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廖莎莎 袁素珍

摘要:目的 對生化檢驗糖尿病的診斷價值進行分析。方法 選擇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孕婦42例作為觀察對象,按入院時間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孕婦21例,給予常規檢驗方式進行檢驗;觀察組:孕婦21例,使用生化檢驗方式進行檢驗,觀察兩組孕婦經檢驗后的效果情況。結果 對照組孕婦經檢驗后的診斷有效率為66.67%,觀察組孕婦經檢驗后的診斷有效率為96.24%,兩組比較,觀察組的效果更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生化檢驗對糖尿病孕婦進行檢驗的效果更佳,并且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生化檢驗;糖尿病;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87.1;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8-0182-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致使了我國人們患上疾病的幾率在逐漸增加。糖尿病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其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緩慢、并發癥多的特點,消瘦、饑餓、血壓水平過高皆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1-2]。若糖尿病孕婦的病情遲遲未得到有效的治療,那么,則容易讓其身體器官因受長期的高血糖狀態下而遭到損傷。因此,有學者認為,早期檢驗出糖尿病能夠及時控制血糖增高,有效預防孕婦病情加重,從而能使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得到降低[3]。以往,臨床上常使用常規檢驗方式對糖尿病孕婦進行檢驗,但效果并不明顯。而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臨床上多是采用生化檢驗方式對糖尿病孕婦進行檢驗,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文現以探討生化檢驗對糖尿病的診斷價值作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42例糖尿病孕婦。將其按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1例。對照組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7.56±3.31)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87±2.18)年。觀察組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7.19±3.64)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96±2.72)年。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身體傷殘者、精神疾病者、語言障礙者,所有孕婦入院時均接受檢查,經確診全部患有糖尿病,且其與家屬均同意簽署就醫協議書。將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進行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孕婦使用常規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于清晨空腹抽取尿液5 ml,使用H-100型尿液分析儀器(美國迪瑞公司)進行檢驗;觀察組孕婦使用生化檢驗法進行檢驗,于清晨空腹抽取尿液3 ml,使用71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產日立公司)進行驗,以及檢驗空腹血糖、2 h糖耐量、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標。
1.3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孕婦經檢驗后的效果情況進行觀察,有效:所有孕婦的結果經檢驗后與臨床確診的結果一致;無效:所有孕婦的結果經檢驗后與臨床確診的結果存在差異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x±s)表示計量資料,行?字2檢驗計數資料t檢驗計量資料,若結果顯示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檢驗后,對照組采用常規檢驗方式對孕婦進行檢驗的診斷有效率低于觀察組使用生化檢驗方式對孕婦檢驗的診斷有效率,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糖尿病主要是因胰島素作用障礙或胰島素分泌缺陷所引發的,其主要特癥為高血糖。若糖尿病孕婦的高血糖狀態長期持續,那么有可能會使其身體功能、器官等造成嚴重的損傷。目前,臨床醫學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并沒有特效藥物,只能采取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狀態的措施對孕婦進行治療[4-5]。糖尿病還具有發病率高、病程較長、并發癥多等特點,屬于慢性代謝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在大約有1/10之一的人口患有該疾病。若糖尿病孕婦血糖水平未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不僅對其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還有可能使其神經系統、眼部、腎、心血管等器官與系統遭到損壞,最后還有可能出現酮癥酸中毒,導致孕婦死亡[6]。因此,針對該情況,臨床醫學上應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并且盡快找到解決方案。
目前,由于糖尿病具有不同的特性,致使臨床上采用常規的尿檢方式進行檢驗具有較大的難度,從而導致其準確率存在局限性[7]。本文研究中,采用了42例糖尿病孕婦進行檢驗觀察,將21例孕婦分為對照組,使用常規檢驗方式進行檢驗,再把21例孕婦分為觀察組,采用生化檢驗方式進行檢驗。從數據中得出結果,對照組的診斷效果較差(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今,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臨床上生化檢驗技術也在不斷提升。而且,該方法是目前臨床上檢驗糖尿病準確性極高的方法,且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生化檢驗法通過對患者空腹血糖進行檢測,能夠使血糖變化情況真實的反應出來;而通過檢驗孕婦2 h糖耐量的高低,可以較明確其糖尿病的真實性;若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指標顯示上升,那么則增大以及確定糖尿病的可能性[8-9]。并且,生化檢驗的操作方法較為簡單,其只要將從糖尿病孕婦身體抽取出來的樣本放置到分析儀中即可[10]。由于該方法的操作簡便,因此,在臨床上已經被廣泛運用開來。
綜上所述,采用生化檢驗方式對于檢驗糖尿病的效果較為顯著,且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蔡麗君.分析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04):616.
[2]桂明,周曉霞.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16,25(12):955.
[3]李克鋒.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27):5358.
[4]陳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2014,8(02):88.
[5]余樹增.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價值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8):122.
[6]張進軍.糖尿病診斷中應用生化檢驗的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22):94.
[7]朱曉鴻.試論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及其臨床效果[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6,12(03):49.
[8]尚玉花.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及價值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7):37.
[9]丁建娥.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在臨床糖尿病診斷中的價值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0):4701.
[10]徐艷鳳.糖尿病診斷中常規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比較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04):3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