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瑛 游娟
【摘 要】:隨著BRT交通的高速發展,BRT將成為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交通運輸、地區文化展示的重要功能。湖北地區性色彩作為最敏感的視覺因素,在打造城市特色風格、民族特征、文化傳承以及視覺形象的表現尤為重要。本文以相關個案為參考對象進行分析,從地區性文化和藝術之美的角度出發,對BRT站臺進行研究,分析了BRT站臺對審美與藝術的需求及表現形式,描繪出BRT站臺的美好藍圖。在BRT車站設計中融入湖北地區性色彩元素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質,體現城市的整體風貌,同時還能反映出當地人文精神風貌和居民居住環境的質量,對擴大和增強湖北地區知名度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湖北傳統文化 地域性色彩 BRT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世界將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與技術上成為一個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整體,全球一體化是未來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全球化的發展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利。全球化一方面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另一方面也導致世界各地區域性特色蕩然無存,不同區域的色彩元素也被交融得日益模糊化,地區性色彩元素基本一致。BRT作為一種公共運輸載體,承擔著展示地區性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即將大規模發展BRT的湖北地區融入湖北特色的色彩元素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論文從地區性色彩元素這一角度出發對BRT車站設計進行探討,目的是通過其設計打造一個城市的個性化形象,展示城市特色,表現城市文化獨特魅力,提高城市生活環境;同時以人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讓人們可以充分了解這個城市,增強對城市的歸屬感,從而促進城市的交流與發展。
一、BRT概述
1.1 BRT的定義
BRT是快速交通的簡稱,是介于快速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中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快速公交系統是高品質、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兩高三低”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以先進的車輛和高品質的服務設施為基準的的BRT運營模式,通過封閉式專用道路空間來實現準時、快捷、安全、和舒適的服務。
1.2 BRT在國內外的發展概況
近些年,BRT正以飛快的速度在全球發展起來。全球第一個發展BRT的是巴西巴那那州的州府庫里蒂巴市, 庫里蒂巴市位于巴拉那高原,景色優美,是巴西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自從發展了BRT,對這個旅游業作為第一產業的城市來說,不再擁擠和混亂,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是人滿為患,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美景,同時也吸引了全世界大量的游客到本地觀光游覽。庫里蒂巴的BRT設計合理,分流科學,快速交通車道的紅綠燈由巴士司機自行控制,以便暢通無阻;同時交通部門嚴格把關巴士的顏色和各站臺的色彩,整體協調,宏觀把控。正因為BRT在庫里蒂巴市的成功發展,就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超過155個城市已經建成或正在發展BRT系統,其中包括首爾、圣保羅、巴黎等軌道交通線網十分發達的一些特大型城市。
在我國,BRT的發展歷程不長,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國內已經建設運營BRT的城市有十幾個城市,還有很多城市也在計劃籌建中。BRT作為一種新型、快速的交通工具,具有公交與地鐵的雙重特性,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和實施。現今國內的BRT發展比較滯后,一方面在設計上千篇一律,沒有亮點和創新,另一方面在城市規劃的整體性系統性上顯得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合理地嵌入城市交通系統。色彩濫用與趨同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因此,現如今發展地區特色站臺顯得尤為重要。
二、地域視角下人文色彩地理學
色彩地理學強調研究每個區域中人文色彩表現及景觀的結合效果,研究特定區域的人文色彩特質,就必須結合當地的自然位置特點、風俗文化習慣、民族分布狀態以及歷史淵源等做相應的分析,對于影響湖北地區色彩元素的主要因素主要從自然地理因素、歷史文化因素兩方面來闡述。
2.1 自然地理因素對湖北地區色彩元素的影響
在以自然地形、地貌為背景環境的地區性色彩規劃中,自然地理因素對于色彩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湖北省地域廣闊,例如武漢有長江、東湖、沙湖、漢江等眾多湖泊,水資源極其豐富。其自然色彩常以暖白、橙紅、暖黃、淡藍、青綠為主。恩施地區是湖北省少數明族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巒重疊,綠樹成蔭,這個區域的標志性色彩為綠色系,以青綠、翠綠為主。
