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華
摘 要:幼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著重培養幼兒行為習慣與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過早學習容易使幼兒產生學習恐懼和厭惡心理,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幼兒教育切莫走入“揠苗助長”的誤區,應從培養幼兒興趣點出發設計幼兒教育的各項活動。
關鍵詞:幼兒;格式化;誤導;愛好;吸引力
幼兒指南曾發布《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要求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各地要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和小學違規舉行入學考試的現象進行督察和整改。然而,在現實中,某些幼兒園依舊每天教拼音、漢字、算術等內容,幼兒園大班儼然成了“小學預科班”。事實上,不少專家也屢次提到幼兒教育要有長遠眼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在游戲中激發興趣、培養專注力和好習慣。幼兒提前學小學知識,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集”,不利于幼兒長遠發展。筆者也認為,幼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身心成長規律,著重培養幼兒行為習慣與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過早學習容易使幼兒產生學習恐懼和厭惡心理,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筆者就幼兒教育切莫走入“揠苗助長”的誤區,應從幼兒興趣點出發設計幼兒教育的各項活動等方面略述淺見。教師要認清“幼兒到底該學什么”。
一、在“寓教于樂”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品性是基礎
其實,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和各種游戲,都是對他們某種能力的一種培養。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兒園的功能,就是生活入門教育,包括社會、語言、計數、藝術,季節、顏色、天氣等豐富多彩的內容,肯定不是機械的識字和數學。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幫助他們學會與同齡人交往,建立伙伴關系。同時,家長不妨多陪孩子開展閱讀,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玩玩具、做游戲時,家長不要頻繁打斷,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來說,“學習”并非只是識字上課。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千萬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如果說要教育,其內容不應該是小學教育的提前化,而應該寓教于樂,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品性,度過天真爛漫的童年,這才有利于孩子身體的發育、心智的形成。
二、培養習慣更重要
早期教育的重點主要是讓孩子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孩子的發展存在個別差異,每個孩子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天差萬別,急于求成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抗拒,不利于培養孩子快樂的精神世界,也不利于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會導致孩子累趴在中途。以關愛、尊重、引導和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是重點。
所謂習慣,就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或者說,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自動化的一種行為方式。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并臻至自動化的結果。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的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于社會的基礎,而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則包括許多內容,如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勞動習慣、自控能力、禮儀等。專家表示,幼兒園階段,培養習慣遠比掌握知識重要,家長和幼教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在幼兒期,幼兒的自主性已經開始發展,獨立活動能力增強,肢體活動趨向隨意準確,靈活,是形成各種技能,學習各種習慣的好時機。在生活學習交往活動中,幼兒進行著不知不覺地反復的練習,如,收拾物品、入廁、飲食、睡眠、閱讀等等,積累著各種各樣的習慣,因此要抓住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來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必備條件,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而且養成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愛、關懷、尊重的態度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習慣,除了幼兒園利用各個環節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
三、關注幼兒“敏感期”,幼兒“敏感期”,要做到“保教并重”,切忌“揠苗助長”是關鍵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人的潛能的發展只存在于生命過程的某一特定時期,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敏感期”。在此期間施以適時的教育訓練,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形成某種特殊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將家庭、教育機構和社會三者結合起來,這是引起人們正視和警覺的最好施教方法。注意保教并重,以情感體驗為主體,把個性發展放在第一位,切忌預先設立目標,進行“揠苗助長”教育。
一個健康的孩子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謂的身體健康指體格生長、體能發育良好、體形勻稱,身體對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而心理健康是智力發育正常,有良好的情緒,積極情緒大于消極情緒,個性特征良好,活潑,開朗,善于交往。無論是幼兒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在施教中有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尊重和重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對孩子的任何動作和情感都要積極反應,讓其感受到重視和關愛,不能隨意強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第二、經常訓練孩子的各項動作技能,使孩子的腦細胞充分活躍;第三、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勵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培養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帶孩子多接觸社會和自然壞境,了解社會,注意培養孩子探索外界的能力,按其意愿和生理、心理能力參與其力所能及的事物;第五、鼓勵孩子與同齡孩子進行交往,培養其溝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第六、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給予正確的引導,不要求每個領域都樣樣精通,處處比別人強;第七、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漢字刺激孩子的右腦發育,好的習慣能保證人生的成功。
要破解幼兒園走入“揠苗助長”。誤區的途徑是多元的,社會固然要大力宣揚科學的教育觀,家長也應該遏制“卡位”的沖動。幼兒園則必須克制惡性競爭的沖動,堅守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而從政府部門看,應加大監管力度,嚴肅處理違規者,扼住“小學化”風氣的蔓延之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