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華
【摘要】:行為導向法是當下職教中心教學改革備受關注的教學方式之一,是十分先進的一大教學理念。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本文首先分析了行為導向法的含義以及特點,然后結合具體案例探究了這種新型教學方法在病蟲害防治教學中的運用,最后對相關教學實踐進行了思考,希望能切實改善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質量低下的局面,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學習。
【關鍵詞】:行為導向法;森林病蟲害;林業教學
森林病蟲害防治是林業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學生能否學好本門課程,將直接決定學生能否勝任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這門課程教學中引入行為導向法,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從教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出發,鼓勵學生運用體驗式、探究式學習方式完成森林病蟲害學習活動。接下來,本文就針對行為導向法應用于森林病蟲害課堂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一下具體分析。
1、行為導向法的含義以及特點
行為導向教學是以“行為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從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行為導向”教學,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讓學生樂于去操作、掌握。當學生完成了某一任務后,內心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一種喜悅感,一種沖擊力,這種力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德國雙元制教學最先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中行為導向法應用案例
2.1制定完整項目,引導學生探究
《園林病蟲害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任務引領型的項目活動,建立學中做,做中學的課程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不斷實踐,使學生具備本課程相關工作的相應職業能力,以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明確項目任務是行為導向法應用于森林病蟲害教學的第一個突破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一個完整項目切實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在經歷收集信息、設計方案以及實施方案等一系列任務之后,將會在不知不覺之間獲得知識與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具體流程如下:第一,明確項目內容,由教師提出任務要求;第二,根據任務要求,學生討論制定實施計劃;第三,學生分組實施計劃,教師從旁指導點撥;第四,檢查評估計劃實施情況;第五,將結果應用于實踐之中。
《林木病原真菌》教學中,其教學過程如下:第一,明確項目內容,要求學生掌握鑒定常見林木病原真菌的方法,能夠從類群中準確識別出5個常見類群的真菌,通過對5個常見真菌類群的觀察,總結各亞門的主要特征;第二,學生制定對林木病原真菌調查計劃,采集標本,教師從旁指導;第三,學生自由結合成6人小組,在校園內進行實地抽樣調查,每個小組至少調查2個樹種,各個小組盡量減少重復率,每組可以調查不同的樹種;第四,各小組依次展示調查成果,教師對成果進行總結評價;第五,將小組成果進行歸檔匯總,得出整個林木病原真菌的調查情況。
2.2引入具體案例,組織深入討論
引入具體案例是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案例的目的不是傳授真理,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案例導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促使學生在深入討論案例的過程中體會到知識學習的樂趣,進而全身心投入任務探究之中。即便學生沒有從案例中得出正確答案,但是只要他們真正參與了思考過程,那么就應該值得鼓勵。
《森林病蟲害防治措施與特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實例導入:據調查,森林病蟲害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逾10億元,對生態環境更是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危害。近年來,全國各地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一是危險性森林病蟲害擴散蔓延迅速,對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構成巨大威脅;二是常發性森林病蟲發生面積居高不下,總體呈上升趨勢;三是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暴發。請分析這些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特點是什么?有哪些綜合防治方法?在認真閱讀課本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討論,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討論可以采用指定學生發言形式、學生扮演角色形式、師生問答形式等多種方式,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可做一份簡單的書面總結,作為學生的成績,用以評價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決策能力。
2.3任務驅動教學,訓練專業技能
任務驅動教學尤其適用于專業技能的訓練,也是行為導向法的核心所在。只有通過在真實任務之中的操作與實踐,學生才能提高專業技能。這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配制波爾多液》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如下:首先,設計任務,波爾多液如何配制?配制步驟是什么?學生用30分鐘時間分析任務,可以使用網絡下載相關資料,教師提供生石灰、硫酸銅、水、燒杯、量杯等實驗材料;然后,學生分成6人小組,每組組長先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配制方法,回到組內再傳授給小組成員,小組進行集中配制;最后,各小組談一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總結任務完成最好的一個小組進行鼓勵。
3、行為導向法應用的效果思考
從現階段行為導向法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中運用的經驗來看,這種教學方法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不僅僅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形象出現于學生面前,更是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持人和引導人。一些過去由于害羞不敢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也開始愿意跟教師和同學溝通了。而為了順利完成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這不僅培養了集體主義觀念,也促進了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將行為導向法引入職教中心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對于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設良好學習環境具有積極意義。它不僅極大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也最大限度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真正實現了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大幅度提高了教學質量。組織森林病蟲害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家陽.行為導向法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09(11):123—124.
[2]王秀鎖.適應社會需求,增強技能培養:森林病蟲害防治方法教學的幾點體會[J].內蒙古林業.2000(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