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磊+康偉軍
摘 要:柔順劑通常是指衣物柔順劑,也被稱之為衣物護理劑,通過應用柔順劑能夠讓針織物更加蓬松、柔軟,能夠在織物纖維表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現如今,柔順劑的應用范圍愈加廣泛,因此,加強柔順劑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光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顆粒儀器研究柔順劑的微觀結構,并對其相穩定性進行相關研究。
關鍵詞:柔順劑;微觀結構;相穩定性;試驗
應用柔順劑能夠讓洗滌后的織物具有較強的柔軟性和愉悅的香味。柔順劑通常是采用陽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能夠有效的吸附在衣物表面。如今,消費者對柔順劑的要求越來越高,包括減少衣物皺紋、加強熨燙性、纖維保護、護色、抗菌、除異味等。我國柔順劑上市時間并不長,只有二十多年,我國柔順劑的兩大配方主要是DHTDMAC配方和季銨酯類配方,但是對柔順劑微觀結構報道非常少。因此,本文重點對柔順劑微觀結構進行相應的闡述。
一、柔順劑試驗
本實驗主要對DHTDMAC配方進行分析。向試驗容器中放入柔順劑,充分攪拌并升溫到75-80℃范圍內,直到將柔順劑攪拌為透明為止。將另一個燒杯升溫到50℃左右,在適應的溫度下,通過攪拌將油相物料慢慢融入到相水中。待到投料完成之后,用均勻速度攪拌10分鐘,之后在水浴中降溫。待到所有物料溫度都降低到45℃以下時,依次放入香精、42℃以下放入防腐劑。
通過光學顯微鏡將整個混合液放大到100-1000倍、專業偏光顯微鏡將其放大100-1000倍,粒徑儀器為Malvern Instruments,Nano-ZS、粘度儀器為Brookfield,DV-II+Pro。
二、試驗結果與討論
DHTDMAC在做配方過程中的操作性強,與棉織物間的吸附性較強,同時具有后成本低的優勢,是柔順劑中的主要成分。通過對柔順劑進行分析,在銨鹽上連接兩個飽和的十八烷基分子的效果最為突出。因此,氫化牛油酸的衍生物是柔順劑的有效成分。牛油成分中的碳鏈長度在C14~C18之間,可見,柔順劑有效成分是由15種以上不同成分的混合物構成。由于生產原料當中通常含有單一、三牛油基衍生物,這些原料中的部分絕大多數不溶于水,在水中能夠形成膠狀形態的分散體結構。
在我們針對不同比例原料柔順劑(5%)的觀測中(400倍),顯微鏡中可以看到藍色和黃色相間的亮點,由于檢偏鏡和起偏鏡均為90°,因此同性的區域會呈現出黑色形態,不同的光軸晶體會以亮點形式出現。同時,講球晶體中間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十”字性消光,將整個球體劃分為四個不同顏色的區域,這也是球晶的一大特點。
通過針對不同比例柔順劑原材進行觀察分析(5%和8%),DHTDMAC在其中都形成了一個疏水性區域,出現類似脂質體囊泡。DHTDMAC輸水長鏈形成了雙分子層疏水區域,其內部包含了大量的水。囊泡表面相對比較規整,自然光線在囊泡表面出現了折射,在偏光顯微鏡觀測中能夠發現消光十字,表明其中存在球晶。
在柔順劑濃度較低時,囊泡形狀更加圓潤,并且能夠明顯看到雙分子層內部區域和連接相一樣是透明狀,但是雙分子層是一種不透明的球形外殼,其中含有一些液體;柔順劑濃度較高時,其結構為豎條狀封閉形態,也就是豎條狀膠束。囊泡體積也隨之增大,在1000倍顯微鏡下能夠看到連續相,封閉區域與雙分子形成整個囊泡的外殼。
采用粒徑儀器對DHTDMAC柔順劑進行測量過程中, 通過4種不同的測量方式,即用原液測試、稀釋10倍、稀釋 50倍和稀釋100倍,但最終結果是粒徑變化程度非常小,粒徑平均相差在20納米以內。表明DHTDMAC柔順劑中不含有乳液。
三、柔順劑相穩定性(黏度)
(一)無機鹽含量。為了能夠降低柔順劑黏度,可以在柔順劑中加入一定的無機鹽,這樣能夠控制產品黏度以及避免相分離問題。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原材料和水中電解質濃度。
(二)溫度。DHTDMAC的合適溫度在60-70℃之間,分散溫度在25℃以下時,則無法得到均衡分散體系。
(三)剪切力。由于黏度增加或分層,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使柔順劑產品在存儲中出現分相。可以在半成品密度在0.99左右時,即可避免出現相分離的問題。但是,后續依然會受到剪切力的影響,逐漸形成網狀絮狀物,柔順劑的粘度也會隨之增加。
(四)配方組成。想要更要的調節柔順劑黏度,需要在制作過程中根據實際黏度選擇是否添加增稠劑,聚合物入水后,鏈段上的帶電荷靜電就會產生排斥作用,導致鏈段打開,并占據囊泡的空間,從而提高粘度。
綜上所述,柔順劑作為當今人們日常生活的洗滌用品,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本文重點探究了柔順劑微觀結構形態,通過試驗表述了柔順劑原材料的搭配關系,并提出了柔順劑的粘度影響因素。總之,只有加強柔順劑結構構成研究、控制黏度,才能夠提高柔順劑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學靜,Christian Quellet,Kumar Vedantam,田禾.香精在液晶乳液和織物柔順劑中的分配特性[J].日用化學工業,2015,38(2),95-96.
[2]卞筱穎.對衣物柔順劑評估方法的探討[J].中國洗滌用品工業,2016(2),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