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梅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文章展開了研究,并提出正確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素養;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一、加強閱讀積累,夯實語文根基
閱讀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最好途徑。為了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我們班級有專門的圖書角,定期補充新書。班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存折”,用來積累記錄自己的閱讀經驗。此外,每學期我都會根據年級段特點,布置學生共讀一本或幾本書,然后著眼于學生感興趣的點,抓住契機開展閱讀活動,讓他們真正做到與書為友。
在平時的閱讀課中,我也常會選擇一些名家名篇讀給學生聽。《小桔燈》讓學生認識了一位在艱難的生活逆境中善良堅強的農家少女;《背影》讓學生在樸素真切的語言中,感受到了一位父親的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凡卡》讓學生了解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在這些名篇的引領下,學生開始認識冰心、朱自清、契科夫等中外名家,并主動去閱讀他們的作品,在與文學巨匠們的對話中提升文學乃至做人的素養。
二、勤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 抓住課本,扎實訓練
語文課本是輔助學生寫作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普羅米修斯》中的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后,發生了什么事情?《鷸蚌相爭》中,漁夫把鷸和蚌捉回去后,故事會不會有新的進展?學生拿起手中的筆進行續寫,讓自己的想象自由馳騁,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又鍛煉了寫作能力。
此外,仿照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各種仿寫訓練,也是訓練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如仿寫課文中的排比句式,仿照課文的總—分—總方法進行構段訓練,仿照課文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仿照課文按時間、地點的順序進行寫作……模仿課文進行各種寫作方法的訓練,讓學生有本可依,比單純地教寫作方法效果會好很多。
2.利用日記,加強訓練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三年級開始,我便鼓勵學生每周至少堅持完成三篇日記,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了讓學生的日記有話可寫,我常常布置一些體驗活動,為學生尋找寫作素材。如讓學生進行“護蛋行動”、為家里洗一次馬桶等,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便不會覺得無話可說。
此外,我還常常組織學生在某一個星期寫一個共同的話題,如“下課鈴響后”“我們班的學霸們”……改寫成功的日記及時和全班同學分享,點評,學習其他同學寫作中獨特的視角、幽默的語言、謀篇的技巧等,由于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對寫作也逐漸有了興趣。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立足課堂,開展語文綜合性活動。在我們班級,有一個“開課三分鐘”活動,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敘新聞,講故事,誦讀優秀詩文,推薦好書,發表演講,介紹名言等,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其次,依據教材開展語文活動。如根據課本進行課本劇表演、“小導游”活動等。最后,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語文拓展性活動。如在節假日,組織學生制作“手抄報”或“剪貼報”;每年寒暑假,布置學生讀課外書,開學時進行“好書推薦活動”等。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當然,關于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會涉及諸多因素,我們只有不斷探索創新,在新課程的指引下,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長期發展,引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力爭讓學生對我們的民族語言有深厚的感情,為學生打下一個“精神底子”,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鐘地福.淺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情感讀本,2016(20).
[2]徐 瑛.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