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琛 紀秋峰 王會
摘要:為改善間接ELISA在Iss蛋白檢測中的應(yīng)用,將重組菌經(jīng)IPTG誘導、分離,獲得Iss融合蛋白。免疫雛雞獲得抗血清進行間接ELISA檢測。采用甲醇處理、紫外線照射、調(diào)節(jié)反應(yīng)物濃度、干燥等方法調(diào)節(jié)間接ELISA反應(yīng)條件。結(jié)果表明,在封閉之前,先將包被板紫外線照射24 h,包被液包被蛋白或細菌37 ℃ 2 h后4 ℃過夜,56 ℃干燥 12 h,可改善間接ELISA檢測結(jié)果。
關(guān)鍵詞:Iss蛋白;抗血清;ELISA檢測;大腸桿菌;優(yōu)化條件
中圖分類號: TS207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4-0150-02
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屬于腸道桿菌中的一種,當飼養(yǎng)環(huán)境差、通風不好、營養(yǎng)缺乏或應(yīng)激等情況出現(xiàn)時會誘發(fā)畜禽大腸桿菌病,為人獸共患且危害食品安全[1]。Iss蛋白為大腸桿菌毒力島的iss基因(increased serum survival gene)所編碼的外膜蛋白,可增強大腸桿菌在血清中的存活能力,是大腸桿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2]。通過間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簡稱ELISA)檢測細菌表面Iss蛋白的表達水平可能反映細菌對血清補體的抗性強弱。ELISA通過檢測抗原、抗體及半抗原,在實際應(yīng)用中可用作疾病臨床診斷與監(jiān)察、食品中有害成分殘留的測定等,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3-4]。但是ELISA的影響因素較多,須進行檢測條件的摸索、優(yōu)化。為改善間接ELISA在大腸桿菌Iss蛋白檢測中的應(yīng)用,將重組菌經(jīng)過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簡稱IPTG)誘導、分離,獲得Iss融合蛋白;免疫雛雞獲得抗血清進行間接ELISA檢測;采用甲醇處理、紫外線照射、調(diào)節(jié)反應(yīng)物濃度、干燥等方法,進行ELISA的條件優(yōu)化,為食品中大腸桿菌Iss蛋白的檢測提供試驗依據(jù)。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來源
O2為Iss+致病性大腸桿菌,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贈送,聊城大學食品安全教研室保存;pGEX-6p-1-iss/BL21(DE3)PlysS為重組菌,由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院贈送,聊城大學食品安全教研室保存;BL21為感受態(tài)細菌,購自濟南科賽特科技有限公司。
1.1.2雛雞
1日齡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 pathogen free,簡稱SPF)雛雞購于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養(yǎng)雞場。
1.1.3主要試劑
LB液體培養(yǎng)基、IPTG、麥康凱培養(yǎng)基、伊紅美籃培養(yǎng)基,均購自青島海博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兔抗雞IgY+[KG-*3]+(IgG)(H+L)、四甲基聯(lián)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簡稱TMB)染色液,均購自Beyotime Biotechnology公司;脫脂奶粉,購自伊利乳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試劑為分析純。
1.2方法
1.2.1Iss融合蛋白誘導表達與檢測
