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莎
英語作為初中教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但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特別的畏懼感。過去學生英語成績之間的差距要到初一下學期才開始出現,而現如今,進入初中后,雖然老師都在想方設法,但效果甚微。很多家長及老師反應,有些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就已出現了悲觀、失望、自卑、厭學等心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我們就要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教學效果也才會真正提高。只要我們循循善誘,就可以將他們引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形式很多,但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學科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實效最好。我們要把所學到的、掌握的心理教育原理、知識、方法等,在英語學習較差的學生身上加以應用,進行學科滲透心理教育,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從而達到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
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在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成績有更顯著的提高。然而課程知識越來越密集、習題難度越來越大、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簡單的學習方法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特別在“四種”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訓練上要求越來越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學生不能適應。學習,原本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心理歷程,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下,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的快樂已消失殆盡,成績本來就不高的變得更加低,從而引起恐慌和不安,受著來自家長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壓力的干擾,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淡漠心理、恐懼心理、逆反心理、厭學心理等消極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消極心理狀態在課堂教學中、作業和復習中以及考試中等不同學習環節中均有表現。在課堂教學上,有自卑心理的學生,不敢正視教師,怕被提問,更不主動提出問題,怕出洋相,怕被老師、同學看不起。有淡漠和厭學心理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記筆記或只在紙上隨意涂畫,有的甚至看課外書。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活動無法有效開展,教學效果差。少數學生甚至對自己的智力水平、學習能力、未來的升學產生懷疑,喪失信心,以至于一蹶不振。進入初中學習后,學習效率越來越低,學習進步速度減慢甚至停滯不前。這時不應強行灌輸、批評、壓服,而應需要分清學生學習困難的類型,是智力型、動力型、學習不得法型還是外因導致型,分別對待進行心理教育。
二、采用激勵法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取得進步,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進程中,善于找出學生的閃光點,以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例如,一些學生英語成績不是很好,但能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動手能力、交際能力較強,比較能得到學生的擁護,我抓住這一特點給予肯定。學生從我課堂和課外的表揚中心理得到了平衡,慢慢地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同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盡力使自己能用委婉的言辭,充滿希望的語氣,讓學生感覺到自信、自勉、自立、自強,從而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三、創設參與情境,在探索情境中滲透
杜威說過,興趣是學生成長中才能的信號與象征,顯示著最初的能力。因而,創設情境,引導興趣,無疑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策略。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空間,學生在課堂上投入的時間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將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氛圍的性質主要決定于人際關系的質量。影響課堂心理氛圍的不僅僅是師生關系,還有同伴關系。我們應當善于建立同學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在合作的基礎上創設一種建設性的競爭壓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環境,促進學生共同發展;創設友善、融洽的環境氣氛,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機。在讓學生練習用英語交際的同時,還讓學生明了人際交往中需注意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交往語言。
四、體驗成功樂趣,幫助樹立自信
升入初中后,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原因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情境,面臨種種競爭和挑戰,經過幾次挫折或失敗,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挫折感反應強烈的學生,喪失了自信心,消沉下去,發展成自暴自棄的自卑心理。作為教師應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增強耐挫力,變挫折為前進的推動力。
1.要讓學生樹立恰當的奮斗目標,期望不能過高,要以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標準”和“尺寸”來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消除“矮人一頭”的感覺。
2.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對某一次考試成績偏低,可以從知識掌握情況和心理狀態兩方面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克服、改進的方法。
3.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點滴進步和長處,哪怕是一個單詞讀對了,一個詞組翻譯正確了,也要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獎勵,喚起他們的自尊心,進而確立起不斷進取的自信心。
4.創設成功的機會。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困難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初三英語教學“現在完成時”中,由于不少學生前面的基礎不牢,我們就采取先分解、細化、后合成的辦法,先讓學生搞清楚一般過去、現在進行時的概念,接著認識構成、用法等,進而講解與過去時、一般現在時的區別方法。讓學生在接受這種“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來”的任務,在各個擊破的過程中取得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了學好現在完成時的信心。
總之,作為一名當代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更要使他們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適應現代社會復雜的、瞬息萬變的環境,以優秀的素質和健全的人格迎接挑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