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越 蔡超琳 程云杉
【摘要】:現如今兒童樂園的建造已經越來越受廣大家長的重視,兒童樂園在啟蒙兒童、激發靈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兒童樂園的游樂設施因為兒童群體的特殊性顯然有別于其他設施,我們就膜結構對兒童樂園的景觀功能小品作詳細分析。
【關鍵詞】:兒童樂園;多結構;膜結構;建造研究
1、兒童樂園簡析
1.1什么是兒童樂園?
兒童樂園不應該是設計師以成人的眼光在圖紙上設計的精致的公園,也不應是兒童器械堆積的游樂場所,而是一個有趣的場所靈魂,能夠讓孩子主動地在空間里玩耍,想象并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
1.2基于木構的思考
當代社會,資源逐漸匱乏。節能、環保、可再生成為熱詞,也成為我們追求的一個境界。我們通過研究木構與兒童之間的聯系,使兒童在娛樂中不僅能強健身體,而且能培養社會認知能力,產生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意識。
1.3創新充氣膜結構的應用思考
現代膜結構起源于德國,帳篷作為膜結構的雛形,是最古老的應用方式。系統來說,膜結構是由一個僅承受拉應力織物面層和一個支撐體系組成,從結構上分為大致三類:骨架式、張拉式、充氣式。
2、膜結構與木結構的簡析
2.1膜結構
膜結構在現今兒童樂園中的使用普遍,優點很突出:一造價便宜;二靈活多變;三易與環境相融合。膜結構的缺點也很明顯:一是年限短;二是氣候反應敏感,為風雪敏感型材料;三是不可降解造成環境污染。
2.2木結構
木結構相較于其他材料以其來源廣,易獲得,可重復使用等優點被人們偏愛,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
2.3木結構與膜結構的結合
木膜結構的結合就是木結構支撐形成骨架,膜結構展開形成上層覆蓋物,既保有了木結構的自然親和力,又秉承了膜結構的靈動、飄逸。這兩種材料的固有屬性在現有的環境中能夠發揮其特殊作用,潛力巨大。
3、 木膜結構與兒童樂園的契合點
經過上述的一番調查研究,我們總結出了木、膜結構與兒童樂園的幾點契合點。這也是木、膜結構有巨大潛力的原因:
(1)膜結構靈活多變:膜結構活潑靈動、色彩鮮艷,可以吸引兒童。
(2)膜結構輕盈、平展:它能夠與場地很好地融合,不顯得突兀。
(3)木頭材質溫和,冬暖夏涼,有親和力:與鋼鐵不同,木制品有獨特的紋理、氣味,能夠激發孩童的思考與想象,兒童有著親近自然的天性,木制品也更加有吸引力。
(4)木、膜結合的功能保障:既保證家長的休息,也能讓兒童有游樂之地,一舉兩得。
(5)經濟因素:膜結構造價僅為同等體量其他材料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建造、維護的過程中經費使用也會較少。
4、 膜結構的制作嘗試
4.1研究背景
本項目立足于“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以及程老師指導的兒童樂園項目,旨在研究以膜結構、木結構等多結構組合為基礎的,具有靈活性、適應性的小型兒童樂園體系。我們的初衷在于嘗試著運用非傳統的方式,采用并不繁復的方法構筑出一個微妙的活動空間。
此次恰逢金壇一號農場需在場地內規劃一處兒童樂園,我們便借助其推進了實踐。農場的劃定區域兩面臨水兩面通路,整體的場地肌理為一個巨大的“漩渦”。漩渦具有極強的發散性,我們想借此思路,做一個集觀賞、休憩、游樂為一體的構筑物。
4.2方案設計與制作
首先,我們在沙盤中復刻了此處場地的肌理呈旋渦狀上升地形。為了與場地契合,我們認為構筑物也應是一個“螺旋”的姿態。
我們認為螺旋大致分為四種:一,平面螺旋。但這顯然無法運用在立體的構筑物上。二,立面螺旋,如水車。但是水車的樣式過于呆板,也難以做出創新。三,雙螺旋,形如DNA。一些極具未來感的建筑就是雙螺旋上升的,它的構型也符合兒童獵奇的心理。但是難度過大,造價過高,不符合實際。最后一種便是單螺旋,即上升或下沉的螺旋,形如龍卷風。此法是最切合實際的,順著這種思維我們先做了一個微型的草模,如圖2所示。整體結構由3-3-1七根木棍撐起三張膜,最上面一根木根挑起膜頂,上升中展現了螺旋。這個構筑物造型簡單,卻形象生動。但是經過資料的查閱,現實中的曲面必須一一對應某一受力點,并不能像草模一樣做出任意的弧度。而且功能方面,該構筑物缺少所謂的休憩和游樂功能,不符合兒童樂園構筑的需要,改造勢在必行。
改造后的構筑依然由七根木棍撐起主要的結構。在不找形過程中,我們發現一種類似山形的螺旋上升模式,這恰好與場地對面的茅山相呼應。整個構筑只用了一張膜,就可行性而言強于之前的草模。這一張膜從最高點一直蜿蜒到地面,并分割了構筑物內的空間。足夠結實的膜連通地面的部分,并能讓兒童向上攀爬形成互動。而最頂端的膜由一根近似直立的木棍牢牢頂住,成為了整個山形螺旋的頂峰。在制作過程中,我們盡量模擬現實狀況,固定一般使用掛鉤(鋁絲彎成)和鋼索(鋁絲),接口不使用粘合劑,而是通過棍子的支撐應力。這個構筑達到了我們之前預想的游樂、觀賞、休憩結合的目的,也很好地契合了環境。
在多番嘗試下我們發現整個膜結構在燈光下顯現出夢幻的姿態,充滿了動感,如圖3所示,可見夜間膜結構與燈光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這也可以成為未來深入研究的一項命題。
5、展望
我們在木質材料和膜材料的致命缺陷得不到“根治”之前,還不能大范圍地推廣膜結構,或者是木、膜結合的構筑。但鑒于他們自身的優點,便值得我們去發掘、研究。
膜結構的使用較木結構的使用尚不成熟,總體來說有以下幾點發展方向:
(1)在材料特性、皺褶模擬等方面開展更加精確深入的研究
(2)加大膜結構模擬軟件的開發應用
(3)開發新的材料以用于膜結構
木結構在與膜結構的結合方面要注意構筑物的穩定性、特別是考慮風荷載、雪荷載等自然荷載,在此基礎上再做出吸引兒童、適合兒童樂園的造型,都是以后可以考察的方向。
第一作者:潘越(1996-),男,本科;就讀于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園林專業。
通訊作者:程云杉,博士,講師。
項目來源: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充氣結構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搭建與應用》(2016NFUSPITP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