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黃河泥沙充填復墾不同覆土厚度對玉米苗期的影響

2017-10-10 18:14:38付亞潔邵芳樊廷立
江蘇農業科學 2017年14期

付亞潔 邵芳 樊廷立

摘要:為研究玉米苗期生長指標和葉片抗逆性對黃河泥沙充填復墾不同覆土厚度的響應,利用聚氯乙烯(PVC)管進行室內種植試驗,設置7組不同的處理,每組設置3個平行。通過測定每組玉米苗期的株高、莖粗、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對含水率、細胞膜透性和游離脯氨酸含量等指標,研究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的生長發育狀況。結果表明,除全覆土(CK)處理外,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整體呈增加趨勢,莖粗整體呈降低趨勢;玉米苗期POD、CAT、SOD活性、細胞膜透性以及游離脯氨酸、可溶性糖、MDA含量整體均表現出降低趨勢,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對含水率均整體呈上升趨勢,綜合分析可知,適宜玉米苗期生長的最優覆土厚度為60~80 cm,從而為引黃河泥沙充填復墾工程確定最優覆土厚度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黃河泥沙;充填復墾;覆土厚度;玉米苗期;生長特征;抗逆性

中圖分類號: TD88;S156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4-0068-06

煤炭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70%左右[1-2]。同時,我國也是世界第一煤炭生產國,2013年的煤炭產量達到36.8億t,占世界煤炭產量的47.4%[3]。我國96%左右的煤炭產量來自于地下開采,且多采用走向長壁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土地下沉系數大,地下開采破壞土地占煤炭開采破壞土地的91%[4],因此采煤沉陷地復墾在我國礦區土地復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填復墾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將沉陷土地恢復為耕地,且能很快恢復地力,尤其在高潛水位地區充填復墾是采煤塌陷地恢復地力的主要措施[5]。胡振琪等利用某些礦區鄰近黃河的地理位置優勢,提出引黃河泥沙充填復墾技術,對黃河泥沙用作采煤沉陷地的充填復墾材料的可行性和黃河泥沙充填復墾技術流程等進行了闡述[6],該技術既可為采煤沉陷地充填復墾提供足夠的充填材料,又能緩解黃河下游黃河泥沙的危害,是一舉兩得的舉措。黃河泥沙充填層通體無結構,質地較粗,透水性好,保水性差,足夠的覆土厚度是黃河泥沙充填復墾技術應用的前提。設計一個既經濟又能保證后期農作物生長的覆土厚度,對于土壤資源有限的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內外對充填復墾最優覆土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粉煤灰55~70 cm[7]、煤矸石70 cm[8]等方面,而對引黃河泥沙充填復墾最優覆土厚度的研究還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選擇黃河下游山東濟寧大路口鄉段的表土、心土和黃河泥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室內種植試驗,分析玉米苗期生長特性和抗逆性對覆土厚度的響應,從而優選黃河泥沙充填復墾覆土厚度,以期為黃河泥沙充填復墾的推廣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準備

覆土厚度優選試驗于2013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溫室內進行,土壤采自黃河附近常年耕種農田,黃河泥沙取自輸送至充填復墾施工現場的泥沙。將表土、心土和黃河泥沙在室內進行風干、去雜、過篩,測定其理化性質。表土的pH值為7.53,電導率為104.67 μS/cm,有機質含量為24.81 g/kg,全氮含量為0.96 g/kg,有效磷含量為98.41 mg/kg,速效鉀含量為227.00 mg/kg,堿解氮含量為30.33 mg/kg,土壤質地為黏土;心土的pH值為8.10,電導率為154.77 μS/cm,有機質含量為14.64 g/kg,全氮含量為0.52 g/kg,有效磷含量為 59.56 mg/kg,速效鉀含量為114.00 mg/kg,堿解氮含量為16.04 mg/kg,土壤質地為粉黏土;黃河泥沙的pH值為7.77,電導率為48.27 μS/cm,有機質含量為4.09 g/kg,全氮含量為0.01 g/kg,有效磷含量為20.48 mg/kg,速效鉀含量為 54.33 mg/kg,堿解氮含量為4.96 mg/kg,質地為沙土。建模試驗材料為直徑16 cm的PVC管,底部為20 cm×20 cm的PVC板,并在其上均勻布設6個直徑為1.5 cm的圓孔,底部鋪設1層定性濾紙。按當地常年耕種土壤的容重,分層填裝土柱,層間進行打毛處理。試驗用土柱在玉米播種前1個月一次性裝好,充分定量灌水使其自然沉實,備用[9]。

