸桿菌數量及功能、白細胞、細菌性陰道病(BV)、霉菌及滴蟲感染已逐漸成為白帶檢測中的熱點。本文旨在比較干化學酶法聯合檢測試劑盒中的這幾項檢測指標與顯微鏡鏡檢的一致性,為實驗室正確的應用該檢測試劑盒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6年7月婦科門診主訴白帶增多、有異味、外陰瘙癢為主的患者分泌物169份,分泌物均用無菌棉試子取于陰道后穹窿。
1.2試劑
陰道炎五聯檢試劑及儀器由碩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革蘭染液由珠海貝索公司提供。
1.3方法
取陰道后穹窿分泌物,分別用濕片顯微鏡常規鏡檢和陰道分泌物五聯檢試劑進行檢測,同時涂一張干片革蘭染色進行乳酸桿菌檢測。五聯檢檢測項目包括過氧化氫、白細胞酯酶、唾液酸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及pH。endprint
1.3.1五聯檢結果的判斷 過氧化氫孔不顯色提示陰道菌群失調結果判斷(+),對應鏡檢結果為乳酸桿菌異常(+);白細胞酯酶(+),對應鏡檢白細胞(+);唾液酸苷酶(+),對應鏡檢線索細胞(+);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且pH≥4.8對應鏡檢查見滴蟲;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且pH≤4.6對應鏡檢查見真菌。
1.3.2顯微鏡結果的判斷標準 參照判斷標準,乳酸桿菌以查見≥6個/HP革蘭陽性長桿菌判為正常及鏡檢(-),<6個/HP判為異常鏡檢(+);白細胞以≤15個/HP判為(-),≥15個/HP判為(+), BV以查見線索細胞≥20%/HP判為(+),< 20%/HP判為(-);真菌和滴蟲以濕片高倍鏡下查見判為(+),未查見判為(-)[1]。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字2檢驗及U檢驗,比較兩方法的陽性及陰性率。Kappa(常寫成κ)值評估標準:當 κ>0.80,說明兩方法一致性優,0.60<κ≤0.80,說明一致性良好; 0.40<κ≤0.60說明一致性中等;若κ≤0.40,說明一致性差。U值95%標準正態分位數為1.96,U>1.96,則 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過氧化氫檢測結果
169例樣本中五聯檢陽性147例,陽性率87.00%;鏡檢陽性140例,陽性率82.80%,兩方法陽性符合率96.40%,陰性符合率58.60%,診斷總符合率為89.90%,κ=0.61,U=6.79,P<0.05,兩方法一致性良好,見表1。
2.2細菌性陰道病(BV)檢測結果
169例樣本中五聯檢陽性31例,陽性率18.30%,顯微鏡檢查見線索細胞25例,陽性率14.80%,兩方法陽性符合率為88.00%,陰性符合率為93.80%,診斷總符合率為92.90%;κ=0.74,U=10.42,P<0.05,兩法一致性良好,見表2。
2.3白細胞酯酶檢測結果
169例標本中五聯檢白細胞酯酶陽性結果75例,陽性率44.40%,顯微鏡檢陽性結果95例,陽性率56.20%。兩方法陽性符合率為70.50%,陰性符合率89.20%,診斷總符合率為78.70%,κ=0.58,U=5.58,P<0.05,兩方法的一致性中等,見表3。
2.4真菌檢測結果
在169例樣本中五聯檢真菌陽性60例,陽性率35.50%,顯微鏡檢陽性28例,陽性率16.60%;兩方法陽性符合率為60.70%,陰性符合率為69.50%,總符合率為68.00%;κ=0.21,U=2.36,P<0.05,兩法一致性差;假陽性率為30.50%,假陰性率為39.30%,見表4。
2.5滴蟲檢測結果
169例樣本中五聯檢滴蟲陽性14例,陽性率8.28%,鏡檢陽性1例,陽性率0.60%,總符合率91.10%;假陽性8.33%,見表5。
3討論
