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秀
摘 要:“精講”就是精心設計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生樂學好學的教學效果。“精講”不是越少講越好,而是要講在關鍵處,力用在刀刃上。教學重難點要講深講透,使學生明白“我這節課應該學會什么,我學會了什么”。從而為后面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小班額;精講
由于學校撤并、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等綜合因素,我校由原來的每班30人以上銳減為20人以下,甚至出現了10人以下的班級,班級人數最多的17人,最少的只有7人,均屬于小班額班級。小班額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具備其特有的優勢,有利于教師關注每一位學生,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有利于每一位學生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學校開展了有效的小班額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提出了“精講十分鐘,訓練半小時”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小班額教學成為學生個性良性發展的最佳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提升,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并使之形成有效的學習能力,使其潛能不斷得到挖掘。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核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親歷以自主、探究、合作的過程,實現從教而學到導而學,從為掌握知識而學到走向發展而學的目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那么如何利用十分鐘講清知識點成為我們探究的問題。本人以為精講點的選擇,怎樣做到精講,經過不斷的探究,我們認為,可重點從如下三個角度確定課堂精講點。
一、從課程標準上來確定課程標準相對于學科課堂教學來說,就相當于“國家大法”,是我們必須嚴格執行的基本法則
據此,課堂精講點的確定首要的是要依據課程標準,以維護課程標準的嚴肅性,確保課堂精講的準確與效度。這里,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如何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行為要求的描述提取轉化為教師的精講點。因為現在的課程標準都是從學生角度進行學習要求的描述,這就需要我們全力從中剖析暗含的對教師講的要求指令。像《思品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有“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等都含有教師講的要求,這都需要我們慎重研析的。故此,我們著重從兩方面入手進行具體操作。一是從標準對眾多學習元素描述的橫向對比中選取精講點。也就是,在標準中對不同學習板塊的要求是不同的,這個不同就給我們明示了是否需要課堂精講,對此,我們是需要用心甄別的;二是從課程標準對同一學習元素不同要求描述的縱向對比中提取不同的精講點。像數學標準中對“解決問題”這一學習元素在1-3年級中提出“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對4-6年級提出“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結果”。在這兩段描述中都含著教師精講問題,但二者的精講點是不同的。
二、從文本建構上來確定課改以來,各課程都對文本進行了重建,其標志性的變化就是都實現了單元(模塊)主題式編排
這種編排為精講點的確定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經研究實踐,我們著重從四個層面進行精講點的確定:從單元導學中確定,從單元課例正文中確定,從單元課例習題中確定和從單元回顧中確定。無論哪個層面我們都堅持“若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原則。即深入剖析文本內涵,在文本的動情處、疑難處、生發處等精心選點,實現一點突破,完善精講。
三、從學生的學習情態上來確定我們認為,學生的學習情態主要包含學生的認知起點、經驗起點、意愿走向和發展走向等
這些對教師確定精講點是至關重要的。在日常具體的操作中,我們的老師一定要從學生出發,要思考學生學習新知已經具備的前置知識與技能如何?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新學習任務中的部分內容?掌握得如何?哪些內容可以通過自學完成, 哪些內容必須通過老師的引導、講解才能完成等,以此實現精講點確定準確到位。
“精講”就是精心設計每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生樂學好學的教學效果。“精講”不是越少講越好,而是要講在關鍵處,力用在刀刃上。教學重難點要講深講透,使學生明白“我這節課應該學會什么,我學會了什么”。從而為后面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精講也要做到:導入新課要“精彩”。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一堂課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開頭,不僅能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還能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簡短的十分鐘內接受最多的知識,讓老師講的效益實現最大化。
精講要做到:突出重點要“精準”。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數,準確把握住教學知識的重難點,突出重點,圍繞重點展開教學活動。要講關鍵、講難點、講思路、講方法。要精準把握學生的學情,知道學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精講面向全體,也要有層次化,讓所有的學生有“吃得飽”。
精講要做到:教師語言要“精煉”。做到這一點并非簡單少講就行,而是要講的簡潔明了。教師的講授越少,語言就越應是精煉的。只有準確、簡要、有力度、有美感、合乎邏輯的高質量語言,才適合精講的需要。教師的語言要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一位特級教師曾經說過,“該講的十句不多,不該講的一句都是廢話”。
總之,精講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四兩撥千斤”課堂上教師的有效精講,能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琴弦,能切實實現課堂教學的和諧高效,使課堂教學成為催生智慧和滋潤生命的“建構動場”。一言以蔽之,精講魅力依然,大有可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