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
摘 要:新媒體環境的背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人才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需要提高對新媒體的重視程度,依托現代新媒體技術,規避新媒體的消極影響,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實現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一、新媒體的概念
目前,新媒體定義尚未在學術界形成定論。國際SCI期刊《新媒體與社會》認為:新媒體點出了關注技術媒體社會生活相互交織影響所帶來的變革的重要性。與傳統媒體比較,新媒體主要具有以下特點:以數字傳播取代了模擬傳播;以多媒體傳播取代了單一媒體傳播;以互動式傳播取代了被動傳播;以分眾受眾取代大眾受眾;以全球性取代地區性。因此,我們認為新媒體是一種基于數字互動式多媒體的分眾傳播主體的全球性網絡媒體。
二、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積極影響
新媒體的到來使得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泛,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大學生運用網絡或手機就可以了解國際時事動態、國家政策的頒布以及實施時間。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消極影響
新媒體具有高度開放的特點,開放性會導致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在網絡上。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大學生會被錯誤信息誤導,導致其價值觀出現扭曲。另外,網絡的虛擬性使得部分大學生迷失自我,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世界,身心健康狀況下降。
三、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1.強化和規范網絡信息平臺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比如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管理,或者通過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相關知識,利用互聯網搭建新型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豐富性。同時,也要加強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對信息進行過濾,減少不良信息的消極影響。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的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一定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創新,不能照本宣科。在新媒體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教育課程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通過書本內容的創新來提高大學生對媒介基礎知識的認識,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媒體功能。第二,創新學習方式。通過搭建多樣化的學習平臺,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媒體的認知,使其具有初步的判斷分析能力,準確判斷和識別媒體信息。第三,培訓學生的媒體操作和運用技能。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應該學習更多的網絡媒體知識和媒體操作技能,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職業技能基礎。
3.加強對大學生的媒體素養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增強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提高其理性認識。其次,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其受負面信息影響。最后,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學生應該對人類的前途和祖國的未來承擔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應自覺地遵守網絡道德,增強對個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4.建立校園新媒體信息監督機制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建立完善的信息傳播監督機制,對信息傳播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以往,高校的網站和手機報等新媒體由于受技術條件的限制,無法對外來的不良信息進行有效監控和管理。當前,高校需要進一步加強新媒體信息傳播制度建設,完善信息監控機制,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總之,新媒體既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及新手段,又是一把雙刃劍,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挑戰,因此進一步加強對它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周慧敏.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2]賀 民.全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策略選擇[J].菏澤學院學報,2014(3):111-114.endprint