1.2試驗設計

覆土厚度優選試驗的土柱模型模擬黃河泥沙直接充填復墾農田中“上土下沙”的特征[10],共設7個處理:覆土厚度分別為0 cm(CT-0)、20 cm(CT-20)、40 cm(CT-40)、60 cm(CT-60)、70 cm(CT-70)、80 cm(CT-80)及全土柱90 cm(CK),每個處理設置3個重復。其中,CT-40、CT-60、CT-70、CT-80、CK等5個處理中設計表土厚度為30 cm,其余覆土為心土。試種作物根據研究區實地情況,選種玉米,品種為當地種植廣泛的農化101。將土柱表層0~20 cm表土與底肥充分混勻后裝入PVC管中,底肥為尿素2.23 g/kg,磷酸二氫鉀1.5 g/kg,種植期間不追肥。玉米生長期間,采用稱質量法監測土壤含水量,當土壤水分不足時及時補充水分。

1.3測定項目與方法

待玉米種植后14 d左右進行試驗分析,測試的指標包括植物生長指標[株高、莖粗、葉面積指數和葉片葉綠素含量(SPAD值)]、抗逆性指標[相對含水率、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細胞膜透性和游離脯氨酸含量]。

玉米的株高是植株整體伸直由土層表面的頸部到頂部的距離[11],采用卷尺直接量測法;莖粗測定每株近地面處的莖粗,采用游標卡尺測量法[12];葉面積指數采用間接系數法[13];葉片的葉綠素含量用SPAD-502型葉綠素測定儀進行測定[14],同種處理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POD活性采用愈創木酚染色法測定,SOD活性采用氮藍四唑(NBT)光化還原法測定,CAT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測定[15],游離脯氨酸含量采用磺基水楊酸水浴提取茚三酮顯色法測定[16],丙二醛(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測定[17],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顯色法[18],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測定[19],細胞膜透性采用外滲電導法測定[20],葉片相對含水率[21]按公式RWC=(鮮質量-干質量)/(飽和質量-干質量)×100%計算。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方法,α=0.05,n=3),利用Origin Pro 8.5軟件繪制圖表。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覆土厚度對玉米苗期生長特性的影響

2.1.1株高和莖粗的變化趨勢

株高、莖粗受植物自身生理特性和生長環境條件的雙重制約[22]。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株高、莖粗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CT-20、CT-40與CT-0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當覆土厚度達到60 cm時,玉米苗期株高顯著增加,分別比CT-0、CT-20、CT-40處理增加22.70%、36.24%、15.47%,但與CT-70、CT-80、CK處理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覆土厚度與干旱脅迫呈負相關,玉米苗期受到干旱脅迫越重,持續時間越長,受到的影響就越嚴重,植株就越矮[23]。除全覆土(CK)處理外,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莖粗整體呈降低趨勢,各個處理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CT-60、CT-40處理的莖最粗,CT-70、CT-80處理的莖最細,最粗莖與最細莖相差0.03 cm,差異不顯著。與全覆土(CK)處理相比,玉米莖粗最大相差 008 cm,最小相差0.05 cm,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干旱脅迫越嚴重,玉米莖越細[24],但玉米苗期生長量小,對水分、營養物質的需求量也小,因而差異不明顯。

2.1.2葉面積和葉綠素的變化趨勢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葉面積指數對玉米光合產物的生產有重要作用[25]。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多少影響著對光能的吸收和能量的轉換[26]。葉面積指數和葉片功能期受土壤水分含量的影響[27]。由圖1可知,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葉面積指數總體呈增長趨勢。其中,全覆土(CK)處理的葉面積指數最大,無覆土(CT-0)處理時最小。除全覆土(CK)處理外,CT-70處理的葉面積指數最大,比CT-0、CT-20、CT-40、CT-60、CT-80處理分別高38.07%、37.92%、2.50%、7.47%、17.07%。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葉綠素含量整體呈增加趨勢。當覆土厚度達到40 cm時,葉綠素含量明顯增多,分別比CT-0、CT-20處理高22.30%、7.35%,但與CT-60、CT-80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在全覆土處理(CK)下,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0.05);CT-70與CT-0、CT-20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分別較CT-60、CT-80處理顯著降低13.03%、16.63%。這可能是因為在受到干旱脅迫時,植物會降低葉片的生長速度來維持葉片中正常的葉綠素含量,干旱脅迫越嚴重,葉面積指數增長速度越慢[28]。

