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權+雷小朋
【摘 要】計算機應用技能水平已成為衡量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是當代大學生就業時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本文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以混合式教學的視角,在對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一種基于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時間片;教學策略
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培養綜合型、應用型、研究型人才的重要課程,涵蓋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辦公軟件、網絡應用與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具有操作性強、知識點多、應用性廣等特點,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任課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2 常用教學方法的優劣
(1)案例教學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利用真實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1]。案例教學法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評論性、分析性、推理性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辯論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以及對理論知識理智性的理解[2]。其優點是直觀易學,集思廣益,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操作實踐可以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教學相長。其缺點是只適合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案例準備耗時較長,對教師和學員的要求比較高。
(2)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的一種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3]。其優點是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其主動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缺點是教師需要跟進監督從而限制了教學對象的數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難以量化檢測。
3 基于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探析
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以及常用教學方法的分析,本文在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時間片式的綜合應用型教學策略。
(1)時間片的基本概念
時間片是指CPU分配給各個程序的運行時間,由操作系統管理,依次輪流地分配給各個用戶使用,因此,每個線程被分配的一個時間段,稱作它的時間片,即該進程允許運行的時間。時間片的概念是在時間片輪轉調度算法中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計算機CPU的工作效率,通過時間片輪轉,使每個線程任務得到公平合理地運行。
(2)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
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將整個課程劃分成若干個教學任務,而每一個教學任務繼續細分成若干個教學子任務,將每個子任務分配15分鐘,并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其教學活動流程如圖1所示。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學任務賦予一定時間段,即課時數,每個課時最多可以分配3個教學子任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每一個子任務進行分類,其教學內容可分為概念型、驗證型和實踐型。對于概念性強的教學子任務,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10分鐘的課堂講解和演示,預留5分鐘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驗證,完成教學子任務,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而對于實驗性、實踐性等操作性較強的教學子任務,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5分鐘的課堂描述或展示,預留10分鐘左右由學生自行或組隊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熟練應用課程知識點和操作技能,其教學模型如圖2所示。為了更好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更優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內容、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 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是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整個課程教學細分成15分鐘一個片段的子任務,子任務分類后,再采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付諸實施,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第一階段就是根據教學大綱劃分教學任務,然后再根據各章節的具體內容設計教學子任務,子任務設計的好壞以及時間上的準確把握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學生計算機技能水平以及專業特點,從實際出發,盡可能設計學生感興趣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每個子任務的設計都必須目標明確且包含一個以上知識點,務必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以海報制作為例,采用案例教學法介紹如何制作一張以運動為主題的海報,然后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景點介紹為主題,制作一張圖文并茂的手抄報,綜合應用藝術字和圖片等功能。教學過程設計如圖3所示。教學過程中,教師在10分鐘時間以內完成藝術字功能和圖片功能的介紹,且通過課堂演示完成海報的設計。在接下來的5分鐘時間里,及時組織學生操作實踐,使學生快速掌握藝術字和圖片的操作技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海報制作教學子任務完成之后,通過手抄報綜合訓練任務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在5分鐘以內對手抄報的制作提出具體要求,完成操作技巧以及制作要點的介紹,最后再利用10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或組隊完成手抄報的制作,整個操作過程都在教師的指導、監督下完成,使其學以致用。
計綜上所述,通過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達到精講多練的目的,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成為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最后,還可結合計算機等級考試系統,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給予學生學習的壓力和動力,達到教學目的。
5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非計算機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公共基礎課程,本文采用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通過任務細分解決了案例教學法案例準備耗時長的問題,采取以組為任務實施單元有效解決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現狀,學生之間的互助彌補了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教學對象數量的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專業特點高效地選擇教學案例、設計合理的實踐任務是時間片式的教學策略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整體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張潤蓮,張向利,葉進.案例教學法及其運用[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2004,(04):102-105.
[2]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2009,(03):7-11.
[3]劉紅梅.任務驅動式案例教學法的構建與應用[J].江蘇高教,2016,(04):71-73.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