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信陽市申河公園景觀設計為例,從設計學的角度對城市街頭綠地的景觀設計原則、設計定位和植物設計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從以人為本的角度,研究城市公共綠地在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期對城市街頭綠地景觀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街頭綠地;景觀設計
【引言】:
城市街頭綠地是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街頭綠地的科學規劃與設計能緩解城市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系列人居環境問題以及生態問題。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于合理規劃設計的城市綠地的需求也在逐漸顯露。
1、項目概況
1.1區位與現狀
該項目位于河南省信陽市羊山新區,處于城市主次干道交匯處,周圍有一處市政用地,其余均為居住用地,場地面積約1200㎡。現狀場地中間貫穿一條寬約20m的城市河道將其分為南北兩塊,北側區域較為平整,南側區域有兩處高約六米的土堆,甲方要求保留改造,這對場地的設計營造提出了一定挑戰。
1.2現存問題
現將區域內現存問題歸為以下幾點:1.地勢南高北低,南側有較高土堆;2.城市河道將場地一分為二,空間較為破碎;3.場地內現存三處高壓線桿。以上三點問題在設計之初應充分考慮,并對其提出科學的解決方案。
2、設計定位
2.1完善綠地系統,提升城市形象
街頭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娛樂的功能同時也具有一定生態價值。信陽市申河公園位于城市內河旁,運用現代科學的設計手法,繼承傳統園林的“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自然特色,將其打造成具有當地特色、生態價值和實用美化功能的小型公共空間環境,是展現城市文化底蘊、提高城市形象的所在。
2.2提供休閑場所,創建文明城市
街頭綠地為市民社會生活提供了一個良好場所,根據使用人群調查為不同居民提供相應的活動場地。在空間設計上以核心景觀區、老年人健身活動場地及兒童游戲場地為紐帶,配置健身器材、游憩設施、水池花壇、假山雕塑等設施,將其打造成空間合理和實用美觀的空間場所,體現人文關懷促進鄰里交流,有助于創建和諧文明的現代城市氛圍。
3、設計原則
3.1以人為本,空間合理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在街頭綠地的設計中尤為重要,如何在設計中使人們在場所停留,使綠地公共空間增加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活動是本項目景觀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信陽市申河公園景觀設計中,以環境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為空間組織布局的準繩,以不同人群的活動尺度為設計標準,綜合考慮了兒童、老人和青年人的行為需求。在整個園區中布置有兒童游憩區,通過景觀裝置的設計來滿足兒童的戶外活動需求:布置有老年人活動區,通過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的設計來兼顧老年人的養生保健:布置有休閑活動廣場,用以滿足中青年人的活動需求,在廣場上可以進行休閑娛樂活動來促進城市居民間的交流。
3.2因地制宜,生態環保
本次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現狀,在地形的處理上隨高就低從而提高綠化層次豐富視覺感受,以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地塊北側區域較為平坦,以廣場和活動區域為主,南側地形高差較大,因此可以順地形山勢修建觀景步道以及人工瀑布。南北兩側地塊以景觀橋進行連接,保持其景觀體驗的連續性。在河岸和坡地的景觀處理上著重使用生態技法,整個園區采用LID低影響雨洪管理系統,用來緩解暴雨水帶來的城市問題,同時也能夠節約建設成本以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3.3文化底蘊,寓教于樂
信陽被譽為山水茶都,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在信陽申河公園街頭綠地景觀設計中將地方文化融入其中,對于增加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兒童文化認同度都具有積極作用。在園區整體路網的布局中以信陽山水為意向,將流動的山水姿態提取出來,演變成路網樣式;在南側地塊的人工瀑布處將信陽茶文化融入其中,將茶田的階梯樣式提取出來進行演變,設計為現代樣式的疊水瀑布。挖掘和提煉信陽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文化,并恰到好處地表現在景觀意象中,使人們在游覽園區時也能受到文化熏陶,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4、植物設計
4.1鄉土植物,季相變化
信陽市申河公園街頭綠地以鄉土植物為主。鄉土樹種對當地氣候環境適應性強,同時也具有地方特色。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考慮季相變化,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力求豐富樹種多樣性,使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四季變換。在公共活動區域周邊,可選擇一些色葉植物和芳香植物進行搭配。在群植樹種內,點綴一些開花結果類植物或者彩葉植物,使整個景觀效果更加舒適歡快。
4.2空間變換,綠色生態
植物是營造空間的重要方式,該方案在植物空間布置時采用多種地被植物相搭配的方法,讓整個植物配置做到點、線、面相結合,弧植和群植相呼應,營造出變換的林冠線與疏密空間,打造出現代、自然,典雅的環境氛圍。同時,景觀生態學也應作為設計依據,使其建成符合自然、生態、群落的景觀,按照植物習性進行布置分配,將植物的凈化能力緩解能力和生態價值發揮出來,提高區域生態質量。在夜景方面,考慮綠化與燈光的結合,在中心景觀區和活動區域進行植物燈光處理,使植物更趨生動活潑,豐富夜間空間景觀變化。
結語
本文以信陽市申河公園景觀設計為例,在創作中結合場地周邊環境,重點體現人文關懷和文化特色,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打造出一塊具有“休閑、生態、人文”特色的城市街頭綠地,幫助完善信陽市城市綠地系統,提高周邊居民居住環境,讓人們能夠在城市中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共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程雨薇. 淺析城市街頭綠地的景觀特色及設計趨勢[J]. 大眾文藝,2016(04).
[2]朱亞楠. 街頭綠地的景觀設計[D].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3]王平建. 城市綠地生態建設理論與實證研究[D]. 上海:復旦大學,2005.
作者簡介:鐵豪 碩士 1993.03.22 中國礦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