挑取活化的重組菌落接于含氨芐青霉素(ampicillin,簡稱Amp)50 μg/mL的LB液體培養(yǎng)基,37 ℃搖床培養(yǎng)6 h。各取0.2 mL菌液接于20 mL LB液體培養(yǎng)基(體積比 1 ∶[KG-*3]100),37 ℃搖床培養(yǎng)3 h,測D600 nm值。各取2 mL菌液作誘導前對照,其他培養(yǎng)物加IPTG(終濃度分別為0.1、0.2、0.5 mmol/L),37 ℃搖床培養(yǎng)3 h,測D600 nm值[5]。各取2 mL菌液為誘導后樣品,與誘導前樣品均于12 000 r/min離心2~5 min,棄上清,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簡稱PBS)洗滌2次,加入6×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簡稱SDS)上樣緩沖液,混勻,100 ℃煮沸5~10 min,-20 ℃保存,用于點樣。將誘導后的樣品進行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簡稱SDS-PAGE),電泳結(jié)束后卸下膠板,切去溴酚藍條帶,將膠放于考馬斯亮藍染色液染色1 h,脫色觀察。
1.2.2融合蛋白的純化
將誘導后的樣品進行SDS-PAGE,電泳結(jié)束后卸下膠板,切去溴酚藍條帶,將膠放于去離子水中漂洗;再用PBS洗2遍,用0.25 mol/L KCl溶液染色 2~3 min,直至看見清晰條帶;切下來放于1.5 mL離心管中,稱質(zhì)量;-20 ℃凍融,研磨至碎,凝膠與PBS按1 ∶[KG-*3]3的比例,將凝膠融化放于1.5 mL離心管中,5 000 r/min離心取上清,經(jīng)SDS-PAGE鑒定。按公式計算蛋白濃度:
1.2.3抗血清的制備
取滅過菌的2支試管,分別標記對照組、試驗組,對照組加入PBS、弗氏佐劑,試驗組加入融合蛋白、弗氏佐劑,乳化[6]。將1日齡SPF雛雞飼養(yǎng)14 d,分為空白、對照、試驗3組,每組10羽。空白組不作注射,對照組及試驗組每隔1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后5 d取血。首次免疫佐劑為完全弗氏佐劑,第2次到第4次免疫佐劑為不完全弗氏佐劑。
1.2.4間接ELISA檢測條件的優(yōu)化
在實驗室常規(guī)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基礎(chǔ)上,對反應(yīng)條件進行優(yōu)化,具體條件如表1所示。
由圖1可見,IPTG濃度為0.1 mmol/L時獲得的帶較寬,濃度為0.2、0.5 mmol/L時也有目的條帶,但獲得的目的條帶比濃度為0.1 mmol/L時窄。表明IPTG濃度為0.1 mmol/L時,表達量最大。因此,選取0.1 mmol/L作為IPTG的誘導濃度。
2.2融合蛋白的純化
經(jīng)切膠純化,取5 μL上清液,進行SDS-PAGE鑒定,在約36 ku處有特異條帶(圖2)。
[FK(W13][TPFC22.tif]
由圖2可見,在36 ku處,有符合目的條帶大小的特異條帶,且為單一條帶。表明通過純化獲得目的蛋白并且無雜蛋白。通過吸光度法檢測在280、260 nm處的吸光值分別為 0.40、0.45,按蛋白濃度(mg/mL)=1.55×D280nm-0.76×D260 nm計算,得蛋白濃度為0.278 mg/mL。
2.3間接ELISA檢測的優(yōu)化
經(jīng)96孔板預(yù)處理、包被條件、反應(yīng)物濃度等方面的調(diào)節(jié),計算ΔD450 nm=(D450 nm,陽性血清-D450 nm,空白)-(D450 nm,陰性血清-D450 nm,空白)。與常規(guī)間接ELISA檢測ΔD450 nm相比,結(jié)果以優(yōu)化試驗組ΔD450 nm與常規(guī)方法組ΔD450 nm之差,即ΔΔD450 nm表示。結(jié)果表明,甲醇處理、洗滌次數(shù)、抗原濃度、一抗?jié)舛取⒍節(jié)舛?、稀釋液種類,均對ΔΔD450 nm值無明顯影響;紫外線照射包被板24 h、包被后56 ℃干燥12 h,對ΔΔD450 nm有明顯影響(表2)。
由表2可見,紫外線照射包被板24 h,包被后先56 ℃干燥12 h再封閉,能明顯升高ΔD450 nm差值;改變反應(yīng)物濃度、甲醇處理、PBS稀釋,對結(jié)果影響不明顯。
優(yōu)化條件:96孔板紫外線照射24 h,包被液包被蛋白或細菌37 ℃ 2 h后4℃過夜,56 ℃干燥12 h,封閉3 h,一抗稀釋100倍,37 ℃溫浴3 h,二抗稀釋1 000倍,37 ℃溫浴 2 h,加入顯色液25 ℃放置1 h。
