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馬眾?オ?
摘要:校園文化是一個社會時代精神的縮影,直接反映了高校的辦學思維及育人理念,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人生觀、時間觀、價值觀的樹立。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影響下,各高校應積極鞏固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為社會為國家輸送高水平的人才。本文立足新時期良莠不齊的社會文化以及日益進步的網絡技術的角度,探究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時代精神的縮影,校園文化也影響著大學生政治主張、行為準則及身心健康。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但我們仍需冷靜分析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此尋求文化建設問題上的新突破。
一、校園文化的含義
主要的觀點有:“校園文化是學校在教學管理及整個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保弧靶@文化指學校在長期的育人實踐中所逐步營造的具有學校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綜合大部分學者的觀點我認為校園文化是指學校育人環境中的所有文化現象,是一種校園精神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意識和精神氛圍。具體是指師生員工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2]
二、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
在多元的社會文化和高校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校園文化作為高校獨具特色的精神、物質、制度的產物,引導和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道德水平、價值觀念、人格素養而且還能夠反作用于社會使優良的傳統文化蔚然成風。高校校園文化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與國家落實科教興國的政策密不可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發揮著教育作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全校廣大師生的行為準則,能夠獲得課堂教學難以實現的成果。此外校園文化還能發揮激勵的作用,激勵教師注重自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學生則注重自身素質修養,努力成為高素質人才。因此加強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刻不容緩。
三、高校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園文化建設內容上缺乏特色
目前高校開展的各項活動的途徑豐富多樣,但內容上沒有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時代特點,開展的文化建設活動只是流于形式不注重內涵,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從而對學生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教育作用。這是各高校文化建設上的主要問題之一。
2、學生參加文化建設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對象是全體師生,單純靠教師一方力量的支持顯然是不夠的,只有意識到參加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師生,學生要意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建設校園文化,使得教師和學生成為活動的共同受益者。
3、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沖擊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新媒體走進我們的生活,新媒體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新媒體的存在加強了我們與外界的交流,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獲取知識的途徑。從不利的方面來看,我們也從新媒體上了解到一些社會上消極的動態,這些不良信息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這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挑戰。
四、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
1、校園文化活動缺乏新意
文化活動是建設校園文化的具體實施手段,也是最立竿見影的方式。因此不能將活動當作是任務來完成,更不能忽視舉辦活動的目的和實效,所以文化活動的內容要和學生自身的利益休戚相關。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文化特色不明顯,不能將淺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視作文化建設的全部內容。許多高校開展的文化活動千篇一律,要在共性中展現個性。校園文化建設要具備開放性和創新性。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各高校應該倡導兼容并蓄,放眼世界,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讓校園文化建設蓬勃發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處體現創新意識,有意識的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2、學生未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科教興國政策實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學生不能只顧低頭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而拒絕接受人格素質上的培養。文化素質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高智商的天才并不是當今社會缺少的,國家需要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在物欲縱橫的時代,大學生參加校園活動的目的不單純,面臨高校擴招,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下降,就業形勢卻十分嚴峻。我認為一部分同學會因為獎項激勵而參加,從而增強與別人的競爭力。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失敗之處,也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3、網絡上不實的謠言阻礙大學生對社會的正確認知
網絡平臺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一方面網絡促進了社會上先進文化的傳播,同時也有一些負面思想趁虛而入。有些不實信息顛倒黑白、歪曲事實,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其次,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例如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而忽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大學生需提高抗腐化侵蝕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
五、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1、以改革創新為導向開展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活動
在全國倡導改革創新的時代,高校不能再拘泥于傳統,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及育人理念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活動,文化活動的形式不應該局限于講座、征文、社會實踐等形式。文化活動的內容要獨樹一幟以獨特魅力吸引學生的積極參加。學校要全面貫徹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將文化活動與德智體有機的結合起來,將教育的功能貫穿到文化活動中去,讓大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收獲知識、提高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道理修養以及科學文化素質。
2、全體師生共同樹立全員參加的意識
如今黨員在人民群眾心中的位置不可撼動,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學生黨員更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體學生要樹立全員參加的意識。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核心力量,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更應該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學生黨員的帶動,學生黨員的示范作用的發揮著無形的力量傳遞于校園的各個角落,使身邊的同學們深受感染,隨之改變自己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偏見,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
3、校園新媒體發揮引導育人的功效
新媒體的出現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平臺。高校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的優勢,及時向廣大師生宣傳校園資訊、文化講座及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同學們時刻感受到校園日新月異的變化并自覺融入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隊伍中。新媒體的推廣加快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腳步,也豐富了同學們精神生活。此外,教師也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利用新媒體平臺征求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意見,提供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學相長更好地發揮育人的作用。
在文化致勝的時代,高校一定要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綜合實力的體現,我們一定要秉持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認識,通過切實有效的方法創建奮發向上、崇尚科學的校園文化,培養有知識懂文化、有能力懂道德的大學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需要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格局。
[參考文獻]
[1]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6).
[2]杜曉紅.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東北:東北師范大學.2005.
[3]聶小燕.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6(04).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