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青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北京 102101)
寒冷多風天氣對高校室外體育課的影響與對策①
蘭青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北京 102101)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由于地理環境,每年從11月份即進入寒冷多風季節,平均氣溫低于北京市區3℃~5℃,其風力資源占全市的70%,最高陣風可達12級。由此對室外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不利影響。在室內體育場館配置不足時,室外體育課該如何規避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體育工作如何能真正地對學生起到作用。本文旨在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并順應教學改革的發展,提出該院在寒冷多風天下室外體育課的對策和措施。
寒冷多風 室外體育課 影響和對策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體育課是全院學生必修課程,課程多為室外進行。然而,由于該院所處特殊地理位置,每年從11月份即進入寒冷多風季節,全年平均氣溫低于北京市區3℃~5℃,據報道其風力資源占全市的70%,最高陣風可達12級,由此對該院室外體育課的順利開展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對期末的考試工作帶來影響。特此,將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專家訪談等研究,對該院體育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實施方式等提供對策建議,并以此為契機,促使該院的體育教學順應形勢,改革創新,使體育教學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本文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教學大綱為研究對象,以該院大學生為調查對象。
通過中國知網(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等,對相關文獻資料、科研成果進行了解。
對該院學生發放問卷400份(2013—2016級各100份)。
對該院所處地理位置的天氣數據、體育場館(地)的相關數據統計,為本論文提供真實可靠的參考。
對運動項目專家及氣象學專家進行訪談和咨詢。
運用Excel對發放、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數理統計。
該院現校區的天氣狀況為不可抗因素,特別是學年中的第一學期,持續且高風力的天氣狀況給室外體育教學的開展帶來較大影響,主要受影響范圍為全院大一、大二學生。通過對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的天氣數據進行分析,高于4級風力(含)的天數為86d,占取比例為56%。而在1月含4級風力以上的天數達到了24d,占全月77%。在對北京市區的同期歷史天氣數據統計中,5個月中共有4級以上風力42d,該院高于4級(含)的風力總天數高于市區近一倍,因而對正常教學與考試造成極大影響。據不完全統計,由天氣因素造成的體育課時損失為冬季學期的1/4甚至是1/3。以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為例,受天氣因素影響正常課程進行的體育基礎課人數為1200余人次,體育選項課為500余人次。
學生調查數據也顯示,87%的學生認為在室外體育課中,風力為4~5級的清勁風時,身體會感受到不適。92%的學生認為在大風低溫的室外環境下,會對考試狀態和發揮造成影響。
在尚未配備室內綜合體育場館的情況下,在遇到不利天氣狀況時,當前室內場地無法滿足同一個教學單元時段所有學生運動的需求。在促使更好地上體育課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選擇場地的學生為19%,為該院大學生上好體育課第二主要影響因素。第一影響因素為天氣,占取比例為23%,從這個數據中也可反映出該院大學生對特殊天氣的認知深度。

圖1 影響上好體育課的因素比例

圖2 易受天氣干擾體育項目排序
體育教學大綱設置因天氣因素顯現弊端,無論是課程結構設置還是課程評價方式均需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調整和改變。在學生調查數據中,長跑為最易受天氣干擾的運動項目,數據詳見圖2。
而選修課課程則基本為單調且常規類體育課程。在對學生的調查中,28%的學生對現有的可選課程設置滿意,56%的學生認為一般,16%的學生不滿意。而在對當前所設體育課程內容是否滿足個人的體育鍛煉需求的調查中,64%的學生認為不能。這兩項數據表明當前該院的體育選修課課程項目設置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所設課程項目的效用不能有效延伸到學生課程以外的自我鍛煉中。
為在一定程度內檢驗是否由于天氣等客觀因素導致該院體育教學質量下降,特將4年均在原大興校區的該院2009級學生與2013級均在現延慶校區的學生的4年體質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數據顯示2013級延慶校區大學生的優秀率和良好率都要極大程度地低于2009級大興校區大學生,2009級優秀率的最高值為6.90%,而2013級僅為0.80%,而良好率則更是由最高峰值47.51跌至3.97,數據顯示2013級大學生更多比例地集中在合格率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因天氣因素致使體育課整體教學質量和效果在下降。