不同覆土厚度對玉米的影響最終體現在植株的生長上[29]。杜彩艷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干旱脅迫抑制了玉米植株的生長,減小了玉米葉面積指數[30]。竇超銀等的研究結果表明,玉米各生育階段的干旱脅迫會導致植株矮化,生長發育受阻[31]。齊健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干旱脅迫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生理過程,導致葉面積指數減小,葉綠素含量降低[25]。本研究結果表明,除全覆土(CK)處理外,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整體呈增加趨勢,莖粗整體呈降低趨勢。這可能是因為覆土厚度直接影響玉米獲取的水分含量,當處于薄覆土條件時,抑制了玉米苗期的生長。當覆土厚度為60~70 cm時,玉米苗期株高比覆土0、20、40 cm 時更優,且差異顯著,莖粗與覆土0、20、40 cm時相比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當覆土厚度為70 cm時,葉面積指數與覆土0、20 cm 差異顯著;當覆土厚度不低于40 cm(覆土70 cm 除外)時,玉米苗期葉綠素含量比覆土0、20 cm時更優,且差異顯著;當覆土厚度達到60 cm及其以上時,株高、莖粗和葉面積指數的差異不顯著,葉綠素在覆土厚度為60、80 cm 無顯著性差異。初步得出適宜玉米苗期生長的最優覆土厚度為60~80 cm。

2.2不同覆土厚度對玉米苗期抗逆性的影響

2.2.1酶活性變化趨勢

植物對于逆境傷害的主要生理響應特征之一就是植物體內會通過啟動相應的自由基清除劑來有效防范這種傷害,其中SOD是細胞膜系統的保護酶,能提高植物對逆境的抗性[32];POD是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在植物呼吸代謝中起重要作用[33];CAT是抗氧化酶系統的重要組成,對細胞內H2O2的分解有重要作用[32]。SOD、POD和CAT膜保護酶相互協調共同清除體內多余的氧自由基,以減輕或防止植物細胞膜受到傷害[34]。

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POD、SOD、CAT活性變化趨勢如圖2所示。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POD活性呈降低趨勢。CT-0處理POD活性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為CT-20、CT-40、CT-60、CT-70、CT-80、CK處理的1.33、1.47、1.5、1.86、2.12、3.64倍;CT-70、CT-80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與CT-20、CT-40、CT-60處理呈顯著性差異(P<0.05);在全覆土(CK)處理下,POD活性達到最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P<0.05)。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SOD活性呈降低趨勢,CT-0處理顯著高于CT-70、CT-80、CK處理,分別為它們的1.26、1.32、1.32倍;CT-70、CT-80與CK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與CT-20、CT-40、CT-60處理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CAT活性呈降低趨勢,CT-0處理的CAT活性分別為CT-20、CT-40、CT-60、CT-70、CT-80、CK處理的1.09、1.17、14、1.47、1.62、1.68倍;CT-60與CT-70、CT-70與CT-80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都與CT-20、CT-40處理之間差異顯著(P<0.05);CT-60與CK處理之間差異顯著,CT-70、CT-80與CK之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不同覆土處理的POD、SOD、CAT活性表現不同,POD活性變化幅度最大,CAT次之,SOD最小。這可能是因為POD、SOD、CAT等3種酶適應水分脅迫的特點不同,玉米POD、CAT對水分脅迫的反應均比SOD敏感[35-36],因此SOD活性的變化趨勢不明顯。

