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龍寶
用“仁心仁術”詮釋生命的美好
文/范龍寶

楊剛志,鶴崗市人民醫院外科系副主任、神經外一科主任。黑龍江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學會委員,黑龍江省傷殘鑒定專家,市僑聯常委。先后獲得“省勞動模范”“省援川先進個人”“市青年崗位能手”“十大優秀青年醫師”“市優秀團干部”“優秀共產黨員”“市記功人員”等多項榮譽。
2016年,他被評為鶴崗市首屆“最美醫生”。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救死扶傷的職業操守……楊剛志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著醫生之美。
醫者,仁心。
一年365天,幾乎每天都能在科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不是深入病區查房,就是在做手術,要么就是組織醫護人員學習、研討病例或是出專家門診。在他心里,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是自己的使命。有時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有時拖著疲憊的身子剛進家門就接到有患者需要手術的電話,他立即滿血復活,毫無怨言地回到醫院繼續工作。
患者張某突發腦出血到神外一科就診。當時處于深昏迷狀態,雙側瞳孔已經散大,處于生死邊緣。正趕上楊剛志主任剛下手術臺,還滿頭汗水??赐昶雍?,立即組織搶救,術前準備。手術室里又一場戰斗已經打響,依舊是那無影燈下熟悉的身影、額頭上的汗珠依然細密。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他硬是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談到醫生和患者之間微妙的關系,“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拉近醫生和患者的距離?!睏顒傊具@樣告訴記者。他每天的工作非常忙,除了科室的日常管理,還要做各種手術,但對待每一名就診的患者,他都耐心認真地診治,用真情、真意和真心面對。經他診治的患者都被他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所折服,科室走廊里懸掛的意見簿上寫滿了對楊剛志的肯定和感激之情。
醫者,仁術。
記者看到,在楊剛志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大摞醫學方面的書籍。他始終不放松自己業務上的學習,刻苦鉆研本專業前沿知識,使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不斷提高。他多次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天壇醫院等地進修學習。2008年,在北京神經外科研究所研修顱腦解剖,并獲得市級科技成果獎。通過不懈努力,他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近三年,率先開展了多項高難度手術,如:鞍區占位、竇旁巨大占位、丘腦區深部膠質瘤病變、特殊部位腦膜瘤、腦干出血開顱、腦干旁膽脂瘤等復雜手術,發表多篇國家級、省級論文以及論著,獲得市科技成果一等獎兩項,填補了鶴崗地區神經外科醫療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
為使下級醫生盡快成熟,他手把手地交給各項臨床技能,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下去,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講座、學習,針對重病、疑難病例進行研討,對醫護人員定期考核。
醫者,擔當。
2009年,按照組織要求,由楊剛志帶領我省各地、市醫療專家組成的醫療隊遠赴四川地震災區支援。接到通知后,他不顧個人安危,也顧不上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沒有向組織提任何要求,立即帶隊馳援四川災區。
在援川的三個多月里,他克服了氣候和飲食不適、方言障礙、醫療設備簡陋等諸多困難,在惡劣的高原氣候環境下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工作熱情,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視患者如親人的良好醫德,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當地醫院和災區群眾的認可和肯定。在醫療援助期間,共開展復雜腦外科手術40余臺,診療患者300余人,參與了多起災區重大急救事故搶救,多次徹夜守護在病床邊,直至傷者脫離危險并順利轉往后方治療。以自己對醫療事業和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支援任務。
醫者的職業最為美麗,醫德的操守最為精彩。對生命的負責,對事業的的堅守,楊剛志用“仁心仁術”詮釋了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