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
[摘 要]有一種生活,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只有體會過,才知道其中的快樂,只有擁有過,才知道其中的純粹與幸福。六年前,懷著即好奇又忐忑的心情來到這里,從此就有了一種生活,一種叫“特教”的生活,有了一種經歷,一種叫“守望”的經歷。
[關鍵詞]生活;幸福;需要
在我有限的生活記憶里,從不知道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存在,或許是上天一個不經意的玩笑注定了這一切的發生,他們存在于這個世界,卻永遠不能融入社會主流當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殘障孩子。當初次聽到那渾沌的聲音,看到那呆滯的笑臉,我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雖然有時他們的目光在我身上定格,有時他們對我報之一笑,但是我感覺我游離于他們的世界之外,因為我不知道他們舞動的手指在表達著什么,他們不合邏輯的語言在描述著什么。看著這些本該花一樣的年齡,花一樣的青春,花一樣的靈魂,卻有著不同常人的印記,我的心里有一種隱隱的痛。面對身體的殘缺,我是無力的,更是無奈的。但我可以用我柔弱的肩膀托起那殘缺的花蕾,撫平那心靈的傷痕,成就那鐵樹開花的傳說。從簡單的手語的學習到走進學生的課堂,融入學生的生活,我在慢慢摸索。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雖有些疲憊但也不乏驚喜。從一開始幼稚地咨詢別的老師:這個學生到底是聾還是啞,到現在了解專業知識,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動態,我在成長,在進步,心里自然也就擁有了一份坦然與充實,這讓我在面對學生時不再愕然,不再恐慌,這是幸福的底線,雖然平實卻又那么的真切。
日子一天天在指尖滑落,大學時幾千個日夜積累的計算機專業知識也漸漸在忙碌的工作中褪色、塵封。時常捫心自問,我這樣取舍,值得嗎?答案在孩子們那期盼的眼神中清晰呈現,在家長們那沉甸甸的希望中敲定。和所有的同行一樣,我經歷過激情、挫敗、歷練、從容,真的有“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當你敞開心扉,傾注師愛和關懷時,就會感受到來自學生的愛。一次外出學習,手機短信響起,打開一看,不覺驚奇,班里的一位學生發來的,她寫到:“王老師,你什么時候回來上課,我想你了。”看到這幾句短短的話語,一股暖流充盈心田。不管短信是學生自己發的,還是家長代寫的,至少她們讓我知道,我沒有被遺忘,我還存在于她們的心里,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角落也好。這時,我突然感到被人惦記是一種幸福,這種簡單的幸福讓我明白,我不是一個人在前行。
或許,前行的路上會有陰霾,會有傷感,但是,有人說: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愛就在哪里,你的幸福就源于哪里。當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脈搏時,我感覺不管是快樂還是憂傷,充實還是迷茫,都是我生命中揮之不去的幸福。這幸福源自于辛勤努力后的收獲,來自于真情付出后的喜悅,更是來自于戰勝困難時笑對前方的勇氣和決心。我曾試著問學生:“你們感覺什么是幸福?”一個學生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說:“老師坐的椅子,我可以幫忙擦干凈,我能為老師做點事,我覺得很幸福!”聽到這簡簡單單的對幸福的詮釋,看著他樸實的笑容,剛當班主任時的一幕幕又浮現在眼前,他的學習基礎很差,在班里也時常亂作一團,上課時我經常被弄得聲嘶力竭、狼狽不堪。有時,著急、生氣、憤怒,一并涌上心頭,我不知道我應該有怎樣的耐性才能承受,也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能讓我看到曙光。好幾次,我氣急敗壞的說:“怎么這么笨呢,不管他了……”可是這樣的話,說出口,心卻放不下。怕呀,怕自己的一句話,會讓這個本已不幸的孩子更自卑,怕氣憤之下的不理智行為,會讓家長那可憐的希望完全破滅。身為人師的心告訴自己:不拋棄,不放棄,每一棵草都有泛綠的時候,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怒放的生命。從基本的發音教起,從簡單的數字開始講解,從家長們漠不關心到非常盡心,慢慢地,孩子進步了,臉上掛上了自信的笑容。這,是我期待的,也是我渴望的。在家長質樸的感謝語中,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這種需要就是一種幸福。
從青春年少到容顏漸逝,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一直在奮斗,一直在堅守。我們用柔弱的肩膀抗住了枯燥,抗住了壓抑,更抗住了那沉甸甸的責任與希望。歲月,就這樣一點一點打磨出我們的幸福,就讓我們在幸福中享受教育,從教育中守望幸福!
參考文獻:
[1]讓科學的教育方法撐起一片幸福的藍天[J]. 洪菊. 教師. 201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