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紅 周亞平 余志堅
摘要:以金邊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 var. laurenttii)肉質葉片作為外植體材料,進行組織培養研究。結果發現,金邊虎尾蘭葉齡與葉片部位對愈傷組織的誘導有影響,其中采用一年生葉片中部的組織誘導率最高;誘導葉片愈傷組織最適培養基為MS+2.0 mg/L 2,4-D+0.5 mg/L 6-BA+0.5 mg/L NAA+0.7%瓊脂+4%蔗糖;誘導芽分化最適培養基為MS+2.0 mg/L 6-BA+0.5 mg/L NAA+0.7%瓊脂+4%蔗糖;誘導試管苗生根最適培養基為1/2MS+1.0 mg/L NAA+0.7%瓊脂+4%蔗糖。
關鍵詞:金邊虎尾蘭;愈傷組織;芽分化,誘導生根
中圖分類號: S682.360.4+3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4-0034-02
金邊虎尾蘭(Sansevieria trifasciata var. laurenttii),別稱金邊虎皮蘭,屬龍舌蘭科、虎尾蘭屬植物,原產非洲熱帶和印度。金邊虎尾蘭是一種可凈化室內空氣的觀葉草本植物,能清除甲醛、三氯乙烯、硫化氫、苯、苯酚、氟化氫、重金屬微粒,還能吸收鈾等放射性元素等[1-3],因此在當今花卉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一席,深受人們的喜愛。
傳統的虎尾蘭繁殖方式為分株繁殖,其繁殖速度不快[4-5]。目前,對虎尾蘭愈傷組織的誘導有少量報道[6-7],但對虎尾蘭“器官發生型”誘導方式獲得試管苗的系統研究報道較少。本試驗以金邊虎尾蘭葉片為外植體,比較研究葉齡、葉片部位、激素組合對愈傷組織誘導率的影響,并進一步對愈傷組織芽分化以及根誘導成苗的培養基進行優化。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本試驗外植體材料取自金邊虎尾蘭葉片,金邊虎尾蘭購自花店,為多年生盆栽苗。
1.2外植體表面的消毒
用小刀從金邊虎尾蘭植株上取下葉片,在自來水下擦洗掉葉片表面的污垢,將葉片切成2.5 cm×2.5 cm大小的片段,放置到裝有洗衣粉溶液的廣口瓶中,蓋好廣口瓶塞,反復振蕩浸泡12 min后,倒掉洗衣粉水,用流動自來水沖洗 15 min 洗去洗衣粉殘留。沖洗完后把水瀝干并蓋上蓋子,移至超凈工作臺中,用適量70%乙醇消毒30 s,之后無菌水沖洗2次,加入適量0.1%濃度的HgCl2和1滴吐溫,不停搖動,10 min 后,用無菌水沖洗3~4遍,接種時外植體切成 2.0 cm×2.0 cm大小的片段。
1.3外植體的選取
本試驗采用了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葉片作為外植體進行對比實驗,另外對當年生葉片進行不同部位(葉基部、中部和頂部)對比試驗。
1.4培養基的配制
本試驗所用基本培養基均為MS培養基,附加0.7%瓊脂、4%蔗糖。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共5組,其中培養基1~4分別附加0.5、1.0、1.5、2.0 mg/L 2,4-D,附加濃度均為 0.5 mg/L 的6-BA、NAA的組合;培養基5為附加2.5 mg/L 2,4-D、1.0 mg/L 6-BA、0.5 mg/L NAA的組合。愈傷組織芽分化培養基共6組,其中a~d分別附加0.5、1.0、1.5、2.0 mg/L 6-BA與0.5 mg/L NAA組合,e、f分別附加0.5、2.0 mg/L 6-BA與0.5 mg/L NAA組合。試管苗生根培養基以1/2MS為基本培養基,附加0、0.5、1.0、1.5、2.5 mg/L NAA,共6組(Ⅰ~Ⅴ)。以上試驗每處理均接種10瓶,每瓶接種1個外植體。于光照培養箱中培養,培養條件為:溫度(25±1) ℃,光照度為2 0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外植體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將多年生、二年生和一年生葉片中部所取的片段作為外植體,各接種10瓶在誘導培養基中,于培養箱中培養40 d(表1)。另將當年生葉片的葉鞘部、中部和頂部所取的片段作為外植體,各接種10瓶在誘導培養基中,放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40 d(表2)研究發現,一年生葉片中部外植體所產生愈傷組織的能力要大于二年生和多年生葉片;嫩葉中部產生愈傷組織的效果最好,愈傷組織誘導倍數達到1.88。綜合考慮,選擇一年生葉片的中部作為愈傷組織誘導的外植體,可達到較好的誘導效果(圖1-a、圖1-b)。
2.22,4-D 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2,4-D 對愈傷組織誘導有著重要影響,適當濃度的 2,4-D有利于愈傷組織的誘導,其中2.0 mg/L 2,4-D與0.5 mg/L 6-BA、NAA時的組合誘導效果最好,且誘導出來的愈傷組織顏色淡黃、結構疏松(圖1-b、表3)。
2.4試管苗生根培養基的篩選
由以上試驗愈傷組織誘導出來的芽生長至3~4 cm長后,接種到Ⅰ~Ⅴ 5種生根培養基進行根誘導培養30 d后發現,沒有添加NAA的Ⅰ號生長出的根數少,而且根的長度也相對較短,生根率也低,Ⅲ~Ⅴ號的生根率都是100%,根的長度上也相差不大,但Ⅲ號的根數明顯比其他3種要多,另外Ⅲ號和Ⅳ號所長出的根均比較飽滿粗壯。總體來看,Ⅲ號生根培養基對試管苗根誘導效果最好(圖1-e、圖1-f、表5)。
3討論
本研究表明,在植物組織培養中不同器官及部位作為外植體,其芽或愈傷組織的誘導率差異較大,因此必須依據材料的特點,選取較易表達全能性的器官及部位,這樣不但能降低植物組織培養的難度,而且能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金邊虎尾蘭組織培養中,最好的外植體是金邊虎尾蘭嫩葉片的中部葉片,培養過程中的基部葉片細胞生長緩慢,葉頂部細胞容易死[CM(25]亡。本試驗揭示了2,4-D、6-BA、NAA等激素在誘導葉片愈傷組織形成的影響,其中2,4-D 對愈傷組織誘導有著關鍵性作用,以2.0 mg/L 2,4-D再附加0.5 mg/L 6-BA、05 mg/L NAA的激素組合誘導效果最好;1.0 mg/L NAA促進試管苗生根的效果最好。
參考文獻:
[1]林麗仙,謝志南,蘇明華,等. 虎尾蘭吸收甲醛及其保護酶活性的初步研究[J]. 福建農業學報,2009,24(3):258-261.
[2]李澤鴻,張 璐,劉文濤,等. 虎皮蘭中4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測定[J]. 北方園藝,2010(1):153-154.
[3]林越平,王鳳蘭,黃子鋒. 金邊虎尾蘭的栽培管理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08,28(3):89-90.[HJ1.8mm]
[4]周宇,閆國華,張開春,等. 虎尾蘭葉片切段扦插育苗技術[J]. 中國花卉園藝(技術版),2006(4):25.
[5]劉建雄,李淘濤. 虎尾蘭外植體的組織培養[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87,54(4):54.
[6]黃鳳蘭,李靜,張茜,等. 虎尾蘭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J].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2,43(1):131-136.
[7]謝怡青,溫清英. 金邊虎尾蘭的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J]. 農業科技通訊,2007 (6):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