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世貞 郭秋霞 汪洋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國消費者多變的需求及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給傳統的豬肉供應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解決豬肉行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豬肉質量安全問題,結合豬肉綠色供應鏈的實際運行狀況,分析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從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環境績效3個方面建立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基于灰色評價模型對豬肉綠色供應鏈進行績效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灰色評價模型
中圖分類號: F25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4-0307-05
隨著環境污染及能源過度消耗問題的日益嚴重,保護環境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豬肉質量安全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豬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把綠色融入豬肉產業是解決豬肉產業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和豬肉質量安全問題的有效方式[1-2]。綠色供應鏈的戰略管理不僅僅是一個系統范疇,更是節點企業之間的互動動態性過程,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進行研究對政治、經濟、環境、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有重要意義[3]。為了克服傳統評價方法的弊端,本研究綜合利用管理學、供應鏈管理和灰色評價學等多學科知識[4],針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運作特點,引入多層次灰色評價模型,對豬肉綠色供應鏈進行績效評價。
1豬肉綠色供應鏈指標體系
1.1豬肉綠色供應鏈運作模式
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源頭是仔豬、飼料供應商,為下游的養[LL]殖戶、養殖企業供應仔豬、飼料等生產資料。生豬養殖環節是養殖戶、養殖企業飼養生豬的環節,也是控制豬肉營養價值和質量的重要環節[5]。生豬出欄后由屠宰加工商對生豬進行屠宰、加工、包裝、配送等作業,最后由經銷商實現豬肉的流通,對豬肉進行銷售到達消費者手中[6]。在整個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將綠色環保融入供應鏈的各個節點環節,通過檢驗檢疫、廢棄物處理等活動保障整條供應鏈的綠色運作,實現整條供應鏈績效最優的目的[7]。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整體運作如圖1所示。
在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實施綠色管理才能保證最終的績效最優[8]。仔豬、飼料的供應質量將直接影響豬肉的最終質量,核心企業應積極與仔豬、飼料供應商協調溝通,確保提供優質綠色的仔豬和飼料。養殖商是豬肉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實施綠色養殖,避免環境污染。在屠宰加工環節,要進行嚴格地檢驗檢疫活動,按照衛生標準進行綠色化屠宰加工作業,以確保豬肉的質量[9]。銷售商處在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末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確保豬肉的綠色安全流通直接影響豬肉綠色供應鏈在社會中的整體形象。最后,消費者對綠色環保產品的認同也對整個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運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10-11]。
1.2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內容
1.2.1基于經濟效益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
豬肉綠色供應鏈經濟效益維度的指標是其整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核心[12]。從經濟效益維度考慮豬肉綠色供應鏈的績效主要為了降低整個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運營成本,提高其盈利和抗風險能力,提高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綜合國內外文獻,從經濟效益維度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指標進行總結和篩選,則豬肉綠色供應鏈經濟效益維度主要包括的指標如表1所示。
1.2.2基于社會效益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社會效益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社會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的了解和反映[13]。為了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更好地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必須從社會效益維度了解影響豬肉綠色供應鏈的因素。所以,社會效益指標是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國內外文獻,從社會效益維度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指標進行總結和篩選,則豬肉綠色供應鏈社會效益維度主要包括的指標如表2所示。
1.2.3基于環境效益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
環境效益主要是指從事豬肉綠色供應鏈運作的企業在養殖、屠宰加工、銷售工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進而對豬肉綠色供應鏈整體績效的影響。環境績效可以有效地反映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的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循環情況,是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的重要指標。綜合國內外文獻,從環境效益維度對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的指標進行總結和篩選,則豬肉綠色供應鏈社會效益維度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的指標如表3所示。
綜上所述,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最終評價得分為 3.0730。
3評價結果分析及改進措施
3.1評價結果分析
經濟效益的評價結果為2.902 2,略低于平均值3.073 0,達到了合格標準。從經濟效益維度視角分析,豬肉綠色供應鏈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龍頭企業對農戶指導頻率較低、契約農戶流動率較高。在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養殖環節中存在大量分散的養殖戶,由于存在地域性廣的特點,龍頭企業對分散的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服務指導力度不夠,為屠宰加工企業提供的豬肉質量層次不同。同時,該豬肉綠色供應鏈契約農戶流動率較高,契約不能及時履行,不能形成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對豬肉的質量安全造成影響,造成豬肉綠色供應鏈上游穩定性差,進而影響整條豬肉綠色供應鏈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的評價為3.294 6,略高于平均值3.073 0,達到了良好標準。從社會效益維度視角分析,該豬肉綠色供應鏈的社會績效相對較高,但是同樣存在一些問題。豬肉最大的消費特點是直接銷售肉產品,最終生產的綠色產品還不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個性化要求。社會對于“綠色”標準的不統一,對于綠色豬肉而言,該豬肉的物流活動還不能完全做到每一個環節的綠色化,對環保意識淡薄的消費者易于受到影響,會失去綠色供應鏈的競爭優勢。