2.2.2葉片相對含水率變化趨勢

植物葉片相對含水率是植物組織水分狀況的重要指標,反映植物體內水分虧缺的程度,與水分代謝密切相關[37]。由圖3可知,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相對含水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當覆土厚度為60 cm時,玉米苗期相對含水率較CT-0、CT-20、CT-40處理分別顯著高8.89%、6.07%、5.00%,與CT-70、CT-80處理之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與全覆土(CK)處理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干旱的加劇,葉片相對含水率呈降低趨勢[38],在薄覆土條件下,玉米受到的干旱脅迫較覆土60、70、80 cm及全覆土嚴重,因而葉片相對含水率較低。

2.2.3細胞膜透性變化趨勢

細胞質膜是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第一道屏障,當細胞受到環境脅迫時,質膜會加速或減緩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使植物體與改變了的環境之間盡快達到相對平衡[39]。由圖3可知,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細胞膜透性呈降低的趨勢。CT-20、CT-40、CT-60、CT-70、CT-80、CK處理與CT-0處理相比細胞膜透性分別減少2.72%、15.55%、2855%、35.86%、34.84%、41.53%。當覆土厚度達到70 cm時,細胞膜透性顯著降低,比CT-0、CT-20、CT-40、CT-60處理分別降低 35.86%、34.07%、24.04%、10.23%。CT-70、CT-80之間差異不顯著。全覆土(CK)處理時,細胞膜透性最低,除CT-70處理外,顯著低于其他處理組,與CT-70處理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

2.2.4游離脯氨酸變化趨勢

玉米植株在干旱或水分脅迫的條件下可迅速累積游離脯氨酸。脯氨酸是玉米葉片中主要的滲透調節物質,植株可以通過累積脯氨酸來降低細胞的滲透勢以適應干旱[40]。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游離脯氨酸含量整體呈降低趨勢。CT-0處理的游離脯氨酸含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分別為CT-20、CT-40、CT-60、CT-70、CT-80、CK處理的1.28、1.38、1.31、1.38、1.36、1.46倍。除CT-0和CK處理外,其余各處理之間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在受到水分脅迫時,玉米苗期根系的脯氨酸含量遠大于葉片,且對干旱響應更敏感[25,29],因而各覆土處理葉片游離脯氨酸的含量有差異,但差異不是很明顯。

2.2.5MDA含量的變化趨勢

MDA是膜脂過氧化分解的主要產物,通常用來反映植物對逆境條件反應的程度[41],即MDA含量越低,表明植株的抗逆性越強。從圖3可以看出,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MDA含量呈降低趨勢。CT-60、CT-70、CT-80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與CK處理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全覆土(CK)處理的MDA含量較 CT-0、CT-20、CT-40處理分別顯著降低64.12%、7061%、54.56%;CT-60、CT-70、CT-80處理的MDA含量顯著低于CT-20處理,與CT-40、CT-0處理有差異,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當覆土達到一定厚度(60 cm及其以上)時,水分對植物的脅迫作用降低,導致MDA含量降低。

2.2.6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變化趨勢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有機溶質,可以通過調節細胞質的滲透壓來保護酶、蛋白質和生物膜等[42]。由圖4可知,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可溶性蛋白含量整體呈上升趨勢,當覆土厚度為60 cm時,可溶性蛋白含量較CT-0、CT-20、CT-40處理分別顯著提高39.69%、68.89%、17.82%;當覆土厚度為 80 cm 時,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別為CT-0、CT-20、CT-40、CT-60、CT-70處理的1.50、1.81、1.26、1.07、1.15倍;除CT-80處理外,全覆土(CK)處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CT-80與CT-60、CT-70、CK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趨勢(圖4)。全覆土(CK)處理可溶性糖含量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分別比CT-0、CT-20、CT-40、CT-60、CT-70、CT-80低11.09、7.39、6.37、4.56、1.62、2.49倍。當覆土厚度達到70 cm時,可溶性糖含量顯著低于CT-0、CT-20、CT-40、CT-60處理78.32%、68.77%、64.46%、52.89%。CT-70與CT-80處理之間可溶性糖含量無顯著性差異。

這可能是因為植物在受到干旱脅迫時,通過降低可溶性蛋白、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來增強植物滲透調節能力,清除葉片內的活性氧,以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38,43],因此覆土越薄,可溶性蛋白含量越低、可溶性糖含量越高。

