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城市具有悠久的歷史與地域文化,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不能只停留在視覺設計本身,應該更多地歸納總結當地文化特色并以視覺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旨在通過對城市品牌形象中對地域文化的應用研究,通過地域文化的視覺化表達的提煉與應用,使受眾對城市的地域文化有更加直觀的了解,為塑造獨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提供設計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地域特色文化;城市視覺形象;視覺傳達
城市視覺形象是普通大眾在城市空間中通過自然感官體驗和觀察到的城市生活環境、城市景觀的視覺形態,其引起主觀感知和自身意識的反應,這樣的主觀感知包括城市的時代特征、地域特色、文化特征以及價值歸屬感等等。塑造個性化的城市視覺形象需要以城市的地域特色、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風土民俗為背景,以城市理念為依據,配以時代印記加上公眾感知用具體的城市景觀形式直接呈現出來,而這種視覺語言的表達都離不開最基礎的要素。
一、城市視覺形象的塑造及表現
(一)城市視覺形象的符號表現
符號的表達運用貫穿整個人類的發展歷史,從古至今一直是人類交流的工具。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指出,“人與其說是‘理性的動物,不如說是‘符號的動物,亦即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的動物”。古有視覺形象凝練的象形文字,今有交通標志、品牌識別等抽象或具象的符號。如今我們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處理大量的信息數據,簡潔高效辨識度強的圖形或圖像,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因此,有人說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城市視覺形象代表城市的整體特征,是城市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濃縮,是具有深刻印象的標志性事物。符號語言作為最直觀的城市視覺形象表達方式,將城市文化和視覺形象以最樸素的形式展現出來,并蘊含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典型的象征符號有城市的景觀建筑形象、自然風景等,如北京的故宮、巴黎的埃菲爾鐵塔、羅馬的斗獸場等。
(二)城市視覺形象的數字表現
現代城市倡導智能化發展,萬物智聯遍布整個城市,各種信息相互交織,悄然影響著我們日常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我們對城市形象的審美理念也融合了多媒體技術和人機交互。高度的數字化、信息化發展給城市空間的表達帶來更多的可能和無限的延展性。數字技術將整個城市空間變為一個巨大的傳播媒介,數字化城市軌道交通、數控燈光、動態虛擬圖像等元素不斷豐富著城市建設規劃,人與城市的互動、共鳴是現代城市形象設計的趨勢。城市視覺形象早期的數字化表現,是利用數字技術在城市標志性建筑上形成的虛擬文字、圖像和影像。北京世貿天階天幕“全北京向上看”就是利用了一塊巨大的LED屏幕,成為流動的光影景觀。丹麥的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總部有座巨型的LED互動結構,是由8萬個LED單位組成的光影外形建筑,通過控制插件可以自由調節迷幻多彩的動態圖案,包括迷宮、色塊、數字等,公眾通過觸感還可以直接互動。
(三)城市視覺形象的色彩表現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色彩由地域環境、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因素發展而來,成為一座城市視覺形象的表現方式之一。印度焦特布爾市靛藍色的老城區,希臘米克諾斯島和圣托里尼島的白色建筑,北京的紅墻綠瓦等,這些顏色承載著城市的歷史發展和地域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演變為一座城市的視覺標志。色彩是具有情感的,國內城市形象色彩對“中國紅”的運用可謂淋漓盡致,“中國紅”端莊肅穆、輝煌大氣,盡顯東方建筑色彩文化。建筑的色彩是建筑個性與性質的體現,也反映出城市的經濟狀況和社會信息。城市色彩的選擇要與城市地域環境、風俗習慣等相得益彰,合理統一的色彩搭配才能營造出和諧的城市氛圍,使人們心向往之。相反,不和諧的色彩搭配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心情,引起煩躁和不安,甚至會刺激暴力犯罪。因此,城市形象色彩的規劃要符合城市文化,符合自身的審美價值觀。
二、城市視覺形象與地域特色文化的關系
(一)地域特色文化是城市視覺形象塑造的源泉
城市地域特色文化是經歷了長期的經濟、文化、社會變遷沉淀下來的文化體系,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的文化底蘊。地域特色文化不局限于地方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還包含了世居于此的人們受環境影響所形成的獨特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價值取向。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西方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風格在數十年間被快速復制,代表城市化高度發展的國際化城市建筑風格冰冷單調,失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精神。塑造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內涵的城市形象呼聲漸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文化元素開始回歸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開始尋找中國城市在盲目發展中失去的自身魅力。提起水城,人們不僅會想到威尼斯,還會想到烏鎮,提到古典園林,人們就會想到蘇州,提到京劇人們就會想到北京。每個城市都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被人們所熟知,只有認識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城市視覺形象的個性化設計才會如源頭活水汩汩而來。
