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楊
高中思想政治的重要目標是對中學生系統地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它對幫助中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高中思想政治意識形態部分的教學隨著時代的推移,效果被逐步地淡化,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嚴重影響高中生對國家、民族等事物的認知,對社會發展,對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認同。
一、當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學的現狀
習近平同志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學是青少年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他們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對中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就顯得的非常必要。而在當前中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意識形態性的本質屬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成為了對中學生進行比較系統和集中的意識形態教育最有效實現方式。我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廣大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教育是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職能。長期以來,通過思想政治課對中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普及和教育是我國意識形態教育在中學階段的最主要形式。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部分的教育面臨越來越多的窘境和挑戰。
1.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際看,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不管是中學生還是整個社會對這門課普遍存在著淡漠情緒,也就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副科”或“小三門”課程,思想政治課前景令人擔憂。更為嚴重的是,中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還同時面臨著外部環境的巨大沖擊和干擾。當今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趨勢越來越凸現。社會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使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進一步加大了中學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
2.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單一和傳統,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但是不得不承認灌輸式、填鴨式等陳舊的教學方法仍然普遍存在于部分學校和教師中間。高中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學要么單純的對學生進行政治信仰和思想觀念的灌輸,要么流于形式。這種脫離中學生實際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極易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和抵觸情緒。 部分教師“新瓶子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師自己講的非常精彩,學生卻感到課堂教學沒有吸引力、枯燥無味,這是因為學生只扮演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的角色,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和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缺乏存在感,從而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制約了中學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學效果的實現。
3.從教學評價看,評價方式單一。在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成績往往會成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考試成績高的學生儼然成為了老師、父母或其他人眼中的“好孩子”。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提出和實施了很多年,但教育教學的評價方式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考試依舊是很多地方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的唯一方式。初中生有“中考”、高中生有“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缺乏適合基礎教育教學的綜合性評價機制。在評價方式上注重定量考核,欠缺定性評價、有通過考試成績對學生的靜態考核,缺乏對中學生思想價值觀念、行為習慣、道德規范等的動態評價。這樣單一和落后的評價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教學實踐成為了“空中樓閣”。
二、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學的思考
1.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創新。國際國內的歷史經驗都表明,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和發展,不僅需要堅強的政治領導、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備的制度和法治,更需要把握主流的意識形態,使社會成員在思想觀念與文化上具有認同感、歸屬感。為此,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教學實踐中要著重加強對中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自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比如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就明確指出:要對中學生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觀點教育,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增強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通過比較民主的教學過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特點和中學生成長的特點和需要相結合,既要注重基本觀點、基本常識的灌輸,又要重視中學生能力、價值觀的培養和引導。
2.以思想政治課為依托加強對中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意識形態教育中的引領整合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轉型期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當前我國社會共享的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核,其基本內容包含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其中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最為密切的當屬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且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更加活躍。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享樂主義觀念、拜金主義思想,愛國意識淡薄,誠信意識缺失,奉獻精神丟棄。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中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并把它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而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自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任。比如學校可以組織師生參加“中華經典詩文朗誦比賽”、“學生立志成才教育”等活動,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受落后的思想觀念、單一的評價機制、傳統的教學方式等因素的制約,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教學面臨諸多的挑戰,因此,深入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育的作用,提高意識形態教學在中學思想政治課過程中的地位,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引導中學生初步生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版)[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3.
[2]陳秉公.21世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理論體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83.
[3]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版)[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