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猛
播撒幸福種子 催放心靈之花
——皇城根小學“靈動從常態中來”體育教學研討會成功舉行
本刊記者 王猛
6月16日,“播撒幸福種子 催放心靈之花”暨皇城根小學“靈動從常態中來”體育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市百年老校皇城根小學官園校區召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馬凌,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院長陳雁飛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秘書長趙立教授,以及300余位北京各地的體育教師參與了此次教學研討活動。
此次教學研討旨在結合課程標準,因地制宜地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立足城區學校場地狹小的特定條件的限制,集師資特長,力求充分發揮教師專項。在常態研修中,學校強化體育課堂教學方法與評價方法相融合的模式,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既是教學方法策略,又是學生量化評價的方法,學生們通過練習提高課堂效率,充分挖掘體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課間操環節,學生們分別展示了籃球和武術的技能練習。伴隨著律動明快的音樂,近200名學生組成方陣一起拍起籃球。籃球操以控球能力為主,包含了單人單球、單人雙球、雙人對抗、雙人運球互傳等動作。動感的音樂,擺動的身體,熟練的控球,童真的臉龐漾起的燦爛微笑,孩子們的籃球操表演展示出了巧妙的動作組合和精心的編排,給人一種體育藝術的審美體驗。

隨后入場展示的是由160多人組成的《旭日東升》武術操方陣。學生四人一排,排排“歸一”,一招一式表現出力度與氣勢,身心合一,目光如炬。學生們扎實的武術素養與飽滿的精神面貌贏得了現場觀摩教師、嘉賓的喝彩。
在籃球教學展示項目左右手交替運球中,教師設定的認知目標是進一步使學生了解左右手交替運球的動作方法,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技能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左右手交替運球時重心的變化,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判斷力和空間感;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團結協作、勇于挑戰的精神。
在講解示范過程中,教師明確闡述了練習動作的要領:兩腳左右開立,球由身體一側起單手按拍球的側上方,經地面反彈成“V”字型到另一側,左右手交替運球。在認真觀察教師的運球動作示范后,學生們躍躍欲試,由簡到難依次進行挑戰練習,體會身體重心的左右變化。同時,在教學環節中,適時穿插進行“1對1”對抗游戲、雙手運球接力賽、呼啦圈拉球跑接力賽等游戲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鞏固了學生的籃球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在武術教學展示環節,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指導,并步抱拳、開步沖拳、虛步亮掌、動作迅速有力,孩子們“哈!哈!”的叫喊聲,稚嫩卻有氣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有著自己獨特的教學“秘籍”:為有效體驗轉腿時快速發力的技術特點,每個學生的大腿上均用橡皮筋系著一個海綿包。發力前,沙包垂在膝蓋外側,快速發力轉腿后,沙包打在大腿內側才算合格。
在學生進行幾輪練習之后,教師邀請一組學生在前方做動作示范,并讓學生互相點評。“他蹲馬步時,兩腳的距離過大”“他轉腿時腳活動了”,學生之間的互相點評有效提高了彼此對技術動作的領悟能力,也提高了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能力。標準的示范、清晰的講解、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們被教師深深地吸引折服,崇拜與渴望的眼神展示出享受教學過程的愉悅。“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享受上武術課!”在場的觀摩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專家點評環節,陳雁飛教授表示,“本次展示的籃球與武術教學讓大家看到了靈動的孩子,自信的體育教師以及學校的‘一校兩品’的學校特色,值得欣賞與討論。”并指出:“城區學校一般學生多、場地小,本次活動展示了如何在小場地有效進行體育教學,并且有效融合了核心素養、技術行為、自我展示以及團隊意識”。趙立教授肯定了學生們展示出的優秀身體形態、素質技能以及適應能力,教學內容很好地展現出體育教育的內涵,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大有裨益;同時指出,在籃球教學中應注意“高則快,低則變”的原則,運球的障礙物之間的距離不應太近,否則學生的身體重心一直偏低,把握不準重心的變化;學生運球時身體重心的變化,不僅要關注身體重心高低的變化,還要注意左右腳虛實的變化;教師應真實有效地把控體育教學課堂中學生的運動負荷及運動密度,注意教學細節的完善與課后的總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體育教研員樊偉表示,“難抓的是日常,本次研討展示課展現出教師給予學生的感情投入,很暖。靈動從常態中來,常態越扎實,課堂越靈動,師生的互動也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