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要】:朝陽市地處遼寧西部,干旱少雨,生態脆弱,發展林業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發展林下經濟對于提高林業效益和林農的生產積極性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對朝陽市的林下經濟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概述,并且針對現狀對林下經濟的發展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朝陽市;林下經濟;發展對策
林下經濟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發展林下經濟是鞏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綠色增長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產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
1、朝陽市林下經濟概況
朝陽市位于遼寧西部,地形多以低山丘陵區為主,氣候為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為溫差大、日照長、干旱少雨。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146626.3公頃,從事林下種植戶達21萬戶,林下養殖戶25萬戶。
朝陽市林下經濟類型包括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加工、林下景觀利用等,具體有林藥、林菌、林草、谷豆類、野生蘑菇,生態旅游等多種模式。林下種植年產值71044萬元,林下養殖年產值38710萬元,生態休閑旅游年產值7770萬元
1.1林下種植
朝陽市的林下種植模式主要有:林下種藥、林下種植谷豆類、林菌。林藥主要品種有:甘草、苦參、黃芩、黃芪、沙參等。朝陽市的林藥種植模式開展“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模式。2016年全市發展中藥材8.6萬畝,實現產值1.824億元。2016年林下種植谷豆類24.2萬畝,實現產值4.8億元。朝陽市油松林面積320.3萬畝,主要采集松蘑,紅蘑,實現產值2.62億元。
1.2林下養殖
林下養殖是指充分利用閑置的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畜禽養殖生產,主要是以林禽、林畜、林蜂為主,全部采用林下散養。林禽主要包括雞、鴨;林禽主要包括牛、豬、羊、鹿等; 林業龍頭企業開展“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在育種、飼料、疾病預防方面,為農戶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指導。林蜂利用當地大面積的大棗、槐樹、荊條資源,主要生產槐花蜜、荊條蜜、棗花蜜為主。2016年林下養殖數量達到63萬(頭、只),實現產值3.871億元。
1.3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觀作為旅游景點、景區或旅游目的地的觀賞、休閑等方面的活動,全市大小景點共40處,主要包括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和生態休閑旅游景點,全年接待游客200萬多人次,收入達7000萬元。
2、 林下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2.1 布局不盡合理,缺乏科學規劃
長期以來,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基本上是林農經營者自主從事的經營方式,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導致全市林下經濟產業布局不盡合理,林下種養殖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需靠政策進一步引導整合,接長林下產業發展的鏈條,增加林農收入。
2.2 品牌建設欠缺,發展模式不均衡
林下種植、林下養殖類型多,集約化管理程度低,各模式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隨著市場日趨多元化的需要,以上問題會大大制約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全市目前擁有規模以上林業龍頭企業14戶,且林下產品加工值較低,科技含量不高,企業外向度不夠,品牌效益差,缺乏輻射和帶動能力,林下產品加工的產業鏈條尚未形成。林下食品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而且缺乏有組織的采集、加工、銷售體系。
2.3 新興產業有待開發,社會化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森林旅游業開發緩慢;林下經濟和特色產業缺乏政策、資金等強有力的支持,再加之社會化服務體系、中介組織不夠健全,市場、信息、科技等服務手段較為薄弱,導致新興產業發展起步艱難。多年來,各級財政對經濟林、林下經濟投入極少,在產品開發、基地建設、新品種引進推廣、項目的前期工作等方面缺乏應有的支持,影響了林地經濟的發展速度。
3、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3.1 突出特色、打造區域品牌
各縣(市)區根據本區域資源特點和市場優勢,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集中力量,打造品牌,規模經營、集約發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明確目標、制定規劃,按照區域化布局,社會化生產,規模經營、企業化運作的理念,著力實施“一縣一業”發展戰略。若資源優勢不很明顯,也可以“一業為主,多業并舉”,但方向是逐步發展成“一縣一業”或“一個區域一業”。只有突出特色,做大規模,才能占領市場,提高競爭力;只有培育有市場、有競爭力的產業才能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產業。
3.2培育龍頭企業、建設市場體系
林下經濟發展必須有龍頭企業牽動。近幾年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發展得很快,我市省級龍頭企業就有19家,但還遠遠不夠,不僅數量少、規模小,而且關聯度不高、帶動作用不強,急需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增加、壯大一批骨干龍頭企業。一方面對現有龍頭企業提供有效服務,加大扶持引導力度,使之盡快成長壯大;另一方面依托資源優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乃至世界知名企業入駐,拉動產業發展。市場體系建設是林業產業發展的保障和前提,也是當前林業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市場體系建設擺上突出的位置,這也是各級政府、各級林業部門為林業產業發展、為廣大林農提供服務最有效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廣大的林農信息不靈、市場不通,缺乏市場經濟觀念、缺少開拓市場的經驗,急需我們提供技術服務、信息服務、中介服務。
3.3抓好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建設
近幾年來,我市的專業合作社和行業協會迅速發展,現已組建林業行業協會127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138個,但數量還不夠,特別是運行還不規范、不科學,急需擴大數量,規范提高。各縣(市)區要下力氣,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辦法引導建立更加規范高效的經濟合作組織,這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力,也是政府力不能及,無法取代的重要的社會力量、市場功能。
【參考文獻】:
[1]袁軍,石斌,譚曉風.林下經濟與經濟林產業的發展[J].經濟林研究,2015,33(2): 163-166.
[2] 曹玉昆,雷禮綱,張瑾瑾.我國林下經濟集約經營現狀及建議[J].世界林業研究,2014,27(6): 60-64.
[3] 朱培林,房海靈.中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J].江西林業科技,2014,42(6):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