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蓉
[摘 要]本文論述了如何調學生的厭學心理,并結合當前社會學生厭學的現狀和原因,對如何實施“樂學”教育進行了初步探索。強化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心態,減少學習中產生的焦慮;創造樂學的自我心理環境;提供課堂參與機會,體驗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厭學;樂學;關愛
有人說:“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其實,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有的學生只是在學習上面稍有不足,其實閃光點很多。我們要善于做一個發現者,做一個伯樂。
一、要充分了解學生厭學的內在原因
有些教師不能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學生。他們或者將學生當成是不懂事的小孩兒,或者粗暴地不留情面地訓斥學生等等,這種現象往往會導致學生產生叛逆心理,強烈反感和抵觸,結果會適得其反。其實,每一個厭學的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厭學理由,所以我們在和他們溝通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給學生以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是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也才能愛學生所愛、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把學生的困難當自己的困難,才能真誠地去為他們解決問題。一旦當學生感悟到老師真誠的愛時,就會毫無保留地將心靈的大門向老師敞開,告訴你他內心深處的秘密。只有了解了真正的內在原因,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心,對他的尊重和重視、理解與寬容,體會到你的善意,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心扉,這樣我們就拿到了一塊敲門磚,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即使施以千言萬語,也只是徒勞。因此,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同時也可為今后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學困生的樂學概念
了解了學生厭學的原因之后我們就要趁熱打鐵,及時地為學生樹立愛學習的思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好之、樂之,這就把樂于學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但是樂學的前提一定要是學生對此有足夠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才會有想學、愛學的思想,才能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只有“好之”“樂之”,學生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與此同時,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比如說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列舉一些自己身邊的例子,參與角色表演,采取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知識,在輕松的氣氛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情感、情緒就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大大激發興趣,學習的過程也變成一種享受。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學,只要他們學,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
學生一旦接受學習的信號,就會在短時間內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還會帶著飽滿的熱情和足夠的自信心迎接新的生活模式。當學生取得了小小的成績時,我們一定要真心地鼓勵和支持,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讓學生摒棄厭學心理的強化劑。
贊賞學生付出的努力。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要時時刻刻抓住學生的成功,給予適時適當的鼓勵,經常、及時地給予鼓勵性評價可以讓學生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
以身邊優秀學生的例子作為榜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且督促自己,激勵自己不斷取得進步。
鼓勵鞭策學生,不一定非要以面對面的談話形式來完成,這個過程還可以安排在課堂上,不僅自己受到肯定,同時還有可能得到同班同學的贊許,這樣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必會對他今后的學習添加動力。
正面的評價和肯定是教師對學生施加愛心的重要表現。會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老師是關注和重視他的。期待鼓勵和重視,是每個學生都特別在意的。充滿愛心的鼓勵會使學生情緒高漲、斗志昂揚,那學生的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當然過多的隨意性夸獎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起不到鼓勵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適可而止。
四、充分應對學習挫折的堅定信念
處于成長中的學生,由于對學習中所遇到困難認識上存在不足,對于自身的知識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全面的認知,一旦出現學習障礙,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情緒,進而產生了厭學的負面情緒。在實際的生活與學習實踐中,中學生應有意識的鍛煉自身克服困難、培養堅韌意志的品質,在面對學習上遇到的障礙時,首先要具有敢于面對、克服及戰勝困難的勇氣,將挫折視為磨練自身意志品質的機會,當自己想要退卻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堅持就是勝利,從而戰勝挫折,樹立起堅定地學習信念。
五、真心關愛學生
讓學生感到自己在老師眼里很重要,幫其樹立信心。教師要經常利用課下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學生做什么、想什么,師生之間才會有共同語言,學生才會覺得你比較了解他,你批評、開導他們,他們才能接受,才會專心上你的課,完成你布置的作業。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最終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就要求教師像關心自己的孩子或者是親人一樣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當學生鼓足力氣打算提高成績的時候,你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當學生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你能夠為學生亮起指路的明燈;在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感到疲憊茫然無助的關鍵時刻,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適時的點撥,必會令學生心領神會,茅塞頓開,形成“柳暗花明”的意境;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給予真誠的指導和疏通。抓住這些有利的教學時機,也許只需要幾句話,幾分鐘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心靈感應,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達到師生心靈的溝通。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轉化學困生要持之以恒。學困生的厭學心理并不是短期內形成的。同樣,對他們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不僅要有耐性,而且在生活上還要不斷關心、幫助他們,持之以恒,才能將他們的惡習逐步改掉,最終步入他們心目中的象牙塔。
參考文獻:
[1]何小萌.厭學心理的分析及對策[J].教學研究,2006(1):85-87.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范源清.青少年學生厭學心理探究及其矯正策略[J].交流與探討,20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