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燕
做孩子們的傾聽者
文 楊 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教師應成為兒童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角色認定,表明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兒童生活照顧者,更是傾聽者,是兒童的生活伙伴。
傾聽;教師;孩子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活、學習、主動活動的過程,它包括游戲生活、教學活動、生活活動。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傾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還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激發他們大膽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創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對兒童表達的各種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時且恰當的反饋。傾聽是人們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方式,但是對于兒童來說,傾聽則是教師發揮主體作用,對兒童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教師對兒童生命的理解、尊重和接納。要做到有效傾聽,教師必須領會傾聽內容,明確應該傾聽什么。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孩子的情感需要,認為他們想象的動作不好,在教學中覺得時間來不及了就包辦代替,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是需要傾聽孩子的需要的,讓他們多想象,多做做。例如,我在教歌曲《小燕子》時,利用多媒體展現出春天的美麗景象。有個孩子說:“春天來了,小草發芽了。”說著說著兩只小手模仿出發芽的動作??吹竭@一情景,我微笑著問其他孩子:“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他的表演如何呢?”在孩子們的贊揚聲中,我將一張綠油油的小草卡片送給了他。還有孩子說:“燕子從南方回來了?!边@時我覺得傾聽孩子的需要很重要,就馬上又問道:“從南方回來的燕子在哪里呢?”接著,孩子們就做出翩翩起飛的動作,扮演小燕子?!按蠹铱纯?,哪只小燕子的舞姿最美呢?”這個創設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喜悅與活力,有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只有善于傾聽,才能和幼兒的心貼得更緊,才能正確判斷孩子在想什么,為什么會這么想;只有善于傾聽,才能及時在孩子回答不正確或者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地方予以指出并正確分析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兒童,使教師的教育更具針對性。
幼兒園教師應做好的傾聽者,為每一個兒童提供傾聽自己思想的機會,在尊重、理解兒童的過程中,對兒童表達的各種想法或疑惑作出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教師在傾聽兒童欲望與需求的同時,還要傾聽兒童的情感與思想。大班晨間活動時,孩子們在自由地玩耍,我在準備活動中要用的教具,菲菲沒有和小朋友一起玩,而是不停地在我的身邊轉來轉去,我當時也只顧忙著手里的事,沒有注意到菲菲的反常表現。菲菲實在忍不住了,慢慢地走到我的身邊,輕輕地拉拉我的衣服低著頭小聲說:“老師,老師,我爸爸是個大壞蛋!昨天還和我媽打架,把我媽身上都打青了,我好害怕!”
平時我就知道菲菲爸爸和媽媽多年來感情一直不和,但是,為了孩子,菲菲媽媽一直都沒有離婚。今天,菲菲把她埋藏在心里的秘密傾訴給她認為合適的聽眾。隨著菲菲的傾訴,我的心也為之震顫,我沒有想到在一個小小孩子的心中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個秘密。是的,在成人的眼里,孩子們永遠都是天真燦爛、無憂無慮的,但就是在這樣本應無慮的孩子的心里卻隱藏著連成人都感到沉重的秘密。我不僅聽到了菲菲深藏心底的秘密,而且感覺到了菲菲精神上的壓力和心情的沉重。在同情菲菲的遭遇,理解菲菲的心情,為孩子感到難過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擔,強烈的責任感促使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地關愛孩子,傾聽孩子,研究孩子,尋求恰當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年幼遇到困難時,他們需要我們教師輕輕摸摸他們的頭,拉拉他們的手。這種親切的關懷會讓孩子們感到很甜蜜。對對方所述做簡單的答復和簡單的解釋,都表達了教師對兒童言說的理解,對他們痛苦與快樂的同情與共享。通過傾聽與反饋,教師與兒童在心靈上產生共鳴,在情感上互相交融,在思想上變得默契。當孩子產生不良情緒時,成人只要耐心去傾聽,并肯定孩子的感受,在傾聽的過程中,要與孩子的情緒保持一致,可以多關注孩子的肢體語言、臉部表情。