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超
摘要:高中是學生素質良好修養,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中語文教學不僅具有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教育的責任,更擔負著培養學生健康人文精神的重大使命。人文精神的滲透及培養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優化教育方法。本文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高中階段語文課堂中的人文精神滲透展開探討。
關鍵詞:人文精神;滲透;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77-01
在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校園的教學工作開展順利,學生們都能夠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茁壯成長。隨著教育教學目標的革新,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精神被提上日程。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更多的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和應試能力的培養,對人文精神有所忽視。人文精神的教育要求是達到學生文化修養、思想水平、理論知識的全面發展,同時培養起學生責任感、道德感和健康的價值觀。
1.全面改革教師教育觀念
以往的高中語文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那么語文教師在教育理念方面也會把側重點放在知識灌輸方面,特別強調學生要將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作為根本依據,這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和接受,可以深層次的理解文本內容,這也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改革這一現狀,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素質,就必須要徹底突破傳統教育觀念,通過觀念改革的方式來更加科學有效地指導語文的人文教育,豐富學生的人文個性體驗,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和體現。教師可以選用師生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彰顯高中語文課堂的人文性,使得學生主動探究和創造的能力得到發揮。
2.營造人文精神培養情境
高中語文教育倡導要回歸人文教育,這也是教育改革當中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而要讓高中語文更加富有人文氣息,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還需要把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有效整合起來,使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激發。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營造人文精神培養的情境,可以選用的方法是利用現實生活當中的人物或者是事例來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并且將生活事例和語文文本分析整合起來,使得教育的情感化以及人文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的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
3.積極主動開展人文評價
教學評價是高中語文教育的組成部分,之所以重視教學評價是要通過評估學生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以及能力狀況,特別是可以為教師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依據。在強調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學評價也要凸顯人文性,也就是實施人文評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學習需求,運用因材施教以及針對性的評價方法來踐行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培養人文精神為主要內容的人文評價需要提升評估制度的人性化,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進步,并用差異化的標準來引導和鼓勵學生。
人文精神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完善學生人格的精神動力,同時,對于學生走出應試教育束縛有著極大的幫助,而高中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陣地,有效滲透人文教育。在達成高中語文教育終極目標的同時,為人文價值系統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社會中,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每一個國家都極力追求的,且也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其對人文教育的力度與其他國家相比,特別是西方國家以及某些較為發達的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導致我國人文教育出現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進而讓我國各大高中院校對人才的培養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有效地改善這種局面,作為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者,我們就應當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的力度,并深度挖掘出語文教材中所蘊含著的人文精神,然后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人文營養進行有效地汲取,盡可能地提高我國高中人文教育的成效,讓學生能夠在高中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培養起良好的人文精神,為他們今后步入高職院校以及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可以使我國的高中學校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高人文素養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 楊潔,崔國久,夏惠賢.構筑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實踐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13, 19(3):27~28.
[2] 陽明芳.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J].新課程?中學,201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