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輝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39-01
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確立的關鍵時期,要想適應新課改對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師必須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抓緊落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法律基礎嚴格把關,提升其整體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積淀。只有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交流中才會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合法利益,遵紀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認真貫徹落實素質(zhì)教育對人才的全面發(fā)展之要求,促進學習整體人文和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初中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不光要對基礎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深化,還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關于其他方面的知識,以便為學生日后全面均衡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就目前的初中教學而言,教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基礎知識教學固然重要,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同樣的重要,因而初中教學中安排了《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就當前整個初中的教育而言,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極為必要的,但是目前我們?nèi)匀皇艿絺鹘y(tǒng)應試教育的持續(xù)影響,這從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教師對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早些時候的初中階段教學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名稱叫做《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課程長期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把它視為副科,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基本處于不聞不問的狀態(tài),完全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一度處于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基本快被教師、學生和家長將其排除在了初中階段的教學之外,這樣就不用去討論這門學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問題了。
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初中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極具修養(yǎng)、品德高尚及具備良好法律素養(yǎng)的學生。因而對《思想品德》這門課程的名稱進行了適當?shù)恼{(diào)整,以《道德與法治》進行替代,使得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在課程名稱上就得到了良好的體現(xiàn)。同時,教師要通過不斷地探索對法治與道德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建立起更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將道德和法治意識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給當前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qū)Τ踔械赖屡c法治教學有著較為清晰的認識,從根本上將教學觀念予以轉(zhuǎn)變,并對教學的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借此來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有力的保障,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來,使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受到正面積極的影響,從而讓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zhì)量得以提高,進而將這一影響擴散開來,使得初中階段的所有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開展法治教育和普及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遵法守法、愛法用法的良好意識與行為
初中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法律基礎,樹立基礎的法律意識,善于運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按照法律規(guī)范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要保護和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因此,法治教育必不可少。
2.1 傳播法律知識,接受基本的法律常識,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最近幾年初中生違法犯罪的概率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法律意識薄弱,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范意識,甚至產(chǎn)生越軌行為或者違法行為也不自知。因此,教師要在日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切實普及基礎性法律常識,列舉學生身邊常見的事例,使學生意識到法律學習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例如,在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現(xiàn)典型違法案例,讓學生先結(jié)合自身的法律基礎和原有觀念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對案例中的人物行為與結(jié)果進行評價。之后再呈現(xiàn)具體的法律依據(jù),讓學生對自己的法律意識與認知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2.2 組織開展法律講座和宣傳等實踐活動,營造守法用法的校園風氣。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定期為學生開展法律講壇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宣傳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遵法意識,在學校形成濃厚的愛法氛圍,對所有師生產(chǎn)生良好的導向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法治宣傳畫、手工制作法治主題手抄報和板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宣傳月等,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法律積累,又能培養(yǎng)其遵法守法的自覺意識。
3.創(chuàng)新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單調(diào)是教育教學的頭號敵人,在道德法治的教學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不少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是否將知識灌輸給了學生,而不去注重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灌輸過來的知識,這樣的一種教學模式我們形象的稱其為"填鴨式"教學。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行單純的接收,并不去進行深入的了解或理解,從而教學的質(zhì)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證的,使得整個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能夠采取相應的手段,將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小組合作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分層次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入到日常教學之中,讓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式變得豐富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深入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而使得教學的質(zhì)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一項重點教學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yǎng),對其今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盡可能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實踐平臺,在親身體驗中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不斷深化自身綜合素質(zhì)。在教學中竭盡所能的增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效性,對教學的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嘗試在教學中使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需求,從而讓道德與法治教學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