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遠程 袁善輝 葉玉珍
【摘要】:遂川縣現存眾多老油茶林,產油量低。如何充分提高其經濟效益,是林農當前面臨的迫切問題。如何將低產油茶林進行技術改造,以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關鍵詞】:油茶林現狀、低產林分類及改造措施
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是兩省八縣的交界之處。縣內峰巒疊嶂,嶺谷相間,河流縱橫,溪澗密布。全縣現有耕地38.2萬畝,林地386萬畝,水面5.32萬畝,村鎮道路及其他用地59.4萬畝,是典型的山區縣,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森林覆蓋率達78.4%。是國家重點茶油生產基地,被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油茶之鄉”。現有油茶林面積約72萬畝,全縣23個鄉鎮均有分布,其中巾石、禾源、大坑、珠田、泉江、草林、南江等重點產油鄉鎮15個。主要油茶品種有“遂金籽”、贛9、贛49、贛60等16個。但由于我縣大部分油茶林的經營管理處于“人種天養,廣種薄收,重取輕予”甚至只取不予的狀況,導致油茶長勢差,林相混亂,雜草灌木叢生,處于半荒蕪狀態。有些地方見苗就栽,盲目種植,造成品種良莠混雜,品種不純,管理粗放。同時大部分油茶林存在樹齡老化,品種退化,撫育管理及病蟲害防治跟不上,導致我縣的油茶林雖然面積大,但油茶結籽率低,出油率低,總體產出偏低。結合我縣油茶林現狀,本人準備從以下幾方面對油茶低改技術進行剖析:
1油茶低產林概念:
油茶低產林是指年產油量低于15公斤/畝(產籽量低于40公斤/畝)的油茶成林。
2油茶低產林分類
Ⅰ類林:林分結構合理,優良品種類型60%以上,立地條件較好的油茶林。
Ⅱ類林:立地條件較好,大部分植株處于中壯林,但稀密不均,或老、劣、病、殘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產油量在4公斤/畝以下的油茶林。
Ⅲ類林:土壤較肥沃,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坡度在250以下,老、劣、病、殘株占全林的2/3以上,常年產油量在2公斤/畝以下的油茶林。
3低改技術措施
3.1 撫育改造
3.1.1適用范圍
適用于Ⅰ類林和Ⅱ類林,現油茶林低改普遍采用此項技術措施。
3.1.2林地清理
將油茶林中老、劣、病、殘油茶樹、其它喬木樹種及灌木連根挖除,為油茶林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與環境,同時,也有利于油茶林的墾復和果實采收等后續作業。
3.1.3林分密度調整
對林分密度大,林冠已經郁閉,林冠成半球型或平面型的油茶林,要按照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的原則進行疏伐。疏伐后,保留株數在60-110株/畝,郁閉度調整在0.7左右。
3.1.4整形修剪
在冬季大雪節氣后進行,按照先下后上、由內到外的原則,先修下腳枝,再剪枯死枝、病蟲枝,疏刪影響通風透光的交叉枝、直立枝等,一次修剪不宜過大,以疏刪、輕修為主,剪掉枯枝、病蟲枝、寄生枝、徒長枝等;結果樹強枝輕剪,弱枝強剪。切口要光滑,必要時涂上一層保護油漆。
3. 1.5墾復
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淺鋤。俗話說“冬挖金、夏挖銀”,冬季要深墾,深度在20CM以上,夏季要淺鋤,深度不超過10CM。坡度150以下的梯帶平地和緩地進行全墾,深度20CM左右。坡度150以上的山地,宜采用環山帶狀輪流墾復。
3.1.6挖竹節溝
結合深挖墾復沿環山水平帶內側開挖竹節溝,溝底寬50CM,深40CM;溝距依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大于150的上下溝距8-9米,150以下的溝距12-15米;坡度陡、地形破碎不便于開挖環山水平竹節溝,可根據實地情況,采取挖魚鱗溝等多種形式。
3.1.7施肥
采用平行溝或環狀溝施肥,每年施肥2次。12月-翌年3月施基肥,以生物有機肥為主,施肥量5-10公斤/株;5月份施追肥,以速效肥為主,施肥量0.5-1斤/株。
3.1.8空地補植
對油茶低產林林間空地(原有空地、清理林地和伐除老劣病殘株后形成的空地),要求用花期一致的優良無性系兩年生嫁接苗進行補植。采取大穴(70CM*70CM*60CM)整地,穴內要施足基肥。補植季節以早春為宜,栽植時要根舒、苗正、填土踩實。
3.2高接換種
3.2.1適用范圍
適用于Ⅰ類林和Ⅱ類林,此項技術措施由于要求較高,且嫁接后多年才能看到成效成本太高,每畝投入2000元以上;技術復雜,接1次難成功,往往要接2-3次,普通農民難以掌握,不便推廣;換冠后要4-5年才能形成產量,時間上沒有優勢。因此在實際中很少應用。
3.2.2砧木木選擇
每株選擇3-4個分枝角度適合、干直光滑、無病蟲害的主枝做砧木。
3.2.3接穗的采集
選擇適合當地條件的優良高產無性系。采集樹冠中上部外圍發育充實、健壯、腋芽飽滿和無病蟲的當年生枝條。本地接穗宜隨采隨接。外調接穗保濕運輸,放陰涼潮濕處儲藏,或放入0-40C的冰箱保存。
3.2.4嫁接時間
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9-10月底
3.2.5嫁接方法
一般采用拉皮切接法。
3.2.6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后,待新梢長出3-5片真葉或5CM以上時(一般接后二個月左右),在傍晚除去保濕袋,但仍需遮蔭一至二周,當新梢觸及遮蔭材料頂部時再解除遮蔭,此期間要特別注意:防止螞蟻、飛虱等啃咬保濕袋;及時防治金龜子、蜘蟲等危害新梢。當新梢生長健壯后,于當年冬季或第二年春將塑料綁帶解除。
4更新改造
4.1適用范圍
適用Ⅲ類林。此技術措施由于成本較大,一般農戶較少采用,但可以考慮大戶承包新造。
4.2林地清理
對雜灌較多的林分,先人工砍雜,然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申請煉山造林;對雜灌較少的林分,僅挖除大的樹兜。
4.3整地挖穴
整地時間應在造林前三、四個月進行,坡度在150以下
的緩坡,實行全墾整地打穴;坡度在16-250以上坡面較長的山坡,沿等高線進行帶狀整地再在帶中央挖穴,帶面要外高內低(斜面3-5度)帶與帶之間要有保留帶,防止水土流失。穴規為50CM*50CM*50CM。
5病蟲害防治
必須貫徹“防重于治”,以營林技術為基礎,與生物、藥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保護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如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
【參考文獻】:
1、《油茶豐產栽培實用技術》(國家林業局編發)
2、《油茶栽培技術規程》(LY/T 1328-2006)
3、《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規程》(DB36/T 753-2013)
第一作者:熊遠程 遂川縣林業局草林林業工作站
第二作者:袁善輝 遂川縣林業局大汾林業工作站
第三作者:葉玉珍 遂川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