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王玉玲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預后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分類,納入55例對照組,55例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以常規護理為基礎行康復護理干預,總結歸納兩組患者的最終護理效果。結果 在不同護理方式下,觀察組護理效果更接近預設值,與對照組相比,護理有效率、臨床指標、生活質量評分更為理想,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病毒性腦炎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較好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護理干預;病毒性腦炎;預后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8-013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Methods 110 cases of viral encephalitis i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6~Febr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 classification of all subjects included 5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5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 as the basi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finally summarize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In different nursing mode, nursing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more close to the preset valu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efficiency,clinical indicators,quality of life score is more ideal,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Viral encephalitis;Prognosis
病毒性腦炎屬于一組彌漫性炎癥綜合征,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多因腸道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具有較大的危害性 [1]。臨床在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進行治療時,需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以緩解患兒腦損傷,改善患兒預后,進而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分類,納入55例對照組,55例觀察組。對照組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7~12歲,平均年齡(9.5±2.0)歲;觀察組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6~11歲,平均年齡(8.5±1.8)歲。兩組患兒各項資料無明顯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取常規性護理,給予對癥處理,加強氣道管理,多鼓勵支持患兒;加強高熱護理,營造出良好的修養環境。
1.2.2觀察組 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做好室內的通風、消毒處理,營造安靜舒適的緩解,避免加重患兒的肢體痙攣;將被子架空,避免對患兒造成壓迫;協助患兒進行肢體活動、關節活動,2次/d,避免發生肌肉痙攣;上肢運動主要涉及肘關節、指關節、肩關節,下肢運動涉及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注重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強度、活動范圍。定時對患兒進行按摩,協助患兒握住物體屈伸上肢,以強化患兒的上肢臂力。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兒臨床體征的恢復時間,主要包括患兒意識障礙恢復時間、驚厥癥狀恢復時間、肢體障礙恢復時間、顱腦神經障礙恢復時間。應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主要量表內容包括:患兒健康水平、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以及活力評分等。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x±s)表示,行t檢驗。對比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臨床指標分析
在不同護理方式下,觀察組臨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意識障礙恢復時間為(5.2±2.0)d,驚厥癥狀恢復時間為(6.1±2.4)d,肢體障礙恢復時間為(18.1±2.6)d,顱腦神經障礙恢復時間為(15.1±3.0)d;觀察組患兒意識障礙恢復時間為(1.1±0.3)d,驚厥癥狀恢復時間為(1.6±0.3)d,肢體障礙恢復時間為(9.2±2.5)d,顱腦神經障礙恢復時間為(8.4±1.3)d。
2.2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分析
在不同護理方式下,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總體健康評分為(44.6±9.1)分、軀體疼痛評分為(63.2±6.1)分、生理職能評分為(59.4±7.2)分、生理功能評分為(54.7±8.0)分、社會功能評分為(70.2±6.1)分、情感職能評分為(60.7±7.3)分、精神健康評分為(63.6±4.4)分、活力評分為(62.1±11.2)分;觀察組患兒總體健康評分為(55.6±7.2)分、軀體疼痛評分為(74.7±6.4)分、生理職能評分為(68.7±6.4)分、生理功能評分為(67.7±11.5)分、社會功能評分為(79.1±6.4)分、情感職能評分為(72.1±5.7)分、精神健康評分為(75.4±4.7)分、活力評分為(72.3±9.4)分。
3討論
病毒性腦炎屬于小兒常見疾病,稍有不慎便會造成局限性水腫,引發缺血缺氧等癥狀,若不及時進行治療,便會產生多種急危重癥,所以盡早治療病毒性腦炎至關重要[2]。在治療期間,為鞏固治療效果,需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工作。據相關研究表明,對病毒性腦炎患兒行護理干預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兒的遠期生存率,有利于患兒的預后[3-4]。
由于患兒年齡小,對病毒性腦炎相關知識認知不足,難免產生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兒的溝通交流,多鼓勵支持患兒,增強患兒的恢復信心[5]。良好的功能訓練有助于患兒的康復,所以護理人員需依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個體化的運動鍛煉方案,鼓勵患兒適當進行肢體運動,以加快肢體功能的恢復,運動強度以不超過患兒耐受度為宜[6-8]。
綜上所述,對病毒性腦炎患兒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較好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葉敬花,廖建湘,肖志田,等.護理干預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合并心肌炎臨床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84-1286.
[2]唐玉紅,劉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病毒性腦炎患者肢體運動能力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286-287.
[3]范文娟.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及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7):1930-1931.
[4]楊曉麗.護理干預對90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1965-1966.
[5]孫玉華.系統護理干預在小兒病毒性腦炎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8):274-275.
[6]張清花,吳瑩.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療效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9):2014-2016.
[7]李佩,秦芳,官同珍,等.小兒病毒性腦炎的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9):1191-1192.
[8]胡春萍.護理干預對80例小兒病毒性腦炎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7):1071-1072.編輯/張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