有研究者認為,iss基因編碼的外膜蛋白Iss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細胞表面上對補體膜攻擊復合體敏感的位點,導致表面排斥,使菌株具有抗補體溶菌作用的能力,增強E. coli血清抗性[7]。而補體抗性又與毒力高度相關(guān),是重要的致病因素[8]。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Iss蛋白是結(jié)合在細胞表面的[7],因此,本試驗沒有將菌體裂解而是采用全菌作為抗原包被,進行間接ELISA檢測。莊翹楚等在試驗中,采用包被抗體、二抗?jié)舛?、改變包被液、改變封閉液、調(diào)節(jié)封閉時間、調(diào)節(jié)TMB底物作用時間、改變單一變量進行ELISA的條件優(yōu)化。如在包被抗體和二抗工作濃度、封閉液、底物和作用時間都一致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包被液進行包被,以研究不同包被液對試驗結(jié)果的影響。確定最佳條件:包被抗體1 ∶[KG-*3]1 280、二抗 1 ∶[KG-*3]320、N-溴代琥珀酰亞胺(N-bromobutanimide,簡稱NBS)作為包被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BSA-PBS作為封閉液、封閉30 min、顯色30 min[9]。Johnson等對ELISA檢測中的常
見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研究[10]。ELISA檢測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標本、試劑、操作等[10],這些因素導致了ELISA檢測中的常見問題。本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對ELISA進行條件優(yōu)化,結(jié)果表明,紫外線照射、干燥處理可明顯升高ΔD450 nm。推測經(jīng)紫外線照射、干燥處理增強了ELISA反應(yīng)中抗原和/或細菌菌體與包被板的結(jié)合,使ΔD450 nm值升高。
3結(jié)論
優(yōu)化條件為96孔板紫外線照射24 h,包被液包被蛋白或細菌37 ℃ 2 h后4 ℃過夜,56 ℃干燥12 h,封閉3 h,一抗稀釋100倍,37 ℃溫浴3 h,二抗稀釋1 000倍,37 ℃溫浴2 h,加入顯色液25 ℃放置1 h,檢測D450 nm。
參考文獻:
[1]金文杰. 禽致病性大腸桿菌耐藥基因和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學及HPI Irp1細胞表位作用的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06.
[2]樊琛,王亞君,李一經(jīng). iss基因與雞大腸桿菌毒力相關(guān)性的分析[J]. 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36(1):58-61.
[3]劉紀成,吳海港,易先國,等. 豫南地區(qū)雞致病性大腸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 中國獸醫(yī)雜志,2011,47(6):43-45.[HJ1.75mm]
[4]樊琛,劉桂芹,王亞君,等. Iss蛋白在雞源大腸桿菌不同毒力菌株中的檢測[J]. 畜牧與獸醫(yī),2010,42(2):71-73.
[5]朱善元,陸輝,王健,等. 禽源大腸桿菌的分離及其毒力因子的檢測[J]. 微生報學報,2007,47(5):795-799.
[6]王亞賓,王三虎,趙聘,等. 動物性食品檢驗學[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346-347.
[7]樊琛,徐旺燁,李丹丹,等. PCR方法檢測大腸桿菌iss基因的缺陷及改進[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11):69-70.
[8]李貴蕭,朱宗濤,康燕青,等. 雞大腸桿菌的血清抗性與致病性檢驗[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11):301-303.
[9]莊翹楚,孟祥晨. 雙抗夾心ELISA法檢測雙歧桿菌反應(yīng)條件的優(yōu)化[J]. 中國乳品工業(yè),2008,36(5):55-58.
[10]Johnson T J,Kariyawasam S,Wannemuehler Y,et al. The genome sequence of 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O1:K1:H7 shares strong similarities with human 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 coli genomes[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2007,189(8):322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