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人才是一個地區事業成敗的關鍵。目前,利津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抓好人才工作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全縣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利津縣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1.確立了優先發展戰略布局。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利津縣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2011-2020年)》、《關于2013年度人才引進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以及人才評選表彰、引進人才的一系列政策規定,把人才資源開發、人才結構調整、人才投資保證、人才制度創新提到了優先發展的戰略高度,形成了以人才優先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導向。
2.推動了平臺載體建設。一是加強國家級人才平臺載體建設。今年將重點建設了利華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1名博士后進站。二是加強市級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利用利華益集團首席技師工作站,積極培養高技能人才,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52人。三是加強縣級人才平臺載體建設。截至目前,我縣共有大學生創業園1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18家,為利津縣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了場所。
3.抓好了人才培訓培養。一是大力開展技能大賽,通過技能競賽,帶動1200余人提升技能水平。在人才培訓方面,二是鼓勵干部參加理論、業務知識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進一步提升了全縣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二是依托職教中心、勞動訓練中心兩個定點培訓機構,聯合鄉鎮街道新型農民學校,共培訓各類人才5600余人次。
4.優化了人才發展環境。出臺了《關于在全縣開展“人才工作示范單位(企業)”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從2013年開始每兩年評選出3—5個“利津縣人才工作示范單位”和4—6個“利津縣人才工作示范企業”,著力打造一批人才工作創新亮點,引領全縣逐步形成重視人才工作、支持人才發展的良好共識。
二、利津縣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人才評價手段單一。目前人才評價體系還沒有打破陳舊標準,評價手段單一。如在行業資格和職稱評定上,還在以資歷、學歷作為主要條件,評價方法缺乏科學性,評定結果缺乏準確性。
2.人才存在終身制問題。在黨政、企業、農村等行業都存在人才終身制問題,一旦獲得中高級職稱或技師、首席技師等人才稱號,無論今后有沒有成就、科研成果如何,都可終身享受職稱待遇,缺乏競爭、激勵和活力。
3.人才發揮不到作用。在一些企事業單位中,一些有了成就的工程技術人員就被“提拔”為行政領導,許多人才在擔任行政職務后,很少有時間再去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從而導致專業技術人員的變相流失。
4.人才流動不暢。由于條塊分割、部門壁壘、政企分制,人才在城鄉之間、行業部門之間、政企之間的流動存在關卡多、阻力大、流動難的現象,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還比較低,人才的使用效率還不高。
5.激勵措施不到位。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觀念不同程度存在。許多單位反映,如果給人才特殊的待遇,大家一同上班,一同在同一單位工作,待遇差別太大又會引起其他干部職工的不滿,不給特殊人才待遇又留不住人才。
6.社會氛圍沒有形成。經調查,目前全縣還沒有形成重視人才工作的濃厚氛圍。有些單位對引進人才有畏難情緒,無所作為;有些單位只重視人才的引進,卻忽視對其進行培養使用,致使引進的人才長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有些單位因某種原因,不能兌現引進人才時的承諾,致使引進的人才不能安心工作,要求調離或不辭而別。
三、加強利津縣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1.加強培養,建設機關事業單位人才隊伍。在機關事業單位中,以增強科學決策能力、駕馭經濟工作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應對復雜局面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總攬全局能力為重點,培養選拔具有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的人才。注重從基層、生產一線選拔黨政人才,每年選派一批年輕后備干部到全縣經濟建設、新農村建設一線工作崗位鍛煉,增強實踐工作能力。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由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提供項目、資金和工作條件,邀請專家開展業務培訓,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和研發能力。
2.搭建平臺,建設企業人才隊伍。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促進企業競爭力,打造一支市場開拓能力、現代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精通經濟和法律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隊伍;通過深造、培養,建設一批科技創新攻關、新產品研發能力較強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依托“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通過政府扶持、產業引導、行業推動等方式,加快培養一批企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
3.規范開發,建設農村人才隊伍。對全縣農村各行業人才加大開發力度,通過技能操作大賽和專業評審,選拔和培養一批在農業科技致富方面具有示范帶頭作用的能工巧匠、在農業生產一線種植、養殖、加工等具有專業技術特長的生產能手,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形成一支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數量充足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4.加強人才隊伍的管理和使用,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建立嚴格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貢獻與工資獎勵掛鉤,對管理類人才要突出推廣價值和企業的產業化率,體現社會效果;對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年申報制度,有相應的科研課題或科研項目,在科研周期內要體現出相應的應用價值;對技能型人才和農村實用型人才,要在各自工作領域內對產品、技術進行革新、改造升級或能夠發明創造、形成專利,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各行業牽頭部門根據實際情況負責制定相應專業的細化和量化的年度考核標準,考核成績計入本人檔案,實現網上查詢。
5.加強組織領導,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組織保障。一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強化人才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人才隊伍建設納入本部門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加強領導,統一部署,建立人才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經費保障。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資助和民間資本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隊伍建設投入體系。設立“利津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并根據財力逐年增加,作為人才隊伍建設基金,專門用于各類人才的培養、選拔、獎勵和引進等方面,上級支持用于人才引進培養的資金納入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