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鵬飛??
摘要: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促使我國的文化事業(yè)也得到飛速的發(fā)展,體育教學是大專學校的基本教學內容,也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綜合發(fā)展的保證。與此同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使諸多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被引入到大專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本文通過對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傳統(tǒng)大專體育教學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分層教學法在其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可行應用策略,旨在促進大專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大專體育;教學;應用
引言: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已經滲透到各階段的學校教育過程中,也為大專體育教學帶來重大的發(fā)展機遇,使大專的體育教育教學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大專體育教學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促使其教學成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時學生主體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單一的教學方法也使其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法的應用,為大專體育教學拓展了新的教學途徑。
一、傳統(tǒng)大專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因材施教是現(xiàn)代教育基本的教學準則,大專學校的學生由于先天體育運動素質以及后天體育教育程度的不同,會呈現(xiàn)不同的身體運動能力差異和學習能力差異,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大專體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一致、教學模式一致、教學目標也一致,對于體育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來說,對于體育教學的接受能力較強,會配合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要求,而對于體育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相對存在欠缺的學生而言,則會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存在較大程度的畏難情緒,教師的教學壓力過大,還會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過低,會讓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覺得體育課程學習乏味無趣,而教師的教學目標設置過高,則會讓基礎較差、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難以實現(xiàn)教學要求,進而使課程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開展課程教學活動往往會采用自身比較擅長的教學項目,缺乏對學生主體的尊重,教學內容以教師的主觀意志為重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個體發(fā)展需求沒有沒有得到關注,有悖于教學改革中對學生為教育主體的教學地位要求,學生對于體育學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調動,也限制了體育教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應用策略——以體能訓練為例
(一)對學生的體育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進行深入了解,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
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首先需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以保證后續(xù)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之前,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式的體育運動訓練,分別進行短跑基礎測試、長跑基礎測試、耐力測試、肌肉機能測試等方面的測試內容,掌握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指導,進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體育技能掌握情況。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調查問卷調查,進行適當?shù)慕逃L談,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人發(fā)展目標等問題進行了解,將反饋資料進行分析和樹立,使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并根據(jù)調查了解成果總結成為學習檔案。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體育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將教學集體劃分為三個教學層次:初級學習小組、中級學習小組以及高級學習小組,大致的層次劃分比例為1:2:1,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情況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調整,不同學習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的學習變化也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參考意見,學生們都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學有所得,進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課程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根據(jù)教學層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進行分層次教學法,教師也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分組,為不同的學生小組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設置。對于初級學習小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夠在原有的體能基礎之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夠接受一定強度的體能訓練;對于中級學習小組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實現(xiàn)體能的積累和提高,能夠進行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并逐漸向高級學習小組的運動能力發(fā)展;對于高級學習小組的學生需要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訓練能力和負荷強度,能夠盡量具備競技運動的基礎素質和水平。通過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的提升自己的訓練強度,逐漸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而在不斷的發(fā)展和提高過程中,實現(xiàn)體育運動精神和運動素質的積累以及提升,差異化教學目標不會讓學生感覺體育課程學習過于吃力,能夠不斷的提升體能訓練強度,實現(xiàn)學生綜合運動能力的提高。
(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差異化的教學內容
不同的教學目標所體現(xiàn)的運動能力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需要在不同教學目標的引導之下,結合一定的基礎教學內容,同時附加差異化的教學內容,以實現(xiàn)差異化的能力提高。首先教師需要進行基礎教學內容的制訂,針對初級學習小組的學生,學生要能夠對基礎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教學訓練,并能夠對低強度的
教學內容進行重復性練習,使學生的運動機能能夠不斷被激發(fā)和調動,以促進這一層次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針對中級學習小組的學生,學生則要在基礎教學內容之上,增強訓練強度,使學生能夠實現(xiàn)身體負荷能力范圍內的能力提高;針對高級學習小組的學生,學生則需要以基礎學習內容為熱身運動,不斷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盡量實現(xiàn)自身競技水平的提高。以中長跑體能訓練為例,低級學習小組需要進行400米的跑步訓練,并能夠在單次訓練結束之后,進行適度的身體調整,進行重復性的訓練;中級學習小組的學生則需要能夠順利完成400米訓練,能夠嘗試提升到800米的訓練強度,并逐漸嘗試將訓練強度調整為1000米、1200米;而對于高級學習小組的學生而言,400米訓練只能作為熱身運動,需要其能夠將訓練強度設置到1500米、2000米,乃至3000米。通過這種訓練層次的遞增,使學生的耐受程度不斷提升,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三、應用分層次教學法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保證對學生的充分尊重
教師應用分層次教學法需要保證對學生充分的尊重,不能夠因為學生在體育基礎和學習能力方面表現(xiàn)的差異而忽略學生的主觀感受,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能夠理解踐行分層次教學方法的實用意義,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接受差異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表現(xiàn),積極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夠得到維護,保持學生對于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根據(jù)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對教學分組進行合理的調整
分層次教學方法應用一段時間便能夠體現(xiàn)一定的教學成果,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提升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調整,對于學習能力提升的同學向高一層次的學習小組劃分,使其訓練成果能夠得到充分肯定,進而促進整體教學成效的提升。
結論:分層教學法符合教學改革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同時也符合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時,要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和教學內容,并根據(jù)實踐情況及時進行教學總結和教學分組的調整,保證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貴芳,毛建民.淺析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2):166-166.
[2] 陳海麗.基于分層教學法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才智,2016,(29):97-97.
(作者單位:安徽公安職業(yè)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