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明
一所學校會為了更好地發展而變換所在地,比如,戰時北大、清華、南開為了保存高校教育,共同成立西南聯合大學;今天,越來越多的高校為了尋找開放的辦學環境而異地辦學,比如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就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院校。如今的青島對哈爾濱工程大學而言,也是如此。
一所低調的船海專業名校
有人喜歡將武俠世界里的各大門派和國內高等院校對應,桃花島則被用來形容那些處事低調,但實力不俗的學校,哈爾濱工程大學就在此列。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陳賡大將任首任政委兼院長。后來的國防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都是從這所學校分建而來。
分建和改建之后的學校經過發展,被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被譽為“不穿軍裝的海軍院校”。特別是“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更是業內一強。
但無論是學校師生,還是社會,都對一所以船海為主要特色的院校卻深處內陸這一事實深感遺憾,用師生自己的話來說,“研究船海卻遠離海洋,總歸不是那么一回事?!笔聦嵰彩侨绱?,學校位居內陸給許多需要實地實驗的涉海項目帶來了一定限制。
到海邊去,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發展道路上的“剛需”。
花落青島
從2000年開始,學校開始尋找“出海口”,他們試圖將學校涉海研究轉至沿海城市,以便取得更好的發展。遠至三亞,近到大連,都成為被考察地點。但最終,青島成為他們的“出海口”。2014年,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成立。
談及緣由,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船舶科技園總經理孫宏放認為:“哈爾濱人民和青島人民在親情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最重要的是,青島的船海研究優勢和海洋氛圍更加契合學校的發展規劃。”
的確,就在落戶前的2014年,青島市船舶海工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1.7億元,同比增長14.8%;出口交貨值90.6億元,同比增長27.2%。
“青島市政府和當時膠南市政府表現的誠意更是加快了學校落戶的步伐,當時的主管領導十三次赴哈爾濱考察,給學校最終的‘出海提供了強大的政府支撐?!睂O宏放說。
科技園占地150畝,規劃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7.6億元,圍繞船舶海工配套、透明海洋、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新材料等領域引進高端創新團隊、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企業總部入駐,力圖形成以海洋科技和軍民融合為特色的高端人才、高技術和高科技產業集聚效應,打造“中國船舶配套之谷”。
園區自建設以來,共引進16個研究中心,初步形成創新研發集聚;引進企業68家,注冊資本4.5億元,實現總產值2107萬元,利稅102.8萬元,初步形成創新產業集聚;建設軍民融合艦船裝備技術保障中心,初步形成海軍裝備配套集聚。
看得見的未來
“剛開始的時候,四周全是荒地?!睂O宏放回憶說。兩年來配套設施迅速集聚,大學一路、大學二路、三沙路在此形成新的交通網,落戶于此的中鐵世界博覽城也已開工建設。
這種快速發展,讓哈爾濱工程大學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一建設青島分校。
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集產業發展需求,集成各類創新資源,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作為集聚了一批船海工程裝備先進技術、同時擁有產學研優秀傳統的哈工程,期待通過新校區的發展在新格局中有所作為。
對青島而言,在十三五重點項目規劃中,明確指出了“打造國際先進的海洋發展中心。圍繞海洋強國國家戰略,加快項目引進建設,撬動青島在更高層面更高水平實現突破”。
8月30日,青島市政府與哈爾濱工程大學簽署共建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校區框架協議,主要建設哈爾濱工程大學(青島學院)、國際聯合學院、校企聯合學院、青島研究院和青島船舶產業園。
而在古鎮口示范區的規劃圖上,中科院青島研究院和中國海洋大學的簽約,更為這里成為海洋科技集聚地提供了無限可能。
作為拓荒者和親歷者,孫宏放見證了學校規劃在古鎮口從無到有,從有到實施的漸變過程,一路走來踏實的腳印讓他相信:“未來的青島分校將會更好地支撐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軍民融合戰略實施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