陰道分泌物檢查是評價女性是否患有陰道炎的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傳統檢測方法為濕片顯微鏡直接鏡檢,通過觀察分泌物中的上皮細胞、白細胞、桿菌、線索細胞數量以及查看是否有真菌、滴蟲等來判斷陰道炎的程度及類型,診斷的特異性較高,但對檢驗技術人員的要求較高,不能自動化。碩世生物將過氧化氫、白細胞酯酶、唾液酸苷酶(BV)、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pH值整合在同一試劑板條上,通過與碩士生物的陰道炎五聯檢儀器配套使用,只需簡單的向標本內加入稀釋液,儀器可自動完成后續的加樣、結果判讀與數據上傳LIS,完成了多項目的同時檢測與自動化。
女性陰道是一個復雜的微生態體系,正常育齡女性陰道內有超過200種微生物,其中以乳酸桿菌為主占95%,其余5%是條件致病菌及過路菌;陰道乳酸桿菌分為產H2O2和不產H2O2兩類,產H2O2乳桿菌在健康女性陰道內大量存在。H2O2是細菌間發生拮抗作用的自凈物質,產H2O2乳桿菌的缺乏將誘發致病菌的過度生長,陰道內微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陰道菌群失調,極易引起陰道感染性疾病。陰道分泌物五聯檢試劑盒將檢測H2O2活力用于評價陰道內乳酸桿菌的多少,間接反應陰道微生態是否平衡,本研究通過與鏡檢比較,兩方法一致性良好,診斷總符合率為89.9%。對于H2O2與鏡檢乳酸桿菌的數量的相關性問題,不同的研究者或使用不同廠家的試劑得到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冷嬌[1]等通過對908例婦科門診患者陰道分泌物應用顯微鏡鏡檢與珠海麗拓五聯檢儀器及試劑進行臨床應用評價,發現五聯檢通過檢測H2O2來間接反映乳酸桿菌濃度,其結果與顯微鏡鏡檢一致性良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章靜[2]對334例、溫立娟[3]對982例婦科門診患者陰道分泌物應用鄭州安圖祿科的五聯檢試劑與鏡檢法比較,發現五聯檢試劑結果與顯微鏡鏡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五聯檢檢出率低于鏡檢法,分析原因可能與部分乳酸桿菌不產H2O2以及部分患者存在菌群正常而功能下降有關。乳酸桿菌功能試驗與鏡檢比較不同的試劑廠家得到不同的結論,所以建議在試劑應用前均應做性能評價。
白細胞酯酶為白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釋放的酶,在健康狀態下含量極低,當機體發生炎癥時,白細胞在炎性病灶聚集并大量釋放白細胞酯酶,因此檢測白細胞酯酶可反映陰道炎癥的程度。碩士五聯檢試劑盒通過檢測吞噬了足量細菌并被細菌產生的毒素分解后才釋放出來的存在于粒細胞內的白細胞酯酶活性(即處于戰斗狀態的白細胞)來反映陰道炎癥的程度;傳統的濕片法顯微鏡檢陰道分泌物主要通過觀察每個高倍鏡視野下白細胞的數量來判斷炎癥的程度。通過該試劑盒與顯微鏡檢法比較,發現兩方法的一致性中等,診斷總符合率為78.70%。分析原因可能為兩方法檢測原理不同所致。基于鏡檢法與五聯檢中的白細胞酯酶存在差異,筆者認為應對每一份標本同時進行鏡檢與五聯檢以達到相互取長補短,減少漏檢。endprint
目前白帶中真菌和滴蟲的主要檢測手段為直接涂片鏡檢。顯微鏡檢對人員經驗要求高,且因冬季氣溫較低影響滴蟲活動以及部分真菌形態不典型易造成漏檢。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滴蟲分泌的特異性酶,正常陰道分泌物不含此酶,只有在此類病原菌感染時才能檢測到此酶的存在。正常陰道分泌物pH值為3.8~4.5,念珠菌性陰道炎的分泌物pH值不>4.6,而滴蟲性陰道炎分泌物的pH值>4.8。因此通過NAG結合pH值能將二者區分開來[4-5]。五聯檢試劑盒應用此原理,當檢測結果NAG(+)且pH≥4.8判斷為滴蟲感染(TV), NAG(+)且pH≤4.6判斷為真菌感染(VVC)。通過顯微鏡檢與五聯檢比較發現:兩法檢測真菌一致性差,κ=0.21,假陽性率為30.50%,假陰性率為39.30%,在檢測滴蟲上鏡檢發現1例滴蟲,而五聯檢試劑未檢測。