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鄭惠予
摘 要:氣象災害的發生給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氣象服務體系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氣象;服務;防災減災
一、我國氣象服務體系的現狀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我國的氣象服務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氣象探測方式方法多元化,氣象觀測站根據需要不斷增加氣象觀測的覆蓋面也隨之擴大,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日益提高,而且天氣預報周期由幾年前的一周延長至兩周,這意味著我國的氣象服務水平大大提高。隨著對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的明顯提高,提前做好應對災害的準備,大大降低了災害給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損失,同時這也為我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時我國的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為氣象預報工作帶來了有效的信息分析數據,72小時中短期滾動預報,季度、月、旬、中長期預報、地質災害預報和森林火險等專業預報,服務領域明顯擴展,氣象預報和預警的準確性也有了大大的提升。
二、氣象服務體系存在的不足
(一)氣象信息產品類型單一
生長環境對于動植物的生長、發芽和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光照等氣象要素會從不同程度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甚至對于部分動植物而言,單單是濕度或者溫度某一方面就能夠對其生長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目前我國所發布的氣象預報信息中雨水、晴天、風力和氣溫等氣象要素,這很難滿足農作物生長日益精細化的要求。
(二)氣象信息預報的針對性不強
氣象信息預報在地域、時間甚至是某個時間點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國當前的氣象信息預報多數包括穿衣指數、紫外線指數等等日常而寬泛的數據,而缺乏具體的對于某一特色地域和范圍的有針對性的信息預報。農村和城市的氣象信息預報基本是“一把尺子”,缺乏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和農產品生產經營的有針對性的有特色的氣象信息數據,缺乏對城市間人口和車輛等流動因素的考慮,這就大大減小了氣象信息預報對人們生產經營和生活的價值和作用。
(三)氣象信息預報的時效性有待提高
氣象信息預報的時效性是其價值所在的重要因素,氣象預報就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提前知道一定的天氣變化信息,如:大雨、冰雹、大雪、大風等,從而做好應對天氣變化的準備,即使是提前幾小時或者幾分鐘收到天氣變化預報信息,就能夠做出相應的防御措施,以減少天氣變化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影響,降低未知氣象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各類損失,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如果不能及時預報天氣狀況,那么無論多么準確的氣象數據對于人們而言也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三、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的應對措施
為人民提供氣象預報信息,提供氣象服務水平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增強防災減災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社會和人民對氣象災害的預防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氣象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氣象部門要以服務人民群眾和社會為氣象預報工作的落腳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主線,提升氣象服務意識,完善氣象監測機制和服務機制,不斷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增強防災減災的能力。
(一)充分認識氣象服務的重要性,增強氣象服務意識
氣象預報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特別是對農業生產、旅游業發展、交通等行業的聯系十分密切,是基礎性的社會公益性很強的產業,提高全民對氣象服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快氣象事業的發展,提升氣象服務水平,增強應對氣象災害的措施,加快對氣象事業的進步和發展,保障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大力宣傳氣象預報信息數據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國家政府部門、氣象部門還是社會其他行業,鼓勵大家都來關注和了解氣象事業的發展,了解氣象服務產品對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產品質量,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將氣象服務深入到各行各業甚至各個板塊中,實現氣象預報監測服務范圍的擴大和有效突破。
(二)提高氣象監測人才的隊伍建設
要想提高氣象服務水平,離不開對氣象工作的認識,更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全面提高人們對氣象服務產品認識的同時,也要加快對氣象工作者人才隊伍的建設,提升氣象工作者人員的專業素養,并在當前人才培養機制的基礎上加強業務知識培訓,優化業務工作組織,提高氣象服務工作者的待遇,滿足氣象工作者對未來職業上升的需求,做好老中青人才的交替,利用老中青人才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構建一支集知識、能力、技術于一體的高素質人才團隊。
(三)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機制
做好氣象監測和氣象服務工作,還需要完善的法律發揮體系作為此項工作的法律保障,特別是以我國相關的法律條款為基礎,根據相關法律條款執行的情況和客觀實際來進行法律條款的修訂,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氣象服務體制,加大黨中央和社會對氣象服務工作的政策支持和關注力度,針對不同地區各類氣象災害出臺相應的應急預案,從而進一步推動氣象服務工作的法律法規機制的建設和完善,提高我國各省防災減災的能力,保障社會和人民的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蘇曉妹,牛星雅,王東.提升氣象服務水平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J].農業與技術,2015(16).
[2]蘇曉妹,王浩宇,尹思懿,于文洋,王鵬.關于氣象服務系統設計與實現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