當孩子流露不良情緒時,成人要積極回應,摸摸抱抱他們,讓孩子感覺到大人是在耐心傾聽。如果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采取沉默的態度,大人就要啟發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如果孩子很傷心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予以安慰:“你感到很傷心,是嗎?說出來讓我聽聽?!边@樣,孩子就感到自己的情緒得到了別人的理解,減輕了孩子精神上的壓力,為孩子分憂解難,還孩子快樂的童年。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是一個有生長力和生命力的自動的小孩,兒童不是‘小人’,兒童的心理與成人的心理不同,兒童時間不僅作為成人之預備,亦具有其本身價值,我們應當尊重兒童的人格,愛護他們的天真爛漫。”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會傾聽大多數幼兒的欲望和情感,更要傾聽個別兒童的思想。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各自的生命體驗形成并規定著不同的生命,同時也被這樣的生命規定著體驗的程度。每個兒童都有特別表現。在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傾聽兒童的正常表現,更要傾聽兒童的特別表現。
我班的奇奇常常不遵守紀律,喜歡到處搞破壞,還打小朋友,大家都不喜歡他。做游戲時他專門捉弄小朋友把小朋友弄哭;午睡時,他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老長;上課時,在教室走來走去。他的自由散漫、調皮搗蛋已經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墒牵彩前嗌系囊环肿?,總不能讓他一直自由下去吧,大家孤立他,他也感覺孤獨,我該怎么辦呢?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我發現奇奇也有優點,如他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擦桌子,拿東西。我就以賞識他的語氣跟他交談:“奇奇,你真是個勤勞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聽老師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上課認真舉手發言,那老師小朋友都會喜歡你,我們還要請你當值日生?!惫陋毜乃c了點頭,認真地說:“我會聽老師話的?!彪m然,做操時他還是會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會兒玩具,戶外活動時他會趁你不注意把小蟲放到別的孩子身上,但是他也有了進步。平時我也用自己的愛心、耐心來多關注奇奇,多聽他的感受,有了一點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讓他有成就感,他開心極了。因為了解了他的內心,尊重他的個性,走進了孩子心靈,奇奇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說。漸漸地,小朋友們都愿意跟奇奇玩了,也喜歡奇奇了,我們認真傾聽的實效也達到了,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傾聽他們心聲更有益與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更能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在發現兒童的特別行為后,尋找機會,真誠地與他們交往,探詢兒童內心深處的秘密,給予關心和引導,也許教師就會解開兒童特別行為的謎底,理解兒童的特別行為,所以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多傾聽孩子的對話,多傾聽孩子的表白,傾聽孩子的坦然吐納,傾聽他們的心聲,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真正傾聽孩子語言的老師,會在肢體動作上變現出:身體稍稍向前傾,表現出對孩子的話題有興趣的樣子,并且用專注的眼神看著孩子的說話,傳遞給孩子的是興趣和愉悅情感,并隨著話題不斷深入做出相應的回應。在交流過程中使用豐富變化的表情,如保持微笑,并適時表現出驚訝,他們會認為教師是在真正傾聽自己的談話,老師會得到孩子更多生活信息,孩子也會從老師專注的傾聽中得到自信。
真誠的傾聽還能使教師得以走入兒童的內心深處,感知兒童對生命的理解,體驗兒童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痛苦,把握兒童成長的脈搏,傾聽是師幼心靈溝通的紐帶,教育又被稱為傾聽者的教育。明確傾聽他們的內容,抓住傾聽的要點,使教師成為一個真誠的傾聽者,敞開心扉傾聽幼兒的心聲,讓傾聽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態度。
(浙江省紹興市柯巖中心幼兒園)
[1]張明紅.學前兒童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劉晶波.幼兒園師幼互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曉東.兒童教育理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