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王恒
[摘要]近幾年,隨著霧霾這個詞頻繁被媒體提到,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對于如何減少霧霾及其帶來的各種危害、優化生活環境也逐漸重視起來。因此減少居住小區的霧霾勢在必行,如何預防與治理居住小區霧霾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本文從規劃的視角出發,分析了居住小區霧霾形成的原因,并針對如何預防與治理居住小區的霧霾這一問題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霧霾;規劃;預防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19-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4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前言
在城市規劃的視角下來看,霧霾的預防與治理不同于環境保護工作者眼中的霧霾治理,規劃師更加注重小區的選址、布局、綠化方式等問題,而不僅僅是控制污染物的問題,如何在規劃過程中合理調整不同功能區塊的位置、調整綠化系統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重點討論如何利用規劃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居住小區的霧霾這一核心問題。
二、霧霾的危害
霧霾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霧霾天氣容易造成可見度低的狀況,對于交通有很大的影響,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社會安定;第二,霧霾會導致靠近地面位置的紫外線輻射減弱,使得各種病原體更加活躍,傳播的可能性增強,容易引發大規模的傳染病爆發;第三,霧霾中的有毒物質對居民的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有些物質能夠附著在居民的呼吸道上,對呼吸系統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其次,霧霾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太陽輻射,使得長期不見光的綠色植物缺少了基本的呼吸要素——陽光,從而使得大氣中有毒物質不能通過綠色植物得到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見,霧霾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居住小區霧霾的產生原因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因而居住小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居住小區是城鎮居民主要的生活地點,而這一屬性決定了它與工業區和商業區的不同之處,即在環境質量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
霧霾的產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工業排放的污染物是主要的原因。在本文中僅對居住小區內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居住小區的屬性決定了其并不是主要的污染源,而霧霾肆虐的主要原因有三點:居住小區選址不合理;建筑布局不利于通風;綠化系統不完善。
在規劃初期,很多居住小區的選址并不科學,在未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容易使小區的環境不理想。在倡導綠色生態居住小區的今天,在做總體規劃之前必須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分析,不僅僅是指周邊的功能區等人工因素,還包括周邊的綠化、土壤等自然因素;另外,建筑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不合理的布局會造成通風不良好的情況發生,使粉塵滯留在小區內造成局部的空氣嚴重污染;綠化的數量和質量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不合理的綠化方式和植物配置都會減弱空氣凈化的效果。
四、居住小區霧霾的預防和治理方法
(一)合理選址與布局
1.合理選址
在規劃居住小區的時候,應該對整個用地區域周邊的功能布局有詳盡的了解,并對有可能在近些年建設的項目類型有所關注。由于霧霾主要來自工業污染物和車輛尾氣,因此要確保居住小區要遠離工業區和大型商業區,且不處于工業區的下風向位置,在源頭上減小污染物向居住小區擴散的可能性。
2.合理布局
通風系統良好的小區有利于對抗霧霾天氣,而小區建筑的不同布局對通風系統的影響很大,因此我們要對居住小區內建筑的布局進行合理的設計。居住小區建筑的布局主要有行列式、錯列式、周邊式等類型,在不同的地區,由于風向、氣候等因素的不同,適合通風的布局也有所不同,在規劃的時候需要使用相應的軟件對通風系統進行模擬,相應地也要對建筑高度進行調整,討論出適合該地區使用的整體布局,避免粉塵等污染物在小區內滯留,對小區居民的健康造成影響。
(二)調整綠化系統
1.整體規劃
小區綠化在整體上要滿足城市對于綠化標準的相關規定,盡管綠化面積不能夠完全代表小區的綠化狀態,但設計師仍應該滿足面積的硬性要求。在此基礎上,應該對小區綠地和植物進行合理的設計,居住小區的綠地規劃應與居住小區的總體規劃緊密結合,要做到對其進行統一規劃,合理組織綠化布局,采用集中與分散、重點與一般相結合的原則,形成以中心公共綠地為核心,道路綠地為網絡,庭院與空間綠化為基礎,集點、線、面為一體的綠地系統。另外,喬木、灌木和草坪的使用要均衡合理,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植物配置
