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穎
[摘 要]自本人小學教學工作以來,所教的每屆學生都有幾個讓我頭疼的,這些學生對待學習提不起興趣,最突出的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字跡潦草、質量不高,寫作業拖拉或干脆不做作業,這些現象我們稱之為“厭學”。因此我常常在思考,如何改善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關鍵詞]厭學兒童;學習;快樂
我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當學生的學習方式只是簡單機械的重復或學習任務過于繁重的時候,就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這種情緒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最終導致逃學行為的發生。因此,解決小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下面就來談談我的想法。
一、良好的學習態度的學習的根本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好動、坐不住。他們很難意識到學習對他們未來的重要性。同時,他們還承受著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壓力,經常因為成績問題受到家長打罵,從而產生對學習的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現在外界的誘惑也越來越多,電視、電玩游戲、網絡等娛樂設施花樣百出,連大人們都抵制不了它們的誘惑,更何況十來歲的孩子,與這些精彩的世界相比,學習更顯得枯燥無味了。也有些家長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或多或少的向孩子傳達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認為沒有文化的人有的活得還不錯,有的還能發大財。但這只是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的暫時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當現在的孩子長大成人之時,恐怕沒有文化的人就不再能適應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了,沒有文化將會被社會淘汰。因此,小學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從根本上克服厭學情緒。
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對每一個正常的小學生來說,學習是一種需要,但采用大量的題海戰術、滿堂灌、無休無止的反復抄寫,這些枯燥無味的學習方法,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十歲左右的小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書本上的那些知識。對于老師來說,要善于創設一些教學情景,利用必要的媒體,讓學生懷著輕松好奇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但更重要的是要必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我曾兩次聽過全國優秀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的課,他的課堂上只有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但他運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底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爭先恐后地發言,不斷迸發智慧的火花,令所有聽課者贊嘆不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何苦之有?何厭之有?
三、尊重學生,給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期望與鼓勵。
在教學觀念上,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關愛他們,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不能總以成績來論“英雄”。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在想些什么,高興什么和擔憂什么。如果牢固地掌握了,也許一個又一個天才會在我們手中誕生,讓每一個學生成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創造寬松而上進的學習氛圍
過去,在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下,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缺乏主動性。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方為終生之用。如何才能促進學生自覺養成學習習慣,建設一個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的優秀的班集體?我也一直在不斷做一些新的嘗試。我在設想把全班學生優差搭配,成立互幫互學小組,從課堂紀律、學習成績、作業完成的質量及上交情況等多方面開展競爭,為了始終樹立他們一種團結合作的意識,每月進行一次成績統計,對于總分最高的組和本月進步組給予鼓勵,我相信這樣的方式會很快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組內成績優秀的同學都自發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這種的競爭形式同時也給平時作業拖拉和不完成作業的同學起到了一個有力的制約作用。小組內的同學常在一起做功課、游戲、看課外書,大家相處很愉快,,也逐漸消除了一些個別學生的厭學情緒。
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求知與求學的欲望,用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身上激發。”這里所說的欲望是在興趣的上產生的。英語課堂教學把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作一件大事來抓,使學生的學習由感興趣慢慢轉變為感受學習和成長的快樂。配合課堂教學,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就使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活動中獵取知識,進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讓感受學習的快樂。
六、 學生明確學習,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那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將會是學習的主人,將極大的熱情,也將會給創造成功的體驗。我在日常教學學生中積極運用“教學”的管理方式,學生近期、遠期、課時學習、單元、學期等。事實證明,有明確學習的學生通常比無學習的學生成績好的多。有了學習還是遠遠的,還要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過重的學習負擔會壓抑學生學習的興趣,會讓感到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產生厭學情緒。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精講多練,運用“跳一跳”的教學原則,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引進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爭中快樂
在教育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目的是激發學生成功的動機,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競爭的形式多樣化,單詞的競猜游戲,課文的背誦比賽,作業的優秀作業的評比,理由的回答等等,我都設法給學生以競爭的感受,激勵不斷去進取,不斷去競爭,讓孩子們在競爭中快樂,在快樂中不斷去成功。
要改變學生厭學情緒,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項常抓不懈的細致工作,要有耐心,更要有愛心。不是單靠一種教育力量就能一勞永逸,而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愿意學習,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淺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克服學生的逆反心理》,顧衛國,中學英語教學探討,1994.
[2]《運用成功興趣聯系原理提高教學質量》,田世高,英語教學與探討,1995.
[3]《把快樂帶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張勉,中小學外語教學,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