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鴻
摘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鄉村,這是當前我國農村,尤其是“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一項重要任務。村干部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針對目前這項工作存在的問題,須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教育培訓及參觀學習力度、以精準扶貧為抓手、增強村干部的“獲得感”,從思想保障、工作能力、重要抓手、獲得感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發揮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村干部;生態文明建設;對策措施
一、前言
2014年,鳳凰縣的老洞村和拉毫村兩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入“國保”名錄,這些年來,兩個村寨享有“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傳統古村落”、“湖南美麗少數民族特色村鎮”等諸多榮譽。2005年以來,湘西州推行城鄉“同建同治”工作,在廣大農村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然而,長期以來,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欠賬多,難度大。近年來,雖然兩個村寨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效,但同時也仍然存在一些較突出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鄉村干部的作用發揮至關重要。村干部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者、組織者、參與者和踐行者,他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為此,要積極采取措施,充分發揮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二、發揮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的有效途徑
(一)抓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筑牢思想保障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理論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專列一個部分部署生態文明建設,而且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作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之中。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此外,習近平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系列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名論斷。這些是指引中國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然而,在調研中發現,老洞村和拉毫村兩個村的黨建工作開展不理想,支部比較松散,理論學習不夠。為此,村支兩委應該加強“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上述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納入學習內容當中,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真正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作為群眾致富的引路人,傳道者只有首先明理,在思想上筑牢生態文明理念,才能在行動上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并帶領廣大群眾做好村寨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二)加強教育培訓及參觀學習力度,提高工作能力
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尤其是村支書和村長兩位主要負責人,是村寨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少數”。其領導建設能力如何,決定村寨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客觀地說,目前在我國農村,尤其是西部偏遠的農村,村支兩委班子成員的文化程度低普遍偏低,由此導致工作能力不足。鳳凰縣的老洞村和拉毫村兩個村寨的支書、村長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貧乏的知識,加上培訓、繼續學習的不足,嚴重阻礙了他們的工作能力。人的思想觀念和能力不可能從天而降,唯有加強學習教育和培訓,才能提高思想理論和專業素質能力水平。因此,縣、鄉鎮兩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配備優秀師資,積極組織村支書、村長等村干部隊伍中的“關鍵少數”落實好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培訓的力度。在學習教育培訓中,切記走過場,邀請優秀學者上課,講解國家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講授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環保養成、垃圾分類處理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還須組織學員外出,到周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開展突出的村寨、社區等參觀考察,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村支兩委班子成員環保意識和素養的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的提高,必然會有力推動村寨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
(三)以精準扶貧為重要抓手,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2013年,習近平提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這是引領廣大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大戰略舉措。四年多來,這一思想在全國貧困地區得到有力貫徹執行。當然,每個村寨的寨情不同,要實現脫貧致富,必須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自然環境優美、苗族文化豐厚,這是老洞村和拉毫村兩個村寨的優勢所在。同時,兩個村的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已于2015年通過湖南省住建廳審查通過。此外,2015年,湖南省旅游局扶貧工作隊進駐老洞村,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新路子和后發展山區旅游扶貧新路徑。因此,抓好精準扶貧工作,這是老洞村和拉毫村的村干部的第一要務和最大的政治。結合村情,以脫貧致富為目標,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為此,村干部應積極配合和支持扶貧工作隊的工作,宣傳和動員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生態農業。同時,積極向廣大村民宣傳省住建廳審查通過的“村寨規劃保護圖”,引導村民保護好村寨風貌、建筑群、歷史遺存等,形成具有濃郁地方人文特色的傳統風貌展示名村,留住鄉愁,努力建設美麗鄉村。
(四)增強村干部的“獲得感”,激發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村干部的“獲得感”如何決定其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和創造性的強弱。作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量大、任務重、要求高,村干部的工作強度、工作壓力比其余許多村寨的干部都要大。例外,處于生計壓力,他們除了做好村里的工作之外,又要從事田間勞作,非常辛苦。然而,調研中發現,老洞村和拉毫村兩個村寨的支書、村長和會計每人每月工資才1000多元。兩個村的村干部,其年齡在45-55歲之間,上有老,下有小,均是家庭的頂梁柱,經濟面臨較大壓力。對此,縣鄉兩級政府要增加工資。就目前而言,每月固定工資應不少于2000元,年終根據考核,還應有相應的獎金或福利待遇。此外,對工作突出的村干部,縣鄉兩級政府要給予表彰。唯有經濟上提高收入,精神上給予表彰獎勵,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增強村干部的“獲得感”,才能激發廣大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搞好村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為村寨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生態屏障。
三、結束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重要戰略布局,是“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鄉縣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提高思想認識,針對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充分發揮村干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本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努力建設美麗鄉村[J].中國農村經濟,2016(10).
[2]熊哲欣.大湘西鄉村生態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的對接分析——以德夯苗寨民俗風景區為例[J].中國市場,2015(13).
[3]文怡,龍曄生.特色村寨建設中的生態文明[J].民族論壇,2014(1).
[4]李忠斌,王相宇,代晶.武陵山片區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實證分析[J].民族論壇,2013(7).
[5]蘇慶華.黔東南少數民族地方性生態知識及其現代價值研究[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2(2).
[6]南文淵.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9(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湖南“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以湘西州苗族特色村寨為例(14C0892)
(作者單位:懷化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懷化 418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