2.2 歷史文化因素對湖北地區色彩元素的影響
在探索影響地區色彩元素的因素上,歷史文化因素對地區色彩的影響不容忽視。
湖北歷史悠久,尤以荊楚文化最為典型,荊楚建筑多用紅、黑色。楚人鐘愛紅色,源于楚人的遠古圖騰觀念和祖先崇拜意識。紅為火的顏色,象征南方,系生命之色。而黑色則是指北方,紅黑二色有陰陽調和之意。楚人對色彩的運用,除了注重紅、黑二色的整體把握,還注重用多色配置來渲染氛圍,追求絢爛富麗的裝飾效果。在紅漆底上,以黑、黃色漆勾描和平涂,大面積的朱色把黑、黃二色繪制的紋飾襯托得富麗堂皇。同時春秋戰國時期,還采用青、赤、白、黑、黃為正色,其余為間色。
三、湖北地區性色彩元素在BRT設計中的研究
3.1湖北地區BRT車站設計中的地域性色彩規劃建議
3.1.1通過顏色體現武漢各區與不同類型線路
武漢在2016年年底建成了首條BRT,實現了乘客不出站臺即可免費換乘公交。到2020年,武漢將建設8條BRT路線,公交線網將進一步向人口和商業密集的區域延伸。因此,應根據BRT所在道路的等級來規劃,運用色彩加以區分,根據區域統一規劃BRT車站顏色,形成一體化的服務體系,或者根據不同路線進行顏色區分,讓人們在乘坐時能夠快速辨認路線。滿足市民不同層次的出行需求。
3.1.2 地域性色彩的提取endprint
為實現對BRT色彩的規范化、科學化管控,確保“整體和諧、多樣有序”的宗旨,必須引入對地方色譜的研究。基于湖北地區地域性色彩的提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第一,從自然因素入手提取地域色彩元素。湖北區域廣,不同的區域之間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顏色,例如武漢就具有明快清爽,大氣靈秀的色彩特色,有黃鶴樓等較多的歷史建筑,故具有橙黃、暖白、淺灰的色彩特征,具有“江城之城”的武漢,水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特色之一,藍色也是其典型的象征色;荊門因其大片的油菜花,故具有油菜黃的色彩特征;丹江口因其湖泊眾多,故具有清新藍的色彩特征;宜昌因其漫山遍野的柑橘,因此具有甜蜜橙的色彩特征。因此,在進行BRT車站地域性色彩的選擇上,可考慮提取自然元素色彩。
第二,從傳統文化色彩入手。BRT車站的地域性文化設計可圍繞武漢地域民俗文化與風格特點來進行設計,如以荊楚文化為背景,則可以選擇楚文化粗狂兼浪漫的氣息,楚人的紅黑色、青銅神獸的黃綠色、城墻的青色來傳遞文化;音文化是的武漢特有的文化,起源于伯牙子期的傳說,同時也是武漢地區的經典地域性文化,可通過古樸的褐色加以體現。
第三,從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入手。對于現今快速的社會發展,除了不斷的創新之余,對于優秀的文化遺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更加的予以繼承和發揚,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色彩元素提煉出來并運用到BRT車站設計中,無疑是能夠更好的展示湖北地區的文化特色。如土家族手工繡花鞋墊,在顏色的使用方面,底色多以深藍色、紅色、黑色等為主,圖案紋樣常采用黃色、綠色、紫色、灰色、白色等顏色;楚漆器是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地域特色,色彩上楚人尚赤,楚漆器顏色主要為紅(深紅、褐紅、朱紅)、黑熟褐、棕黃、黃、綠翠、綠、藍、青、白、金等;天門藍印花布,藍、白為基準色,強健大膽、沉著樸素、清新明快的特征。
第四,從不同區域的特色文化入手。采用現代設計手法,在站臺設計上,沿線車站造型均類似動車,體現速度和律動,如靜安路站在外觀加入了紅色元素,體現特色首義文化的內涵,設計更顯底蘊。又如華中師大站主色調是檸檬黃綠色,體現校園文化特色,彰顯青春活力。
從武漢BRT站臺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車站不僅是BR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瓶頸,是對整個系統的通行能力和穩定運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和乘客之間的重要媒介。BRT站臺的色彩設計對整個系統的通行能力、運營穩定性,以及對乘客的吸引力水平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展示一個城市人文景觀和城市風貌的重要平臺。
結語
BRT車站建設展現了城市的文化與形象,反映了當代科技水平和美學標準;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只要搭乘當地城市的BRT,就能最為直接的了解到當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因此,它直接呈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特色,也是一個城市的縮影。武漢大力發展BRT的同時,也存在著如何為車站色彩合理定位、如何實現對車站色彩的有效控制、如何通過規劃控制的手段實現車站色彩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等諸多難點;但是外在壓力增加時,就應增強內在的動力,相信武漢在建設BRT的道路上會越來越順暢,同時能尋求到最具有湖北地域性特色的色彩等元素并掌握其精髓,更好的運用在BRT車站設計中。
【參考文獻】
[1] 楊維祥,熊向寧,黃生輝.武漢城市色彩規劃探討[J].規劃師. 2003,(09)
[2] 蔡雨林.荊楚文化色彩的研究與應用.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15-19.
[3] 彭燕. BRT系統規劃評價及其應用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5-12.
[4] 張偉然.湖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28.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6G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