植物在受到傷害時,自身會形成一套相應的系統保護自己。張仁和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植物通過提高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來減輕干旱的傷害[44]。王智威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干旱脅迫下,玉米幼苗主要通過增加葉片游離脯氨酸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來保護植物,維持植物的正常生長[29]。葛體達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干旱脅迫越嚴重,植物葉片相對含水率越低,細胞膜透性越高[43]。杜偉莉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植物在受到干旱脅迫時,通過提高葉片脯氨酸、可溶性糖、MDA的含量來增強葉片的保水能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45]。覆土厚度直接影響玉米吸收水分的量,即玉米的抗逆性表現得越不明顯,覆土厚度越適宜。除全覆土(CK)處理外,當覆土厚度在70~80 cm 時,POD、CAT活性均顯著低于CT-0、CT-20、CT-40處理,SOD活性顯著低于CT-0處理,但與CT-20和CT-40處理差異不顯著;當覆土厚度在60~80 cm時,細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低于CT-0、CT-20、CT-40處理;當覆土厚度為60 cm時,相對含水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 CT-0、CT-20和CT-40處理;當覆土厚度在60~80 cm時,MDA、游離脯氨酸含量差異不顯著。因此,初步得出適宜玉米苗期生長的最優覆土厚度為 60~80 cm 。

2.3玉米苗期各指標間相關性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玉米苗期的生長特性指標與抗逆性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且不同指標間相關性程度不一樣。其中,株高與MDA含量的相關性最為顯著,達到了0.984,這可能是因為MDA含量是植物在遭受逆境傷害時最重要的產物之一,而葉片是MDA的主要積累場所,株高是植物在受到脅迫時最明顯的表現之一,因而二者相關性最為顯著。玉米苗期株高與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顯著負相關,與相對含水率呈顯著正相關,與CAT活性、細胞膜透性、MDA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即玉米植株越高,相對含水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細胞膜透性、MDA含量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葉面積指數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與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細胞膜透性、MDA含量呈顯著負相關,即玉米葉面積指數越大,可溶性蛋白含量越高,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細胞膜透性、MDA含量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葉綠素含量與POD活性呈顯著負相關,即玉米葉綠素含量越高,POD活性越低,植物的抗逆性表征越弱。玉米苗期株高、莖粗、葉面積指數、葉綠素含量均與游離脯氨酸含量呈負相關,但相關性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在干旱脅迫下,脯氨酸在根系中的積累量遠大于葉片,因而與植物的生長指標相關性不是很顯著。當覆土厚度為60~70 cm時,玉米苗期株高顯著高于CT-0、CT-20、CT-40處理,莖粗與CT-0、CT-20、CT-40處理的差異不顯著;當覆土厚度為70 cm時,葉面積指數與覆土0、20 cm 差異顯著;當覆土厚度達到80 cm左右時,玉米苗期的葉綠素含量顯著高于CT-0、CT-20處理,與CT-40、CT-60 差異不顯著。根據相關性分析,玉米的抗逆性表征顯著低于其他覆土處理(除CK外),適合玉米苗期生長。

3結論

通過試驗測定黃河泥沙不同覆土厚度下玉米苗期的生長指標[株高、莖粗、葉面積指數和葉片葉綠素含量(SPAD值)]、抗逆性指標[過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對含水率、細胞膜透性和游離脯氨酸含量],表明不同覆土厚度對玉米苗期生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除全覆土(CK)處理外,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株高、葉綠素含量、葉面積指數整體呈增加趨勢,莖粗整體呈降低趨勢。覆土厚度為60~70 cm時,玉米苗期株高比覆土0、20、40 cm 時更優,莖粗無顯著差異。當覆土厚度為70 cm時,葉面積指數與覆土0、20 cm差異顯著;當覆土厚度達到80 cm左右時,玉米苗期葉綠素含量比覆土0、20 cm時更優。

除全覆土(CK)處理外,隨著覆土厚度的增加,玉米苗期POD活性、CAT活性、SOD活性、細胞膜透性、游離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整體均表現出降低趨勢,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對含水率均整體呈上升趨勢。覆土厚度在70~80 cm時,POD、CAT活性均顯著低于CT-0、CT-20、CT-40處理,SOD活性顯著低于CT-0處理,但與CT-20、CT-40處理差異不顯著;覆土厚度在60~80 cm時,細胞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顯著低于CT-0、CT-20、CT-40處理;當覆土厚度為 60 cm 時,相對含水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顯著高于CT-0、CT-20、CT-40處理;當覆土厚度為60~80 cm時,MDA、游離脯氨酸含量差異不顯著。

