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涵養,陽光成長
———句容市花園路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初尋之路
句容市花園路幼兒園前身是句容經濟開發區中心幼兒園,坐落在句容經濟開發區花園路旁。幼兒園新建于2008年,是一所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幼兒園。創辦以來,幼兒園確立了“文化引領,內涵發展,質量立園”的辦園思路和“生態涵養,陽光成長”的辦園理念。我們圍繞自然、和諧、快樂、自信的精神,踐行“綠潤”課程,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努力行走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之路上。





“如果說父母和教師是孩子的第一、第二位教師,那么,環境就是孩子的第三位教師。環境不僅是被動的教育內容,更是主動的教育者。”這里芳草萋萋,四季花香,林木成蔭,鶯啼鳥鳴;有怪石嶙峋,翠竹搖曳,菜園碧綠,迷宮深邃;有池水清澈,天光云影,田田蓮池,游魚嬉戲,還有玩沙池、攀巖壁、秋千索……大自然的萬千氣象濃縮在方寸之間。各種充滿童心野趣的游戲區域使孩子流連其中,清晨來園他們會在大自然中探究草尖上的露珠,活動間隙會趴在大樹下觀察土壤中的小秘密。這兒有他們隨性涂鴉的畫板,可以把新的發現和想法用自己的方法盡情表達出來;這兒有他們喜愛的沙土,在運動之余,他們三兩成群地琢磨沙土之趣。園所環境的多樣化給了孩子不一樣的探求空間,提供了直接感知的場所。
樓道轉角、走廊盡頭也是他們的趣玩之所,這里有他們喜愛的圖書、喜歡的泥巴和神奇的紙漿互變試驗基地,還有可以讓他們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等等。孩子們在這里看看、說說、做做、跳跳,感受如家的溫馨舒適,開放式的區域自主活動讓他們自信滿滿。
陳鶴琴先生構建了以生活為理論基點的活教育課程,提出大自然、大社會皆是課程,充分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指出探究成人世界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需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經驗的重要方式。豐富的社區資源為我們多維度地陪伴孩子陽光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課程的一部分。孩子生活的小區、周圍的學校、酒店、工廠都是我們的活教育課堂,我們走進酒店、小區、銀行、消防隊、敬老院、小學,讓生動鮮活的社區成為我園教育的活資源,也成了我們的真實“課堂”。讓貼近幼兒的生活成為我園課程游戲化架構的支點之一。



(一)滿足孩子共性和個性發展的需求,還區域自主于兒童
一直在追尋什么是孩子的游戲,在幼兒園我們給孩子開放的空間,他們踏進班級就有回家的感覺,在這里,呈現在眼前的不是秧田式擺放的桌椅,而是溫馨的活動區,每個區域都是幼兒和老師共同設計完成的,有共同搜集整理的材料,可以閱讀、表演、制作,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取用點心和水。他們是區域的主人,有自主確定活動區環境的權力,可以參與確定區域活動的玩法和規則,還可以從材料超市自行取用所需器材,滿足自己的活動和游戲需要。
(二)滿足孩子個性發展的需求,把多維度感受還給兒童
我園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多年來堅持開展了閱讀節、藝術節、運動節和民俗采風活動,如“書香潤童心、閱讀展視界”的經典閱讀活動。在課程游戲化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游戲的精神,每個班都創設了比較大的閱讀區,這里有舒適的硬件設施,他們可坐、可臥,按照自己的方式閱讀,還可以向小伙伴推薦自己喜愛的圖書。幼兒園還有精品圖書館和模擬社區——小鳥圖書社,這兒更是孩子們交流的場所,他們不光看書,還能夠制書、贈閱和推薦好書給路過的小伙伴。班級里有故事媽媽為我們講述有趣的故事,有親子連環畫創作活動,有班級和幼兒園的圖書漂流活動,有小鳥圖書社和幼兒閱覽室的社區體驗,有班級乃至全園的圖書跳蚤市場,在家長的參與下,使閱讀成為我園幼兒全面健康成長的蹺蹺板。
(三)尊重孩子即時興趣點的需要,小故事成就大課程
幼兒園是孩子的天地,在自如的生活中,他們的一點發現就可以成為我們的課程游戲化進程中的點點星光,在紫藤架下我們真正感受到紫藤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還開展了關于蚯蚓、蚊子等動物的課程小故事的追蹤。跟隨孩子的有價值的興趣點而架構的一個個課程小故事構成了我園的“綠潤”課程體系的主枝干,這樣的架構課程模式使得我們能夠追隨課程游戲化的精神——自由自主創造愉悅,孩子是課程架構的主體,多元地尊重幼兒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這樣的課程中,老師和孩子的發展是雙贏的,但是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作為一線老師,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所在:(1)教師的構架課程中所選取的興趣點怎樣評判其價值水平,評判的標準雖然是根據指南的精神,但是,往往教師也把握不了判斷價值的尺度,需要專家的診脈指導。(2)課程的推進讓我們感受到我們追蹤的是過程,孩子們沿途看到的風景更有價值,更美好,可是如何追蹤課程?如何展現出我們追蹤過程的技巧呢?(3)追蹤孩子、追蹤課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觀察,可是在實際踐行中,我們發現班級人數越多,對每個孩子的關注度就越容易相應減少,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不是一句空話,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去更好地面對大眾,這也是一線教育者的煩惱。(4)教師是課程的直接架構者、實踐者,我們急需要的是更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理論的不斷豐富,這才能夠努力去適應日新月異的幼教新形勢。
(圖文由江蘇省句容市花園路幼兒園周叢云、章凌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