(二)城市視覺形象的塑造是對地域特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一座城就像一個人,外在的建筑只是軀殼,而支撐生命的是其內在文化和精神,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其差異性的地域特色文化。城市的個性魅力包含在城市發展的諸多要素之中,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給人整體、直觀、強烈的印象。城市的視覺形象是城市空間的概括,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精華的積聚,也是地方文化的縮影,它像膠卷一樣印刻了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揚地域特色文化。成都與重慶同屬巴蜀文化,在風土人情、民族風格等方面都具有文化體系的延承,但是兩座城市的視覺形象迥異,世居兩座城市的市民的生活理念、價值觀念更是迥異。歷來“兩湖兩廣填四川”,重慶作為兩江交匯口,山高水深,而成都平原廣袤富庶,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巴人剽悍干練,川人更為儒雅。兩座城市也是截然不同的形象風格,這就是城市視覺形象對文化個性的挖掘?,F代城市規劃與設計對地域特色文化的發展不再是簡單的保護,更多的是要引領本土文化在城市建設中融合的趨勢。endprint
三、地域文化的視覺化表現方法
(一)歸納提取法
歸納提取法是對地域文化元素進行整理分析,提取和歸納顯性的視覺元素和隱性的抽象元素,這種方法側重于設計者對城市地域文化的深度了解,梳理出城市地域文化的主次關系,找出地域文化的關鍵點和特點。城市地域文化的歸納大致上可以從三方面整理,分別是具象元素、抽象元素和色彩元素。具象元素顧名思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視覺元素,包括城市地理環境、生態植被、標志性建筑、空間景觀、橋梁公路等,比如提到四合院大家都會想到北京,提到“橋梁城市”或“霧都”都會想到重慶。抽象元素是表達城市文化和精神內涵的文化活動、歷史、民俗、語言、宗教信仰等。色彩元素是與具象元素、抽象元素相重疊的文化元素,一方面城市在建筑景觀、地域文化的演變發展中會形成代表城市形象的主打色,比如焦特布爾市的靛藍色和圣托里尼島的白色。另一方面,根據對城市各類文化元素的歸納和分析,可以從繁雜的文化元素中提煉出適合城市文化的顏色,運用在城市形象宣傳和策劃中,成為城市形象后期設計的素材。
(二)元素重組法
元素重組法是豐富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主要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說就是兩種事物重新結合后形成新的涵義。城市形象的元素重組就是在打亂原有的視覺元素基礎之上,重新組合出新的視覺符號,滿足單元圖形和色彩“形”與“色”的結合,形成新的“意”,做到“形”與“意”的轉換。元素重組法在具體的“形”“色”構造上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簡單的圖形復雜化,也可以是復雜的視覺形象符號化,具有多樣性特點,重點在于切實表現城市品牌視覺的辨識度和藝術張力。
(三)圖文結合法
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純圖片符號會讓人造成理解偏差,這就需要適當的文字來進行輔助說明,這就是圖文結合法。圖文結合法對快速獲知地域文化定位具有良效。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中的城市LOGO設計中,四川旅游形象的設計是用“四川”兩個漢字與四川地域代表國寶級珍稀動物熊貓結合而來,黑白綠搭配,黑白是熊貓的顏色,綠色既是熊貓的食物——竹子的顏色,也是四川植被覆蓋率高的象征。而杭州的城市形象LOGO設計,采用篆體的“杭”字與杭州地區特有的江南建筑的外在輪廓進行圖文結合,簡單勾勒的翅屋角與圓拱口的建筑線條給人江南水鄉的地域之感,而“杭”字的篆體快速定位杭州,并通過篆書體現杭州悠久的建城史。
四、塑造個性化的城市視覺形象對城市發展的意義
城市視覺形象一直被作為城市的門臉招牌,一張外界了解自己的城市名片,代表著每個城市獨特的屬性特征。而現代的城市發展盲目地跟著國際化城市建設的熱潮,以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為標準,冰冷鋼筋混凝土筑成的森林要一高再高,各地城市面貌大同小異,在浮夸的現代化高科技的偽裝下,大批量的粘貼復制,個性從何談起呢。所以,探尋城市自身的地域特征,塑造個性化的城市視覺形象,重拾缺失的城市特色文化,同時把握好傳統文化的延續與信息技術的創新融合,這是未來城市和諧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趙勤,黃琪.“六色”地域文化元素在江西城市品牌視覺形象塑造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15,(10).
[2]盛夏,潘倩.論地域文化與特色城市形象塑造[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6,(02).
[3]王昱.基于地域文化的衢州城市視覺形象設計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5,(05).
[4]賈郭華.太原市城市視覺形象設計中晉商文化特色塑造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11).
[5]李奇青.弘揚巢湖地域文化特色 塑造巢湖旅游視覺形象——巢湖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研究[D].河南大學,2016.
[6]邱毅琳,呂榮福.城市形象與品牌傳播——談廈門城市形象識別系統的構建[J].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2,(10).
[7]胡攀,彭勁松.地域文化與重慶城市形象塑造[J].西部論壇, 2012,(09).
作者單位: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