由相關性分析可知,當覆土厚度在60~80 cm時,玉米苗期的抗逆性表征顯著低于其他覆土處理(除CK外),適合玉米苗期生長。

綜上所述,適宜玉米苗期生長的最優覆土厚度為 60~80 cm。

本研究結果是根據玉米苗期對黃河泥沙充填復墾不同覆土厚度的響應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作為理想的采煤沉陷地的充填復墾材料,黃河泥沙透水性好,保水保肥性差,需要對黃河泥沙進行適當改良,以增強其保水保肥的能力,使其既適合作物生長,又節約土地資源,為進一步研究引黃河泥沙充填復墾工程、減少復墾施工過程中的表土覆蓋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胡振琪,肖武. 礦山土地復墾的新理念與新技術:邊采邊復[J]. 煤炭科學技術,2013,41(9):178-181.

[2]胡振琪,肖武,王培俊,等. 試論井工煤礦邊開采邊復墾技術[J]. 煤炭學報,2013,38(2):301-307.

[3]BP Grou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R]. BP World Energy Review,2014.

[4]胡振琪,魏忠義,秦萍. 礦山復墾土壤重構的概念與方法[J]. 土壤,2005,37(1):8-12.

[5]Wadge A,Hutton M. The leachability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of selected trace elements in fly ash from coal combustion and refuse incineration[J]. Environment Pollution,1987,48(2):85-99.

[6]胡振琪,王培俊,邵芳. 引黃河泥沙充填復墾采煤沉陷地技術的試驗研究[J]. 農業工程學報,2015,31(3):288-295.

[7]徐良驥,許善文,嚴家平,等. 基于粉煤灰基質充填覆土復墾的最佳覆土厚度[J]. 煤炭學報,2012,37(增刊2):485-488.

[8]郭友紅,李樹志,魯葉江. 塌陷區矸石充填復墾耕地覆土厚度的研究[J]. 礦山測量,2008(2):59-61.

[9]吳永成,王志敏,周順利. 15N標記和土柱模擬的夏玉米氮肥利用特性研究[J]. 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2):2446-2453.

[10]喬志勇,邵芳,陳亞凱,等. 玉米苗期根系發育對黃河泥沙充填復墾不同覆土厚度的響應[J]. 廣東農業科學,2014(13):9-12.

[11]王甲辰,陳延華,鄒國元,等. 添加不同顆粒沸石粉對沙壤玉米NPK吸收和水分、養分淋溶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2015,29(2):1-6,34.

[12]高飛,賈志寬,路文濤,等. 秸稈不同還田量對寧南旱區土壤水分、玉米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1,31(3):777-783.

[13]王昕,唐宏亮,申建波. 玉米根系對土壤氮、磷空間異質性分布的響應[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3,19(5):1058-1064.

[14]李占成,李瑋,梁秀枝,等. 葉綠素儀在玉米氮營養診斷及推薦施肥中的研究與應用[J]. 作物雜志,2011(4):58-62.

[15]郝再彬,蒼晶,徐仲. 植物生理實驗[M]. 2版.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

[16]楊雙春,張洪林. 鎘脅迫對玉米生理特性的影響[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6,14(1):57-59.

[17]高俊鳳. 植物生理學試驗技術指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8]張龍翔,張庭芳,李令媛. 生化實驗方法和技術[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9]申加祥,寧堂原,李增嘉,等. 不同熟期玉米套作夏玉米可溶性糖含量與產量形成[J]. 玉米科學,2004,12(2):65-68.

[20]武斌,李新海,肖木輯,等. 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分析[J]. 中國農業科學,2007,40(4):665-676.

[21]陳少瑜,郎南軍,李吉躍,等. 干旱脅迫下3樹種苗木葉片相對含水量、質膜相對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變化[J]. 西部林業科學,2004,33(3):30-33,41.