分析原因為NAG檢測真菌和滴蟲目前存在兩個問題:①真菌性陰道炎的病原體中僅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NAG,而熱帶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則無該酶,唐振華[6]等對96例真菌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分泌物行真菌鑒定發現臨床分離菌中白色念珠菌與光滑念珠菌共占88.6%、其余11.4%為不產NAG的真菌。臧嘉[7]等對婦科陰道分泌物中的631例真菌進行了鑒定,發現以白色假絲酵母菌最為多見,占陽性標本的82.09%,其次是光滑假絲酵母菌占12.36%,其余占5.55%。陳小紅[8]等對婦科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的124例真菌性陰道炎樣本進行了真菌鑒定,發現白色念珠菌與光滑念珠菌共占91.05%,其余占8.95%。因此,以NAG診斷真菌性陰道炎原理上存在部分真菌不能檢出的缺陷。②理論上滴蟲和真菌通過pH值能把兩者區分開來,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加樣未加到、標本渾濁、帶血標本等因素常導致儀器pH檢測結果與實際有較大偏差,可能會出現無法準確區分滴蟲與真菌的情況,從而造成NAG結果與鏡檢結果一致性差,所以綜上筆者認為無論是NAG陰性還是陽性樣本,均應進行鏡檢。
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診斷是按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Amsel法,查找線索細胞則是診斷BV的最具特征性的指標,但由于操作復雜,主觀性強,陽性標準難以統一,所以應用于常規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BV致病菌加德納菌、游動彎曲桿菌等可產生大量唾液酸苷酶,較正常人高出100~1000倍。報道唾液酸苷酶試驗診斷BV與Amsel金標準有很好的相關性。本研究發現在BV檢測上兩方法的一致性良好,κ=0.74,診斷總符合率為92.90%。
綜上所述,該廠家五聯檢試劑盒中的BV及H2O2與鏡檢一致性良好,白細胞酯酶與與鏡檢白細胞一致性中等;霉菌、滴蟲與鏡檢的符合程度低、一致性差,存在較高的假陰性與假陽性。在滴蟲、霉菌、白細胞項目上不能替代顯微鏡檢。
參考文獻:
[1]冷嬌,戴燕.珠海麗拓五聯檢儀器及試劑臨床應用評價[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4):400-403.
[2]章靜.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測與五聯檢試劑檢測的比對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3):308-309.
[3]溫立娟.陰道分泌物常規鏡檢與五聯檢法聯合應用的分析評價[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5):598-600.
[4]凌秀鳳,童華.外陰陰道念珠菌感染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3,14(3):153.
[5]張登霞,戴蔭梅.滴蟲性陰道炎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3,6(9):11494.
[6]唐振華,陸庭嫣,潘衛民.真菌性陰道炎的病原菌特點及藥敏分析[J].上海檢驗醫學雜志,2002,17(3):173-174.
[7]臧嘉,吳高雄,張晨輝.真菌性陰道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425-426.
[8]陳小紅,邱先桃,鮑俊杰,等.婦科門診患者陰道真菌感染和抗真菌藥物敏感性分析[J].廣東醫學,2010,31(16):2119-2121.
編輯/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