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娜+楊貴紅
摘要:創新對于企業而言,是其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驅動力,能否持續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本文將從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角度出發,來對我國當前企業在創新中所面臨的一些挑戰進行具體闡述,以供思考。
關鍵詞:創新;挑戰;策略
一、創新的內涵及必要性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他認為創新是指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其強調的創新主要以技術創新為主,創新的目的在于獲取潛在利潤。后來不同的學者給出了創新的不同的定義。廣義上講,創新是將創意運用于實踐并實現其商業化的過程。是從創意的生成、研究、開發、生產到首次商業化的全過程。對企業而言,能夠實現商業價值或者社會價值的活動都可以被稱為創新。
創新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我國也于2014年就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的號召,目的就是要把我國建立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對企業的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使企業在變化莫測的國內外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國企業創新所面臨的挑戰
(一)創新型人才的缺失
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是創新的核心,特別是創新型企業,只有把具備創新能力、創新技能以及創新文化的人才納入企業,企業才能夠獲得創新的力量。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創新型人才短缺的問題。首先,一些企業的管理層缺乏創新意識,不注重對創新型人才的引進,沒有將創新人才與公司整體創新目標結合在一起,忽視了創新型人才對于企業績效發展的長遠影響。
其次,一些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規模和和經濟能力等條件的限制,對創新型人才缺乏吸引力,導致創新型人才不愿意進入這類公司。另外,很多企業留住人才方只靠高薪這一單一方式,缺乏對創新型人才的培訓與開發,沒有對創新型人才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也是導致企業創新型人才缺失的原因。
(二)創新文化的缺乏
企業創新需要從方方面面進行改革,企業文化也不例外。企業文化需要隨著企業發展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企業的創新過程中,企業的組織機構、經營理念、價值觀、道德及行為規范準則等企業文化都需要隨之調整。雖然文化創新已經得到了部分企業的認可和重視,但相當數量的企業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新文化對企業經營與發展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大多只重視內部技術和外部市場的發展,忽視了企業創新文化的建設工作,沒有在企業內部營造出創新型氛圍,不利于發揮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企業創新文化建設基本處于簡單發展的狀態。
(三)缺乏資金、設備的投入
就目前國內的企業而言,大部分是中小企業。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這類企業的缺點就是規模小,企業資本缺乏,融資渠道單一。因此,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就研發投入而言,用于科技研發的資金非常有限,大多數中小企業研發投入過少。并且大多數融資公司出于降低風險的考慮,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這樣一來使得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更難得到資金的支撐,無法自主研究或引進國外現金技術設備,創新技術水平難以提升,不能夠為企業的創新提供資金和設備支持。
(四)核心技術能力不足
近年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例如華為、中興、海爾等在技術創新領域具備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企業在核心技術的創新上還是存在不足。據調查,我國發明專利授予權70%以上為外國人所擁有,國內企業獲得的知識產權少之又少。一方面,我國企業存在重生產、輕研發的觀念,企業內部專門的研發部門數量很少,研發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進行技術創新時多采用逆向工程、標桿管理、模仿者策略或獲取專利許可等方式實現,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對國外技術創新有很強的依賴性,這使得很多企業存在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危險。
(五)相關體制的不健全
企業創新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相關部門應建立起支持企業創新的相應規章制度。但就目前來看,我國還缺乏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力度。首先,沒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或完善的政策來支持企業的各方面創新。例如在稅收和公司上市方面缺乏相應的優惠政策,使得企業面臨資金匱乏的困境。其次,缺乏對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扶持,沒有完全建立起面向企業創新的技術支持與服務組織體系,使得中小企業創新知識不足。最后,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扶持力度也不夠。這些都會導致企業創新不利。
綜上所述,盡管近幾年我國企業在創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在創新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人才缺失、創新文化缺乏、資金和設備不足、核心技術能力欠缺以及相關體制不健全等方面的挑戰,這些都是企業所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喬·蒂德.約翰·貝贊特[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2]張宏偉.淺析企業創新能力[J].商業文化月刊,2011(4).
[3]艾一平.我國企業創新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淺析[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