[22]鐘良平,董大學,李玉山,等. 春玉米不同水分處理的田間表現及水分-產量關系——模擬土柱試驗[J]. 水土保持通報,1993,13(5):66-70.

[23]白莉萍,隋方功,孫朝暉,等. 土壤水分脅迫對玉米形態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04,24(7):1556-1560.

[24]鄒洪濤,張玉龍,黃毅,等. 遼西半干旱區秋后覆膜保墑對翌年春玉米生長發育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3):25-28.[HJ1.75mm]

[25]齊健,宋鳳斌,劉勝群. 苗期玉米根葉對干旱脅迫的生理響應[J]. 生態環境,2006,15(6):1264-1268.

[26]劉克禮,盛晉華. 春玉米葉片葉綠素含量與光合速率的研究[J]. 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1998,19(2):48-51.

[27]曾愛平,劉洪見,徐曉薇,等. 不同光照條件對水生植物生長的影響[J]. 浙江農業科學,2009(1):98-100.

[28]趙立群,高英杰,趙軍鋒,等. 甘肅定西地區3個小麥品種對土壤干旱脅迫響應的分析[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6):821-824.

[29]王智威,牟思維,閆麗麗,等. 水分脅迫對春播玉米苗期生長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報,2013,33(2):343-351.

[30]杜彩艷,段宗顏,潘艷華,等. 干旱脅迫對玉米苗期植株生長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5,33(3):124-129.

[31]竇超銀,于景春,于秀琴. 干旱脅迫對遼西半干旱區玉米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2013,32(4):84-87.

[32]王芳,劉鵬,史鋒,等. 鎂對大豆葉片細胞膜透性和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5,11(5):659-664.

[33]李才生,秦燕,宗盼. 水楊酸對玉米幼苗根系生長及細胞膜透性的影響[J]. 廣東農業科學,2009(10):32-34,53.

[34]彭強,梁銀麗,陳晨,等. 辣椒葉片生理特性對光照強度和土壤水分的響應[J]. 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115-121.

[35]葛體達,隋方功,白莉萍,等. 長期水分脅迫對夏玉米根葉保護酶活性及膜脂過氧化作用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3):18-23,32.

[36]王娟,李德全,谷令坤. 不同抗旱性玉米幼苗根系抗氧化系統對水分脅迫的反應[J]. 西北植物學報,2002,22(2):285-290.

[37]周虹,范巧佳,鄭順林,等. 春季水分脅迫對川芎葉片相對含水量及保護酶活性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132-137.

[38]趙麗英,鄧西平,山侖. 持續干旱及復水對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3):59-61.

[39]王寶山,鄒琦. 質膜轉運蛋白及其與植物耐鹽性關系研究進展[J]. 植物學通報,2000,17(1):17-26.

[40]姚彩艷,汪曉麗,盛海君,等. 等滲NaCl和PEG脅迫對玉米葉片游離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J].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9,30(1):90-94.

[41]姜虎生,石德成. Hg、Cd復合污染對玉米生理指標的影響[J]. 陜西農業科學,2005,(6):7-9,105.

[42]閆洪奎,劉祥,王會廣,等. 低鉀脅迫下耐低鉀玉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鉀含量的變化及其關系[J]. 玉米科學,2012,20(6):81-84.

[43]葛體達,隋方功,白莉萍,等. 水分脅迫下夏玉米根葉保護酶活性變化及其對膜脂過氧化作用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2005,38(5):922-928.

[44]張仁和,鄭友軍,馬國勝,等. 干旱脅迫對玉米苗期葉片光合作用和保護酶的影響[J]. 生態學報,2011,31(5):1303-1311.

[45]杜偉莉,高杰,胡富亮,等. 玉米葉片光合作用和滲透調節對干旱脅迫的響應[J]. 作物學報,2013,39(3):530-5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日韩视频福利|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六月综合|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欧美区一区|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97se亚洲| 精品久久777|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91视频首页|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99精品视频播放| 日本www色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网址|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欧美天天干|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性视频久久|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久久男人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日韩在线视频网| 九九热在线视频|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天堂网视频|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国产剧情伊人| 伊人激情综合|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激情亚洲天堂| 青青久久91|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色悠久久久| 美女毛片在线|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