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地理是一門基礎學科。但目前地理教者確實難教,學生不想學。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負擔較重,對地理勢必少花時間,少夠重視。要達到教學目的,關鍵在于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要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就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地理有志者在不斷探討,“綜合程序”教學法、“圖文結合”法、“利用插圖法”等等,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學生興趣,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了“動樂愛”教學法。
中學地理普遍采用新教材,新教材從指導思想到教材結構,從教學內容到表達形式都有很大變化。傳統的教學觀念難以實現新教材的教學功能,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從初中生的個性心理特征,結合新教材特點,運用“動樂愛”教學法勢在必行。
“動樂愛”教學法就是利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動”就是利用課文、插圖及“做一做”、“想一想”、“讀一讀”等輔助欄目,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動”中讓學生感到“樂”,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地理課,愛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智能、地理能力,激發和挖掘學生學習地理的“后勁”。
“動樂愛”教學法在地理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必須遵循下列“情感性”、“實踐性”、“形象性”、“興趣性”原則?!扒楦行浴奔唇處煂W生滿腔熱情,并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控制、設計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上獲得進步和提高。“實踐性”要求對每一次“動”不宜先提供結論、答案,努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注意引導學生思維,然后共同得出結論,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習慣?!靶蜗笮浴笔亲裱袑W生形象思維占優勢,采用直觀手段,使他們在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教學過程中思維,從而由具體到抽象、由形象到邏輯、由低級到高級,發展學生思維,對那些無法從生活經歷聯想的地理事物印象深刻、理解透徹。
“動樂愛”教學法要求不能僅僅以教材知識排列順序作為教學中傳授知識順序,按照教材中“動”要求實施“動”方法。而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能力,不斷變換“動”的方法,使學生心情愉快地學習,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下面舉例我在教學過程如何滲透以上原則,貫徹“動樂愛”教學法。
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與農業”的教學。我首先安排學生看封面彩頁“印度雨季被淹沒的街道”,讓學生有形象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設問“為什么雨季降水這么多?”,“哪幾個月雨季?”學生看書(文字、插圖)后回答“6月至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干季?!痹僖龑W生得出熱帶季風特點:明顯的干濕季。再問“與季風有什么聯系?”要求學生看書本“一月、七月風向圖”,完成以下表格,讓每位學生都參與。
最后強調“南亞大部分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各地的降水相差很大,特別是東北部和西北部的降水差異更大”,“西南季風對農業影響更大”,我列表講解:
這樣一環扣一環,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其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帶著愉快心情,達到了地理教學的目的。
例二、“從北美洲加拿大乘飛機一直往北飛,方向不變,是否可以達到俄羅斯?”
如果一下子提問,“是”、“否”兩種答案,學生爭論亂了堂。即使下正確結論,有些同學不懂,有些同學不問為什么,達不到教學目的。我采用地球儀教學,效果就不一樣。首先安排甲乙兩位同學在地球儀上分別找到加拿大和俄羅斯,然后設問“從甲地乘飛機,經過北極如何到達乙地?”答案一目了然:“往北飛,然后往南飛?!?/p>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結合當地出現的一些地理現象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分析,知道當地一些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當我們看了柴進主持拍攝的《穹頂之下》,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包括對中國不懷惡意的外國人都會感到很震驚,甚至恐慌。我們看了這部費盡心血拍攝的紀錄片后,首先要求學生歸納中國霧霾形成的原因。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沒有加任何吸收裝置的汽車尾氣、沒有節制的肆意排放的工業、全國各地都大興土木的建筑揚塵、農村各種秸稈的燃燒、各種工業垃圾民用垃圾的焚燒、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各級環保主管部門執法的無力、民間力量的薄弱、自然災害比如火山噴發等等,霧霾天氣通常是多種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我們宜賓的霧霾的成因與全國霧霾的成因大同小異。宜賓2005年霧霾排全國第三名、2016年排全國第八名。我們宜賓反霧霾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們絕大多數自然人能夠做到的是買幾個質量較好的防霧霾口罩戴戴。
對于新教材“動樂愛”教學,我作了一定的探討與實踐,確實提高了課堂四十分鐘的效率。在課堂上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當然還有待于今后的不斷深入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