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娟
在案例反思中尋求幼兒挫折教育的策略
文 朱 娟

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現在的小孩怎么越來越難教了,有的幼兒自我意識強烈,只能贏、不能輸;有的禁不起失敗,遇到困難就退縮;有的脆弱敏感、嬌氣,說不得。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在園面對挫折時的表現,以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滿足幼兒心理成長的需要,更好地發揮幼兒園的教育作用。
幼兒;挫折教育;案例反思
在幼兒園里,幼兒離開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既要適應集體生活中的種種摩擦,又要適應獨立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大部分幼兒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會表現得迷茫、急躁、不知所措。本學期以來,我對中班幼兒展開了跟蹤觀察。在觀察中,我發現,班級中孩子們遇到挫折后的表現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
案例一:遇到困難就退縮
在美工活動中,多多拿到材料后,并沒有沿著虛線折整齊就開始剪了,結果剪出來的圖形并不是我們最終想呈現的樣子。邊上的小妤說:“啊呀,你剪錯啦。”多多有點不知所措,于是我過去問他:“遇到了什么問題?”他說:“老師,我不小心剪錯了。”我說:“老師再給你一張紙,你再試試。”多多皺著眉頭跟我說:“老師,我不會。”邊上的小妤對他說:“你要先折一下再剪就行啦。”我對他說:“是的,小妤說得對,你沿著虛線折整齊了,再試試看。”多多把手攤在桌子上,嘆了口氣,還是沒有動手,他不時看看別人剪。我再次提醒他:“多多,沒關系,再試試看。”他拉著臉對我說:“我不會,這太難了。”
案例二:不稱心就發脾氣
浩軒、逸騰、太陽等人在玩投籃游戲,他們自己制定了規則,輪流投球,誰進了誰就算贏。新一輪投籃開始,逸騰、太陽都投進了,輪到浩軒投了,他把球拋得太高,撞到籃板彈了出來。逸騰和太陽在邊上歡呼:“哈哈我們贏了,就你輸了。”浩軒抱起皮球撅起嘴巴,氣呼呼地說:“你們煩死了,不和你們玩了。”逸騰說:“那你不玩的話,我們玩。”說著他對太陽說:“對不對?”太陽說:“對呀。”浩軒生氣地把皮球重重摔在地上,然后兩只手扒著籃球筐,說:“不玩了,誰都不能玩。”
案例三:遇到挫折就哭泣
練習韻律操的時候,文文的動作不夠到位,沒有力氣。于是我提醒他要力氣大一點,練習的時候,他還是有氣無力,手臂動作軟綿綿的,站姿也是彎腰駝背的。于是我再次指導了他,提醒他背要挺起來,手臂要伸直。他聽了之后,沒有跟著大家一起做,一個人低著頭哭了起來。我安慰他:“你的動作都會了,但是力氣太小,男孩子要有力量一些,我們再試試好嗎?”他低著頭一直哭,也不肯再練習了,其他老師又是安慰又是勸,可是都沒有用。放學的時候,他情緒稍微平靜了些,可是一看到媽媽來接,他立刻鉆到媽媽懷里大哭起來。
從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幼兒都存在一些普遍的特點:畏難、好強、倔強、心理脆弱。反思如今的幼兒為什么承受不起一點挫折,我想這與當今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可分割。現如今部分年輕家長盲目地推崇表揚教育,過度地贊揚幼兒,使得幼兒經不起別人的批評和負面的評價,心理承受能力差。在生活方面,處處包辦代替,造成了幼兒依賴性太強,怕困難等。挫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可逃避的事,馬斯洛曾說過:“完全沒有挫折、痛苦、危險是很危險的,一個人必須獲得挫折耐受力才能成為堅強的人……兒童可以從適度的挫折中獲得好處,并由此變得更加堅強。”所以在幼兒期對幼兒展開挫折教育,使其切實掌握應對挫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對幼兒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呢?
幼兒怕困難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缺乏鍛煉,不知道怎么辦;有的是成人過于嚴厲,幼兒害怕失敗。案例一,多多是一個自尊心比較強的孩子,當他失敗后,他不愿再次嘗試,害怕自己做不好。對于這樣的幼兒,首先要多鼓勵幼兒,當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要急于去幫助,而是要和幼兒一起動腦筋想辦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獲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自信心也會獲得增長。其次,當幼兒遇到挫折的時候,要引導幼兒學會反思,學會在失敗中尋找原因,從而在失敗中獲得經驗。最后,成人要正確對待幼兒的失敗,不要過于注重結果,也不要急于否定他們,可以通過一些積極、勵志的故事引導幼兒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心態。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幼兒遇到挫折就發脾氣,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系。有關研究表明:家庭氛圍的確能夠影響孩子的性格,和諧環境中的孩子性格發展一般都比較好。父母對孩子使用暴力、不講究教育方法,結果使孩子性格壓抑、扭曲,逐漸形成強烈的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這樣容易使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稍有不順就大發脾氣。還有的家長,過于遷就幼兒,游戲中、比賽中都故意讓著幼兒,使得幼兒過于要強,輸不起。案例二中,浩軒是一個自尊心較強,好勝心也強的孩子,他很要面子,缺乏控制情緒的能力,當他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他就會大發脾氣。對于這樣的孩子,首先家長和教師都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在生活中,要多關注幼兒的情感需要,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在幼兒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這樣有助于減少幼兒發脾氣的機會。其次,當幼兒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被幼兒的脾氣所牽制,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批評、懲罰、忽視等方式,使幼兒接受挫折教育。當幼兒犯錯誤的時候,要對他們給予適當批評,指出其缺點和不足,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不足,學會自我調節。
很多家長為了讓幼兒少栽跟頭,會幫助幼兒掃清一切障礙,以為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是家長過度的保護阻礙了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孩子會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導致自己所得的經驗不足,從而依賴心變強并害怕挑戰。案例三中,文文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平時不聲不響,比較被動,不會主動融入孩子們的游戲中去。對于這樣的幼兒,我們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讓幼兒知道老師、家長都是愛他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學會堅強,讓他學會自己控制和克制哭的不良情緒。其次要讓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進行體能上的鍛煉,以鍛煉他們的意志。第三,在教育幼兒的時候要有原則,可以適當地尊重幼兒,但當幼兒違反了一些原則性的規矩時,應該及時地指出,鼓勵幼兒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第四,提高幼兒的抗挫能力,幫助幼兒明白遇到事情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而不是幼兒哭了就一味地遷就他,滿足他。最后,提醒家長不要過度包辦,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性。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家長和教師都要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幼兒在生活體驗中正確應對挫折,逐步培養幼兒勇于克服困難、應對挫折的能力。抗挫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家庭、幼兒園和社會要互相合作,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制定適宜的挫折教育培養目標和方案。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抗挫折的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堅強的意志和積極樂觀的態度。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思賢(機關)幼兒園]
[1]袁源.幼兒挫折承受力培養的個案研究[M].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趙旭曼,侯艷.挫折教育與兒童抗挫折能力芻議[J].少年兒童研究,2011,(14).
[3]徐樂,劉忠原.淺談幼兒抗挫折能力的培養.社科學論[J].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