環境效益的評價結果為2.928 8,相對平均值3.073 0較低,處于合格標準。從環境效益維度分析,在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養殖環節、屠宰加工、銷售環節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該豬肉綠色供應鏈在養殖過程中存在豬糞、豬尿處理不當的現象,屠宰加工工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對周圍的水和環境造成污染。由于豬肉供應鏈的豬肉屠宰、加工技術未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質量保證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形成綠色戰略品牌形象。該豬肉綠色供應鏈在上游的環保意識薄弱,達不到相應數量的節能保險防腐設備,而且相應設備的合格有效運率較低,造成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環境績效較低。
從總體評價結果來看,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整體績效為 3.073 0,達到良好標準。相對于其他豬肉綠色供應鏈已經形成了一定競爭優勢,處于行業的領先狀態,但是在豬肉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3.2改進措施
3.2.1實施綠色供應商管理
仔豬、飼料的供應質量直接影響整體供應鏈的產出,供應商的環境行為也影響整條供應鏈的運作,因此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提高豬肉綠色供應鏈績效的必要條件[14]。核心企業應該按照國家的環保要求對供應商制定培訓計劃,宣傳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的相關知識。提高供應商的環保意識,核心企業需要與豬仔、飼料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共同研發既符合生豬營養要求又環保的飼料和豬仔;核心企業與豬仔、飼料供應商擬定長期的環保計劃,把環境因素融入整條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達到共贏的目的。通過實施綠色供應商管理,提高供應商的環境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整條豬肉綠色供應鏈的整體績效,實現豬肉綠色供應鏈的長遠發展。
3.2.2實現生態循環
豬肉綠色供應鏈企業要做好環境保護、生態循環的工作,減少廢棄物、廢水的排放,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5]。在豬肉綠色供應鏈運作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養殖環節的生態設計,依據土地情況設置圈舍規模,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實現科學養殖。豬糞尿的處理是養殖環節環境管理的關鍵,利用生態循環原理,實現豬糞尿的資源再利用,為農業生產提供生態肥料。實施豬肉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在屠宰加工環節建立完善的資源循環系統,將豬毛、豬皮等廢棄物循環再利用,實現其價值;同時做好廢水的處理工作,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處理后重新用于生產,減少資源的浪費。加強豬肉綠色供應鏈節點成員的環保意識,精誠協作,共同實現豬肉綠色供應鏈的生態循環。
3.2.3實現戰略聯盟
在豬肉綠色供應鏈運作的過程中,實施綠色養殖、綠色屠宰、綠色加工,綠色配送等各種活動必然需要配置一定的綠色技術及設施、設備,這樣就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所以,要求核心企業帶動供應鏈上的其他成員,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承擔風險和利益[16]。同時,在供應鏈的外圍要加強與畜牧部門、廢棄物管理服務部門、檢驗檢測部門、科研機構、綠色食品協會等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聯盟,致力于研發綠色飼料、綠色飼養技術,實現豬肉綠色供應鏈源頭的綠色供應。研究生豬的生命周期,設計完善的可追溯系統,增強豬肉綠色供應鏈企業的技術創新及實際應用能力,為企業實施環境管理提供新工具。豬肉綠色供應鏈各節點企業聯合政府服務部門做好廢水、廢棄物、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避免環境污染,實現供應鏈的綠色運作。
參考文獻:
[1]Shen Z M . Evoliztion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ized five pig breeding to odel in China[J]. Aign Agricultural Researeh,2013,5(10):5-8.
[2]左志平,齊振宏,鄔蘭婭. 環境管制下規模養豬戶綠色養殖模式演化機理——基于湖北省規模養豬戶的實證分析[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1):71-78.
[3]王忠偉,趙芳妮. 綠色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肉制品供應鏈業務流程再造[J]. 物流技術,2014,33(12):349-351.
[4]張琳. 不同模式下電子商務物流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Ghosh D,Shah J.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ing policie sacross supply chain structures [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5(2):568-583.
[6]王忠偉,劉建銀. 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制造商與供應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研究[J]. 企業經濟,2015(1):73-77.
[7]李愛軍,梁昌勇. 綠色供應鏈戰略管理決策模型的構建與實證[J]. 統計與決策,2015,15(9):61-63.
[8]孫世民,彭玉珊. 論優質豬肉供應鏈中養殖與屠宰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行為協調[J]. 農業經濟問題,2012(3):77-83.
[9]Cranfield J,Haq Z. What impact has food price inflation had on consumer welfare? a global analysis[C]. AARES National Conference,2010.
[10]王麗杰,鄭艷麗. 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對供應商激勵機制的構建研究[J]. 管理世界,2014(8):184-185.
[11]賈揚蕾,魯美娟,闊師鵬. 循環共生經濟下制造業綠色供應鏈模式構建——以贛州南康家具業為例[J]. 企業經濟,2014(11):51-55.
[12]Versaevel B. Co-ordination costs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production franchise networks:a common agency model[J]. Research in Economics,2002,56(2):157-186.
[13]潘慶麗. 食品安全背景下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研究[J]. 農業經濟,2012(11):114-116.
[14]Wu K J,Tseng M L,Vy T. Evaluation the driv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uncertainty[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25:384-397.
[15]Jiang Y,Zhou L J. Study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J]. Physics Procedia,2012,25:1682-1688.
[16]江世英,李隨成. 考慮產品綠色度的綠色供應鏈博弈模型及收益共享契約[J]. 中國管理科學,2015,23(6):16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