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劉炳晨 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中心小學

步驟圖

人物 徐彥辰
本課是以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瓶子為創作媒材,為一節“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課程。以形成學生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為目的,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側重引導學生根據瓶子自身外形的特點,適形聯想,發揮想象力,裝飾瓶子,讓它來個大變身。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環境和生態,突出應用性、審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
本節課以體驗式教學為手段,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地突出美術教學形象、直觀的教學原則,同時以豐富的圖片資料,使美術課向多元、綜合的方向發展。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教師示范以及運用電教多媒體手段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利用瓶子的外形進行聯想,使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適形設計的本領。
2.利用超輕黏土,運用泥塑技法對瓶子進行裝飾設計,把它變成有趣的作品。
3.靈活運用揉、壓、搓、盤等泥塑技法,制作造型別致的黏土裝飾瓶。
1.在制作裝飾瓶的活動中,學習運用揉、搓、捏、卷、盤、壓等泥塑技法。
2.通過小組合作,制作造型別致的黏土裝飾瓶。
通過制作黏土裝飾瓶,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體驗探究、發現和制作的愉悅,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享受小組合作的樂趣。
(教師拿出一個廢舊瓶子)
“老師手里有一個廢舊瓶子,大家有什么辦法能給它來個‘大變身’,讓它變得更加漂亮,更加與眾不同?”
(課件出示各種瓶子裝飾圖片。)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巧做裝飾瓶。”
(板書課題——巧做裝飾瓶)
1.欣賞古今中外各種好看的瓶子。
“古今中外,聰明的人們制作出了各式各樣好看的瓶子,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課件播放瓶子圖片)
2.復習泥條盤筑法。
“上節課,我們為黏土制作了底色,誰來說說我們是用哪種泥塑技法制作的?怎樣制作的?”
(板書:泥條盤筑)
“對,我們先用黏土搓成一根長長的泥條,再把這根泥條沿著一個方向一圈一圈地盤繞到瓶子上,用這種方法給瓶子制作了底色。看同學們制作的作品多漂亮!你們可真棒!”
1.學習用黏土裝飾瓶子的方法:
“底色完成后,我們可以用黏土捏出各種自己喜歡的圖案,貼在上面進行裝飾。”
(教師示范:將事先做好的裝飾圖形貼在鋪好底色的瓶子上)

美麗的花園 陳爽 宋香凝

百花叢 司雨東 尹心妍

彩虹花 喬琳 張景怡

小貓的樂園 張昊 單冰堰

天鵝湖 賀立婷、劉宇

海洋公園 李露 鄭荷玲

學生作品
“看,一個漂亮的瓶子就完成了!”
(課件播放:教師制作完成的瓶子圖片)
(板書:圖形裝飾)
2.小組討論,研究瓶子的裝飾方法:
(1)教師將示范作品發給各組同學。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近距離觀察示范作品,研究作品上面各種圖形裝飾的制作方法。
(3)組長匯報討論結果
(4)教師小結:
(板書——技法:揉、搓、捏、卷、盤、壓)
3.教師示范:
“我們可以把剛才提到的方法結合起來,制作出多種多樣的圖案來裝飾你手中的瓶子。”
(教師演示制作玫瑰花。)
4.欣賞其他學生的彩瓶裝飾作品。
“看完了老師做的,再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其他同學的作品。”(課件出示學生裝飾瓶作品)
1.藝術實踐要求:
兩人一組,靈活運用所學泥塑技法,對瓶子表面進行裝飾,制作一件完整的黏土裝飾瓶作品。
2.學生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1.展示學生制作的裝飾瓶作品。
2.舉辦票選活動,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獻上一枝花,選出最好的三件作品。
3.得票最多的組,由一名學生介紹自己和組員共同完成的作品。
4.教師點評。
1.欣賞其他用彩色黏土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裝飾的作品。(課件播放圖片)
2.欣賞教師范作。
在本堂課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資料供他們欣賞。其中既包括古今中外各種不同樣子的瓶子圖片,也有許多不同學生的作品圖片,為學生獻上一份視覺盛宴,也為學生構思提供了素材。
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研究瓶子的裝飾方法,我為每個小組學生準備了一個不同造型的示范作品,讓學生拿在手里,近距離地觀察,從而掌握瓶子的裝飾方法。
本節課的主題是將廢舊瓶子變廢為寶,變成一個好看的裝飾瓶。以廢舊瓶子作為基礎形對其進行裝飾,既解決了學生造型上的困難,又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件中古今中外各種不同樣子的生活中的瓶子圖片,既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又體現了美術教學的人文性。
在研究瓶子的裝飾方法環節,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總結出制作時常用的幾種泥塑技法。通過自主探究,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都能靈活運用所學泥塑技法,設計制作一個精美的裝飾瓶作品。課后拓展環節的圖片欣賞和教師范作也帶給學生更多的靈感與創意,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很多學生都在課下制作了更多黏土裝飾品與我分享,很好地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