綜合氣象學專家及體育專項專家的意見,室外體育天氣環境要將風力、溫度及安全等因素辯證相結合。鑒于此,在高于5級風力并同時低于5級(-5至-9.9)寒冷等級的條件下,建議停止室外體育教學課,教學課堂移至室內進行。而在優于該天氣條件狀況下,要改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內容,充分認識并理解當前教學環境,鼓勵大學生冬季堅持室外體育鍛煉。冬季的室外體育鍛煉不僅對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同時對大學生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對空置的室內區域或小型教室通過規劃和教學設計,滿足學生在特殊天氣進到室內進行體育教育和鍛煉,同時也達到了資源設施的充分利用。如閑置的露天天臺通過施工搭建頂棚,改建成場地要求相對較低的室內足球場館。將室內閑置空曠場地或1~3個室內教室,通過對地面的改造,以及墻面和窗體的保護措施,提升運動安全性和舒適性,可進行室內身體素質的練習,或隔網類軟球運動項目的開展。
配置小型,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設備,且可在室內開展的安全性體育輔助器材。如TRX懸掛帶、跳繩、敏捷梯、迷你帶、反應球等多種形式的器材。通過利用小型易掌握、安全的輔助器材,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身體素質。
修改體育教學大綱,使之更合理并有效規避天氣狀況帶給室外體育教學的影響,以符合當前教學條件和滿足學生的需求。大一基礎課著重在課程開展的時間上進行調整,將對場地和天氣干擾度較低的項目調整設置到第二教學期。大二選修課,順應冬奧會整體開創局面和形式,積極利用天氣和地理環境優勢,開展冰雪項目,使學生對冬奧會、對冰雪項目加深了解和認識,同時提高大學生在冬季室外的適應能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此外,根據學院綜合情況,引入新興課程以體育選修課為載體進行課程小范圍試點,主要突破傳統的以競技運動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引進跳繩、軟式壘球及部分民族傳統類新興項目,由于此類項目對場地的要求較低,因而在特殊天氣下可靈活移至室內場地繼續進行,且更具安全性和全員性。
針對當前該院大學生體質下滑嚴重的趨勢,將時下較為受到推崇的體能訓練方法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例如Crossfit、HIIT及Tabata,由于這些練習方法的高效性和短時性,且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較低,因而不僅非常適合室內教學或植入到體育課中,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豐富課程內容設置。而更重要的是將這些訓練方法和習慣移植給大學生,使大學生能夠在大三、大四階段仍能自己堅持進行練習,進而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起到長遠保持并提升。
通過各種有效且積極的體育鍛煉模式,使學生由有組織的體育鍛煉行為轉化為自我主動的體育鍛煉行為,進一步彌補和改善特殊天氣條件下體育教學課的缺陷和不足。比如體育俱樂部的模式,與傳統的專項體育課相比,從課程內容、特點、教學方式與效果來看,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和興趣的建立都更勝一籌。此外,還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手機健身APP,使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還可設立體育教學公眾賬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推送各類體育理論知識和身體鍛煉方式方法,使學生掌握體育理念和知識,改變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和觀念,使學生擁有體育場地外的理論第二課堂。
高校體育工作之重,不能應客觀因素就降低了對體育教學的質量和要求,應通過各種方法使特殊天氣下的體育教學各項工作任務能夠繼續順利開展,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在高校學習接受體育教育的有利時機,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轉變大學生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的態度,更新健康理念,促使學生不僅在學校階段而且在步入社會后仍能自覺進行體育鍛煉, 成為終身體育者。
[1]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體育課程教學大綱[Z].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Z].2010-07-29.
[3]李揚.對霧霾天氣情況下室外體育課教學工作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4(10):63-64.
G807
A
2095-2813(2017)09(a)-013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130
蘭青(1984,8—),女,漢族,山西大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