植物的配置是綠化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合理植物的使用會使得綠化效果更加顯著,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特性進行配置,有效解決小區內的霧霾問題。
首先,考慮到喬木的生長特性,小區內要多種植樹冠大的喬木,充分利用其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的功能,同時利用樹冠對空氣中飄浮的粉塵和顆粒進行過濾,減少其隨風擴散的可能性;其次,喬木、灌木和草坪的配置要有層次,注重系統性,利用其不同的高度達到最大的對霧霾中有毒物質的吸收和滯塵效果,重視灌木類的滯留塵土的功能;最后,植物的配置仍需要滿足基本的觀賞性和美觀性,設計師要結合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植物類型,爭取在治理霧霾的同時創造更好的景觀效果。
3.立體綠化
立體綠化是指多層次的綠化。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理霧霾的效果,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積,進行多層次多體系的綠化,推廣綠色住宅,同時注重屋頂綠化與外墻綠化。許多生態小區已經開始采用屋頂綠化的形式,這種形式能夠有效增加綠化面積,同時為小區創造良好的景觀效果;外墻綠化是指利用一些攀爬植物來改善綠化效果,如常見的爬山虎。通過立體綠化,使得綠化層次更加豐富,從傳統的一面綠化增加到三個面甚至六個面,綠化效果更加顯著,霧霾的預防與治理從而更加高效。endprint
(三)優化交通系統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普遍提高,私家車的使用頻率大大增加了,車輛排放的尾氣是霧霾產生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因此城市規劃工作人員要加快大眾交通的建設,鼓勵低碳出行,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同時在機動車道路兩側加強綠化建設,尤其是灌木類植物,從而建立好吸收汽車尾氣的第一道屏障,防止尾氣擴散。
對于居住小區來講,優化交通系統對于預防治理霧霾也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從兩方面著手:首先,小區內部的機動車行駛道路應該方便快捷,盡量遠離人們的公共活動空間,道路周邊也要做好綠化工作,減少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其次,盡可能將停車場布置于地下,努力發展立體停車的方式,不僅能夠減少車輛產生的噪音,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地面停車場的面積,為地面綠化爭取出更大的空間,充分滿足綠色生態小區的要求。
(四)住宅整體優化
要想從規劃視角下治理居住小區的霧霾,改善居住小區的環境污染現狀,就要求在住宅建筑方面作出改革優化,即規劃設計新型的綠色住宅,這種綠色住宅相較傳統住宅更加生態,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幫助減少能源消耗,這樣就可以通過自然方式實現冷熱調節,幫助減少煤炭等資源的浪費。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對此進行嘗試,如杭州的“郡楓綠園”。通過筆者的觀察,綠色住宅整體主要在以下幾點做出提升:外墻、窗、屋面。
首先,外墻的保溫熱性能對于住宅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外墻的基本結構形式和保溫樣式都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和條件進行選擇。在規劃時,應該優先選用綠色節能材料作為住宅的外墻材料,提高外墻的保溫性能,同時能夠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推動可持續發展。
其次,住宅建筑窗子的設計直接影響了住宅的采光和通風,冬季的保溫、夏季的遮陽也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影響窗的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窗框材料、玻璃材料、窗戶樣式與密封方式等。其中,選擇熱絕緣系數較高的材料對于窗的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選擇時也應滿足該地區的節能設計要求。
最后,住宅的屋面工程是涉及住宅保溫、隔熱、防水等諸多問題的一個關鍵點,屋面保溫隔熱性能優化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括種植屋面、外保溫屋頂、倒置式屋頂等,另外,屋面結構的改善也能夠減少對能源的浪費。
五、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的居住小區規劃,小區內的霧霾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規劃師要整體把控,高瞻遠矚,以規劃的手段來預防與治理霧霾,努力創造城市小氣候,恢復居住小區內的新鮮空氣,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創造生態和諧的現代居住小區,也讓其成為抗擊霧霾的一道戰線。
近幾年霧霾的不斷肆虐已經給我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解決霧霾問題刻不容緩。要想從根本上治理霧霾,還需嚴格控制污染源,對亂排亂放的工業企業進行整治,倡導大眾交通這種健康的出行方式,減少私家車的使用,同時對農村地區煤炭取暖進行積極改造,呼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倡導低碳生活,創造生態和諧的社會,重新迎回我們的藍天白云,共同呼吸新鮮的空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